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领域的学科前沿
59
虚拟制造——
经济、方便、及安全可靠,不受现实 世界的物理定律的约束,可以超越时 间和空间。它既能够在“一枕黄粱” 之间,模拟慢长的制造与消费过程, 并预报其结果;也能够将瞬间即逝的 快速加工过程,放慢到便于观测的程 度;既能够在方寸屏幕上仿真并显示 规模浩大的制造系统及其运行状况, 也能够纤毫毕露地揭示制造过程的某 些细节。
43
自由切削法和 自由切削刀具设计
——一项已经完成的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1999)
44
非自由切削的基本特征 ----排屑干涉
加剧切屑变形; 加速刀具磨损; 恶化加工表面光洁
度;
增加切削功率消耗;
45
存在排屑干涉的切削 过程称为“非自由切 削”。几乎所有的实 际切削加工工序都属 于非自由切削。
牛顿力学定律;
虎克固体变形定律;
马克斯威尔电磁场理论; 等等……
34
非线性动力学与非线性 科学近年来的突破性进 展,极大地深化了、丰 富了人们对于复杂系统 和动态过程的认识。
35
混沌:
对于混沌现象的研究揭示出关 于非线性系统的一系列鲜为人知而 又耐人寻味的行为模式与特点,冲 击着人们对于动态系统和动态过程 的传统认识,引发了关于动态过程 的确定性(determinism)和可预见性 (predictability)方面的深入讨论和反 省。
78
在知识经济正在来临 的时候,制造知识计 量的问题就显得十分 尖锐和突出了。
79
结论:知识需要计量!
问题:知识如何计量?
80
基于信息量的“知识”计 量 Shannon, 1948年,
信息量——不确定度的减少的度量
从信息的发送与接收过程来谈信息 , 并不注 意信息所描绘的对象。
3=1728倍; 臂膀重量是普通人的12
举起臂膀时其重心升高的距离是
普通人的12倍; 举起臂膀一次所做的功是普通人 的124 =20736倍;
18
举起臂膀一次所做的功是普 通人的124 = 20736倍
巨人肌肉的牵引力是普通人的
122=144倍; 肌肉的牵引距离是普通人的12 倍; 做功的能力是普通人的123 = 1728倍。
3
微制造学
4
加工精度及所加工对象的 精细程度都已越过微米、 亚微米级的区域,正在向 纳米、亚纳米级逼近。现 代超精密加工(包括微细 加工)发展的前锋已经与 原子物理学接壤。
5
加工精度的进化
加工与测量
加工精度
1mm 0,01mm 1m 1nm
核物理
极 限 0.1nm(Å) 加 工 精 度
DNA
Cu+组成 的环状物, 外径2.8钠 米, 内径1.1钠 米。
9
以分子组装方法生成钠米结构
碳原子组成的多 面体。
以上这些钠米结 构具有奇特的物 理性能,可以形 成满足各种需要 的微型装置。
10
DNA导线
100 nm
150 nm
纳米共鸣器(自然频率可达几十 亿兆赫兹)
11
DNA纳米镊子
由三条DNA单链自组装 而成,其中两条链作为 镊子的两条臂,长7纳 米。另一条链跨在这两 条链上,起到一种骨架 和铰链的作用。DNA也 作为动力来打开和关闭 镊子。
70
新的增长与新的效益
新的知识
71
制造知识可以理解为某种“信息”
“不知不识” 有知有识
──获得新的信息; ──行为的有序度上升; ──行为结果的熵含量减小; ──行为的对称破缺增加。
72
构成制造系统的三大要素 物质 能量 信息
73
信息这一要素正在迅 速地上升为制约现代 制造系统的主导因素 ,并对制造产业产生 实质性的影响。
60
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其实并不“虚”,
它突出地显示了产品模型和 设计信息的实在性、相对独 立性和可操作性。 虚拟制造为并行工程提供了 实现的条件。
61
设计 N 图纸 ? 合格 Y 加工
修改设计
改进加工
N 零件 ? 合格 Y 装配 改进装配
N 整机 ? 合格 Y 销售与 售后服务 N 用户 ? 满意 Y 继续生产 改进 售后服务
开传 发统 与的 生产 产品 过串 程行
设计 加工 仿真 N
修改设计
修改加工工艺
满意 ? Y 装配 仿真
改进装配工艺
满意 ? Y 使用仿真 维修仿真
N
并 行 设 计 过 程
修改维修服务
满意 ? Y
N
交付生产
并行工程
62
制造科学领域中的数学问题
(举例)
离散动态系统的建摸与调度;
Multi-agent(多智能体)系统
36
E. N. Lorenz 的发现
x 10 x 10 y , y 28 x y xz, z 3 z / 8 xy。
37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对于初始条件的极端敏锐的 依赖性
时间
时间
时间
38
混沌运动的特点:
内在随机性:初值中极 其微小的、根本无法控 制的因素,被放大到起 主导作用的地步,从而 使得系统的行为表现出 随机性。
22
