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的生活情境,提供给学生解题的背景,学生才会把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标签: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

这种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1 创设生活情境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課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只要我们经常像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2 结合生活实际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

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
掌握更加牢固。

在教学中还经常把一些学生身边较为熟悉、易于辨认的实物引入课堂,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3 增加生活体验
新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在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为基点进入新课。

这样学习,不但使学生轻松中带着自信,愉快中带着乐趣,而且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定理的内涵,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点。

使学生真正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另外,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做”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使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了思维,逐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

4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生活,这份体验和参与的激情就将会转化成学生真正喜欢数学的无穷动力。

这样新授,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具有简洁美的一门学科,它实实在在融入我们的具体生活,又能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魅力。

从而认识到学好数学有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实用性,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无限乐趣。

5 加强自身体验
新课标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形成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6 促进思维发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应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利于正确理解科学的概念与原理,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

7 多元教学评价
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终极目的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没有所谓“学困生”的存在,每位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

这需要我们教师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

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智慧和才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