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成功的家校沟通

一次成功的家校沟通

一次成功的家校沟通。

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来说,只有通过有效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友好的伙伴关系,家校之间的合作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家校协同教育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学校里组织学生活动,班里一名女生参加跳高比赛。

周四课外活动时,她不小心摔了一跤,磕掉了小半颗门牙。

同学已经陪她去医务室看过,简单做了处理,医生建议去医院看看。

随后,我电话通知的家长,电话中家长语气比较激烈,对我也有所怨言。

虽然我当时感觉到有点委屈,但还是耐着性子听完了她的话。

然后我心平气和地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带孩子去专门的医院看看,听听医生怎么说。

然后我们周日晚上在学校见面详细谈,因为电话里头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你看这样行不行?”同时我也提醒她,要去正规医院看,并且保留好医院里的所有发票等,可能在医药费报销的时候要用到。

家长采纳了我的建议,先带孩子去了医院。

周日的晚上我们在办公室见了面。

他们一进办公室,我就赶紧起身,给他们让座,并给他们泡了茶。

原本有点气鼓鼓的母亲看起来神色缓和很多。

俗话说,说话要看场合。

情感专家在分析夫妻吵架时也建议不要有外人参与,因为自尊心,大家都拉不下脸来,也因为旁人的“越帮越忙”,反而起到“煽风点火”的反作用,致使矛盾激化。

通电话的时候,这位妈妈正在气头上,假如我也据理力争,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发生。

或许我的义正辞严会让她讨个没趣,但表面的胜利背后换来的却是家校双方之间心灵距离的疏远。

因此,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她先说出心里想说的话,然后给彼此创设一个平等温馨的沟通环境。

走进办公室、倒上一杯茶的过程,既让她稍稍平息刚才的怒火,也显示出我对她的尊重,不管她的态度如何,来访者都是客。

我暂时不发表意见,只是耐心地倾听这位母亲的抱怨。

我一边听,一边整理头绪。

然后我发现母亲对于我的怨言,主要就是因为出差在外地的父亲没有跟她沟通好,没有把我告诉他的消息完整、清晰地转告母亲。

所以母亲误会了我,以为老师想大事化小或者不想多费心思所以轻描淡写地解决了这件事。

我庆幸自己运用了倾听的技巧,走进了对方的生活,知道了对方的内心世界。

而这位妈妈因为我的倾听,絮絮叨叨地把委屈和抱怨都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由此,我也找到了她“怨从何来”的真相。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有时候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精细到位,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者多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要体现自己的
宽容大度,做好倾听和沟通,避免在沟通中责备家长,使沟通陷入僵局。

这样,才能在尊重家长的同时赢得家长的好感,也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赖,能换来家长对班主任的尊敬,对学校的信赖,使得家校协作呈现出新的态势,也为学校赢得一份好口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