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与程序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与程序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与程序一、专题界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从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中可知,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劳动合同期满,双方当事人均有权终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当合同中约定的终止合同的条件出现时,劳动合同也可以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可分为:自然终止、因故终止、因不可抗力而终止、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的终止。

在本专题中,我们将着重分析劳动合同终止的不同条件、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劳动合同终止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及以往劳动合同终止引发的纠纷和案例。

我们的在线问答也将为您提供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的及时帮助。

二、名词解释:自然终止:指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履行全部义务,实现了所应取得的全部权利,合同期届满,合同即告终止。

这种全面履行的合同终止,是终止的最完满形式。

因故终止:指劳动合同因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而告终止。

一、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而终止,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由于主观情况的变化,当事人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合意而终了合同。

二、劳动合作关系主体消灭。

主体一方不存在,履行劳动合同成为不可能,如企业破产、劳动者因死亡等。

三、经仲裁判决而终止。

一旦裁决书或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原订立合同的效力即告终止。

因不可抗力而终止: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而产生了当事人所无法预料,或虽然能预料而无法防止的不可抗拒的情况,致使原订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效力即告终止。

合同终止通知:通常通知,劳动未定期限或者不能依照劳动的性质或目的定期限的,各当事人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但以期间定报酬者,应依照下列规定的通知期限通知解约。

惯例大致是:以日定报酬者,得于一日以前,次日终止合同,以星期定报酬者,得以星期末之三日前,以星期末为终期通知解约。

得以星期末三日前,以星期末为终期通知解约。

以月定报酬者,得于其月末之前七日,以其月末为终止期通行解约。

以一个月以上的期间定报酬者,得于其期末的半个月以前,以其期末为终期,通知解约。

其用人一方死亡破产或者转让其营业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得以一定预告期通知解约,并应通知解约的原因。

特别通知,特别通知即为即时解约的原因。

当事人之间是否有合同期限,因重大事由时,当事人可不经预告即时解约三、案例分析:案例一:自然终止劳动关系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也不用提前通知【案例】1997年8月,申诉人某被招聘到被申诉人某企业工作,后于2001年开始签订了《劳务协议书》。

《劳务协议书》中约定申诉人从事勤工作,并按月支付不低于当地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签订协议后,申诉人每月在被申诉人处领取工资1200元。

单从2002年7月份开始,被申诉人在没有征得申诉人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将申诉人的工资降至每月1000元。

2004年3月31日,被申诉人向被申诉人发出了《终止用工合同通知书》,告知申诉人的用工合同期满,将终止用工合同。

另外,申诉人提出,在申诉人工作的几年时间,均有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没有按《劳动法》给予相应报酬的情况,并且,申诉人提交了节假日值班表。

介于以上情况,申诉人遂向宁乡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给予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补发被申诉人降低的工资以及加班工资。

申诉人认为,申诉人于1997年8月至2004年3月在被申诉人从事勤工作,由被申诉人发放固定工资,双方形成了劳动关系。

在工作中,申诉人在法定节假日为被申诉人加班,应发放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但被申诉人在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报酬约定不予明确,设法规避劳动法的约束。

申诉人在工作初期每月1200元,但后来每月改为1000元,应该认定为变更了劳动合同的容。

在本案中,被诉人在未与申诉人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降低了申诉人的工资,故此,申诉人请求返回被单方面降低的工资。

合同届满,被申诉人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由于被申诉人未在规定期限通知,申诉人要求支付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费,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付。

劳动者在劳动期间,被申诉人应当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被申诉人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应予以缴纳。

被申诉人认为,申诉人与被申诉人是劳务合同到期终止,被申诉人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也没有规定合同到期终止必须在法定期限书面通知,申诉人以此要求被申诉人支付经济补偿金无法律依据。

依据《劳动法》第47条规定,企业有权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被申诉人支付给申诉人报酬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既为合法,同时也没有违反双方签订的劳务协议的约定。

因此,不存在补发工资的问题。

被申诉人对申诉人补发加班工资的请求和补缴社会保险费的请求表示认可。

仲裁结果:经仲裁庭主持解释,双方达成如下协议:一、申诉人补发两申诉人加班工资每人9200元。

二、被申诉人在宁乡县养老保险中心为申诉人补缴从1997年8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养老保险费(单位负责部分)。

