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青春奉献教育
记垫江县绿柏小学云山点校教师夏克林“一灯如豆,四壁青辉。
他甘愿守着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书写着青春,用德铸就成师魂。
”
——题记云山点校座落在垫江最南端,地处垫江、涪陵两县交接处,交通极为不便。
可当乡亲们谈起学校的夏克林老师时,大家无不啧啧称赞,“把孩子交给夏老师,我们放心!”这是村民们对夏老师最好的评价。
夏克林,男,1960年1月生,1980年6月高中毕业于垫江第二中学,当年12月被分配到垫江县汪家小学任教,1983年9月从汪家小学调到鹤游金钱村校任教,1999年9月又从鹤游金钱村校调到垫江县绿柏小学云山点校任教至今。
(期间,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期间参加了重庆市教育学院小教专业(文科)大专函授学习,并于2002年6月毕业)。
在夏老师从教的28年中,就有25年之多扎根于边远村校。
虽然在云山点校只有短短的九年时间,但笔墨春秋,书写了他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讲台岁月,浸透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他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什么叫“敬业”,什么叫“关爱”,什么叫“责任”……在那偏僻的山村学校他撑起了一片天,谱写着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夏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注重政治学习,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绿柏小学教师十不准》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依法执教。
在日常教育教
学工作中,他从不迟到、早退,自觉遵守学校工作纪律,为人正直,无不良习气。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身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关爱学生,硕果累累
“秋风夹着细雨,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倍加思念您。
想念您在课堂上的神采飞扬,想念您的一瞥一笑,想念您无私的关爱,想念您——夏老师。
祝您:节日快乐!您永远的学生——冯小琴。
”
这是现就读于重庆建设中学,夏老师在云山点校所教毕业班的学生冯小琴在教师节向老师发的祝福短信。
“您永远的学生”?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促使她说出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夏老师那无私的关爱。
冯小琴原本就读于白家小学,2005年春期在了解夏老师在云山所取得的成绩和一些先进事迹之后,毅然转学到了家乡的学校。
她本是一名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夏老师在她身上依然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由于聪颖、好学,冯小琴的各科成绩经常鹤立鸡群,这让她产生了一定的骄傲感。
夏老师在发现这一丝丝细微的变化之后,立即找她谈话。
夏老师用言真意切的语言,用一些伟人的事迹告诉她“胜不骄,败不馁”,让她重新端正了学习态度。
同时,还向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夏老师将自己购买的一些资料书送给冯小琴,让她补充更多的知识,一有时间就耐心地进行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2006年的小学毕业考试中,冯小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随父母到重庆建设中学读初中。
现在,她也是建设中学一名优秀的学生。
时至今日,在她和她的父母、奶奶嘴上依然经常挂着一句话:“夏老师的师恩情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我们全家只有
在心中默默地为他祝福!”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
她能消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之灯。
他将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尤其对后进生、学困生、特殊家庭的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
岳廷飞,夏老师1999年秋期在云山点校所接第一个班级的学生,母亲在其9岁时离开人世,父亲年迈多病,两个姐姐一个出嫁,一个外出打工,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由于缺乏必要的关爱,在性格有些孤僻,不善与同学交流;在学习上出现严重偏科的现象,他的语文可以名列前茅,但他的数学却只能及格。
夏老师在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后,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岳廷飞身上有不少优点:虽然母亲过早去世,但他的母亲教给了他许多做人的道理。
他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
他热爱学习,将学习当作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需要。
他热爱班集体,班集体的事积极去做。
夏老师在发现这些优点之后对症下药,让他担任了班上的清洁委员,让他的优点得以发挥,也以此促进他与同学之间更多的交流。
上课时间对他严格要求,经常让他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后投以赞许的目光,即使回答错误也以微笑勉励。