当制造活动由宏观领域进入 到物理的微观世界时——
新现象 新规律 新困难
23
在纳米尺度上,量子效 应、物质的波动特性和 微观涨落等已成不为可 忽略的因素。
24
“均匀连续”、“各向 同性”以及“线性化” 等假设,在纳米尺度上 将不再成立。
25
一些宏观的物理量 , 如 弹性模量、摩擦系数、 密度、温度等 ,已 失 去 意义 ,或者需要重 新 定 义。
30
非线性 制造科学
31
非线性?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32
线性与非线性
6 5 4 3 2 1 0
Á ¸ º É ã ö Í Ð
Ò ¸ º É » ö Í Ð
Á ¸ º É ½ ö Í Ð
È ¸ º É ý ö Í Ð
33
我们熟悉的理论绝大部分 都是线性的,例如:
的动力学与自组织机制; 制造知识与信息的表述与推理 模型; 反求工程中的三维重构方法;
63
制造科学领域中的数学问题
(续)
“旅行商”问题(NP问题与组合爆炸);
概念空间中的优化方法;
虚拟空间与虚拟世界中的数学方法;
避障、防碰及路径规划和寻位(“沙发”
问题); 精密测量中的评定与仲裁……
46
在非自由切削过程中:
切削的总能耗 ≥ 各单元刀具能耗之和 体现了非自由切削过程的强 烈的非线性特征。
47
不能采取“分解”和简 单地“叠加”的方法来 研究与处理一个切削过 程,而必须从整体上研 究各部分刀刃之间的相 互作用。
48
非线性因素引起 “结构不稳定”, 导致切削过程中的 分叉 和 突变
19
如果是按比例放大的话:
“巨人”将虚弱不堪!
•其活动能力只有普通人的 1/12! •而且,“巨人”大到一定 的程度,根本就举不起自 己的臂膀!
20
大动物决不是小动物的 比例放大 Nhomakorabea鼹鼠
河马
河马的骨骼比鼹鼠要粗壮得多!
21
千万不要以为大事物 是小事物的比例放大; 千万不要以为小事物 是大事物的比例缩小!
第三,制造知识的 变换 问题,其目的在
于动态地认识制造知识,从相互转换上把 握制造知识。
76
制造知识的计量问题
77
人们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理论 与方法来对物质和能量进行计 量; 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不知道对 于制造系统中的“知识”或“ 信息”这一要素应该如何计量 ; 制造知识的计量问题如果不能 妥善地解决,制造系统科学就
74
研究内容
制造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 制造知识的计量; 基于知识或基于信息的制造观;
制造过程与环境。
75
制造知识的研究内容:
第一,制造知识的 计量 问题,其目的在
于精确地认识制造知识,从数量上把握制 造知识;
第二,制造知识的 结构 问题,其目的在
于系统地认识制造知识,从相互关系上把 握制造知识;
26
在这一尺度上, 固体甚至不再 具 有 确 定 的 “表面”!
27
欧几米德几何、牛顿力 学、宏观热力学和电磁 学也不再能正确无误地 描述纳米尺度上的工程 现象和规律……
28
制造工程师们在纳米或 亚纳米尺度上碰到的是 一个十分陌生的世界和 一堆十分棘手的问题与 困难。
29
需要向物理学家、化学 家学习,与物理学、化 学实行学科交叉。
“知识” 的投入正在成为构成一件产品 成本及其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以“知识”输出为特征的智力劳动正在 成为人力资源的主要作用。
68
这表明——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愈来愈密 切地依赖于知识,知识的创新 已经成为制造业的灵魂。
69
企业单靠一个“保留产品”而能长 期维持生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了!
制造领域的学科前沿
华中科技大学 师汉民
1
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生长点 往往存在于不同学科的交 叉点上。科技发展的史实 一再证明:不同学科之间 的结合,往往导致科学技 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
2
内容提要
• 微制造学 • 制造科学的非线性理论 • 计算制造学 • 制造信息学 • 仿生制造 • 结语 ── 制造科学的新疆 域
图2
DNA 镊子
12
正在进行的一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DNA造型:采用DNA作为材料, 以生物酶进行定位剪切,按分 子自组织原理,建构纳米级的 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