【评析】申诉人在被申诉人处从事勤工作时,签订了《劳动协议书》,《劳动协议书》规定申诉人的工资是按月发放、申诉人必须服从被申诉人的工作安排、遵守被申诉人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被申诉人的管理等,因此,应当认定该《劳务协议书》实质上是一份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历史合同期限......(四)、劳动报酬......”被申诉人在与申诉人签订劳动合同时候约定按月发放不低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水平的劳动报酬,但没有约定每月发放固定工资。

《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和工资水平。

被申诉人根据单位经营状况调整申诉人的工资,且不违反双方《劳动协议书》的约定,应予以支持。

申诉人的劳动合同至2004年3月31日终止,虽然被申诉人没有提前30天通知,但劳动合同并没有明确合同到期终止必须提前30天通知。

申诉人的劳动合同到期自然终止,依《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被申诉人可以不给予申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申诉人与被申诉人存在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要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申诉人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应当依照劳动法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案例二:依法发出《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容也要合法【案例】女士1981年参加工作,1998年10月21日,和所在的物业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自1998年10月21日至2002年10月22日止。

2002年9月20日,物业公司发给女士一《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女士:公司与您签订的劳动合同于2002年10月22日到期,根据部门工作安排及公司整体运作需要,不再与您续签劳动合同,特此通知。

请在接到此通知30日办理离职手续。

”女士收到通知书当日要求办理离职手续,物业公司未予办理,之后就一直回家等物业公司通知来办理离职手续。

女士认为:我在2002年9月20日接到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要求我接通知书30日办理离职手续。

公司提前1个多月与我解除劳动合同,并未支付我最后—个月的工资,公司的做法属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我要求给予我经济补偿金,并支付我2002年9月21日至10月22日的工资。

”物业公司则认为:”我们没有提前与女士解除劳动合同,2002年9月19日向某发出了《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完全是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第91号令第40条的规定。

因而并没有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

女士之所以工作到2002年9月20日,完全是其个人意愿。

”仲裁结果:物业公司支付某相当于12个月工资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工资支付至合同到期时为止的申诉请求不予支持。

【评析】双方当事人的劳动合同至2002年10月22日期满,物业公司于2002年9月20日向某发放《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做法本无不妥,但在通知书中规定,要求某在30日办理离职手续,而自9月20日起计算,即使到第30日也未到劳动合同期满,也就是说物业公司要求某在劳动合同期办理离职手续,且只支付某工资至2002年9月20日,因此,物业公司实际已与某在劳动合同到期前解除了劳动关系。

根据原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的规定,物业公司应支付某相当于十二个月工资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2002年9月20日以后,双方已无劳动关系,因此,某要求物业公司支付其2002年9月21日至10月22日工资的申诉请求,仲裁委不能予以支持。

案例三:因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合同期满应否自然终止【案例】上诉人(原审被告):顾洪飞。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1985年7月,顾洪飞从崇明县招工进入上海港复兴装卸公司从事装卸工作。

1990年10月14日,顾洪飞在工作时腰部受伤,同年12月31日,该公司人事工资科书面承诺与顾洪飞继续一直签订用工合同,并安排合适工作予以照顾。

1991年9月,上海港复兴装卸公司与上海港船舶拖带起运公司合并成立现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

1992年12月顾洪飞与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签订了五年期的劳动合同。

1997年9月25日,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发出书面通知顾洪飞作劳动能力鉴定,同年10月5日,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向顾洪飞发出终止合同通知书,告知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将于11月23日到期,且不再续订劳动合同。

11月12日,经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为:顾洪飞符合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八级(根据有关法规规定,顾洪飞系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顾洪飞于11月19日,向上海市南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不同意终止劳动合同,要求按约应当续订劳动合同。

经仲裁委裁决: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应当顺延与顾洪飞的劳动合同。

对此,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顾洪飞诉称:1990年12月31日,原上海港复兴装卸公司根据其工伤的特殊情况,书面承诺一直签订用工合同。

现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其无法接受。

同时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规定》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其系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经其本人要求,企业应当顺延其劳动合同期限。

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辩称:根据国务院1991年7月25日公布《全民所有制企业招聘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与顾洪飞终止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故要求法院予以认可。

企业并按规定可给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原审法院审理后认为,顾洪飞系农民工身份进入全民所有制企业,与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与的法律、法规不相违背,故该合同是合法有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