课余时间和放学后的时间,夏老师又耐心地对岳廷飞进行辅导,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直到他从心底里明白为止。
多少个严寒与酷暑,夏老师从不言弃,用自己的执着与关爱点燃了学生心中新的求知希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岳廷飞的语文依然名列前茅,但他的数学成绩已经不是“及格”那么简单了,经常介于优良之间。
他笑了,夏老师也笑了。
然而就在2001年六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学生们都陆续来报道了,可夏老师始终等不到岳廷飞,担心和焦虑浮上夏老师的心头。
当天下午,夏老师安顿好学校的事情之后急匆匆地朝岳廷飞家里走去。
来到他家里,夏老师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岳廷飞的父亲衣衫褴褛地坐在灶前抽着旱烟,岳廷飞手里拿着寒假生活、眼角闪烁着泪花,锅里的饭都还没有动。
看见老师来了,岳廷飞一声不吭,他的父亲忙递上一根板凳但也只言片语。
经过细心的交谈,夏老师了解了详细情况:孩子渴望上学,但家里又实在拿不出几百块的学费和生活费了。
夏老师思索片刻,语重心长地对他们父子说:“岳廷飞不上学是不行的!这样好了,费用的问题我回去和学校商量后一定解决了。
岳廷飞,你答应老师,明天一定要按时到学校来!”岳廷飞眼里的泪花更多了,轻轻地点了点头。
夏老师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在回校的路上,他心里也在想:学校本就是一个没钱的学校,反映上去不是给学校造成一定的负担了吗?还是我为他解决了吧。
就这样,夏老师用自己的工资给岳廷飞交齐了费用。
第二天,他又亲自来到岳廷飞上学的路上等待他的到来……
像这样的事例在夏克林老师身上说也说不完。
夏克林老师正是这样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希望。
三、“责任高于天”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那个可怕的日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一瞬间,房屋倒塌,众多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身为四川兄弟省市的重庆也震感强烈。
记得那天阳光明媚,下午第二节课,身为四年级班主任的夏老师正和同学们召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队会。
14时28分,正当全班同学讨论激烈的时候,所有的门窗都发出“哗哗”的响声,清晰地感受得到整幢教学楼都在剧烈摇晃,学生们都惊呆了。
地震?这不仅对于一个60年代初出生的中年人没经历过,许多花甲之年的老人也还是头一遭。
在片刻的惊愕之后,夏老师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大声喊道:“快!快!往楼下跑!但不要慌!”“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安全”,夏老师在指挥本班全体学生离开教室撤离之后又来到走廊上协助指挥其他班级的学生撤离。
最后,他还将楼梯的死角检查一遍后,在摇晃中最后一个离开了教学楼。
来到下操坝,他继续指挥着全班学生远离教学楼,向安全地带转移……
灾情发生后,夏老师迅速收集各类材料,利用集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宣传一些地震常识,同时积极地号召大家向灾区人民捐款。
身为教师的他,也在捐款活动中表现踊跃,捐款100元。
当同事和他聊起这些时,他心平气和地说:“身为一个教师,我知道那是我的责任!”
责任!我们不敢想象在那一刻会发生些什么,但我们清楚地看到夏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在那一刻,他视自己的责任高于天!他把第一时间给了他所热爱的孩子们,而将潜在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内涵!
四、追梦,让青春飞扬
夏老师本是小教专业(文科)毕业,但从教以来一直按照学校的要求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多年来,他没有一丝埋怨,相反,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做最优秀的数学老师是他的梦想。
当他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要教好数学。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俨然成为绿柏小学数学教学的旗帜性人物,曾连续五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每学期教导处都会安排他上一节示范课,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
夏克林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一位脚踏实地的“追梦者”。
也正因为他努力的工作,他在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7年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2006年获得了白家乡“优秀教师”的称号。
三尺讲台承载了多少薪火相传的道德与责任,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是的彩虹,流下的是心血和汗水。
多少个不眠夜晚,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酸甜苦辣,虽然心力交瘁,但爱心永恒,无怨无悔,因为夏克林老师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使农民的孩子个个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