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2.1686 年英国地理学家埃德蒙·哈雷发表了大西洋信风图及其学说,画出了南北半球信风,标明了亚洲季风,并指出这是海陆受热不同的结果。
3.在地形起源理论上,15 世纪—18 世纪欧洲掀起了均变说和灾变说的争论。
4.1786 年法国学者比阿特提出“均衡河谷”的学说,至今在地貌学上仍有意义。
5.1752 年法国地理学家比歇把地球陆地用绵长的山脉分成众多大的流域,并以此概念闻名于世,至今流域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
北魏
<水经注>
郦道元
1.郦道元(466—527 年),继承了古代学者对水重视的传统,认为水流是“万物无所不润”的客体,决心为《水经》作注,他补充增加到1252 条河流,全书达20 余万字,长达40 卷,是我国当时对陆地水文知识的一次大综合。
2.他本着“因水而证地”的精神,以河流为线索对流经的山、湖和注入的海洋进行连贯记述,对河流变迁进行了考证,并对时前的黄河三次改道都作了考证,对水系区的水汛、泥沙、岩溶、季节变化也都详加分析考证,遗憾的是郦道元在某些河源(如黄河)仍然承袭了传统的错误观点。
亚里斯多德
1.与帕拉图相反,采用归纳法观察分析。
2.他认为,可居住性是对赤道距离的函数,即离赤道越近越炎热得难以居住。
3.在地里大发现之前,其思想一直影响地理学界。
地球周长测定
埃拉托色尼
1.公元前273-前192年,地理学之父,首先使用“地理学”一词,“地理”即“地球描述”之意。
2.以相当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周长而闻名于地理学史。
<西域记>
班超
1.班超(32—102 年),公元76 年到102 年,出使西域,一生著成《西域记》一书,至今仍为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汉书·地理志>
班固
1.班固(公元32- 92年)著的《汉书·地理志》,为地理学著作开创了一种新的体制,即疆域地理志,对后世沿革地理的蓬勃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也阻碍了自然地理的进步。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表
古代地理学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
年代
事件
人物
地理学思想和成就
备注
上古时期
公元前10世纪前后至公元3世纪
<荷马史诗>
荷马
1.公元前13-前12世纪关于地理的最早描述。
2.《伊利亚特》记述了前1280-前1180年间特洛伊城战役的情节。
3.《奥德赛》记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沦陷后返乡途中的经历。
3.自此以后,有了新大陆的繁荣和进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瓦斯科·达·伽马
1.瓦斯科·达·伽马(1469—1524 年),1497年,他率葡萄牙船队,避开了强大的本哥拉洋流和赤道以南沿岸的顶头风,在大西洋绕了一个大圈子,然后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向北航行,经莫桑比克,穿过印度洋到达了印度,从而发现了这一苏伊士运河开通前欧洲人去亚洲的唯一航道。
8.1728年法国卡西尼和荷兰的尼古拉·克鲁奎,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
引起了地理科学界新的思考,使地理学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以前的个别的零碎的现象解释发展到全球性的科学的理论思维。
古代地理学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公元前2世纪-公元15世纪
地位
1.中华民族享受着极高的生活水平,超过地球上任何民族。
3.规定了亚里斯多德所划分的五个气候带纬度的数字界限(热带48°,寒带从极地向两边各延24°,温带各42°。)
4.把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三个主要地区。
<地理指南>
托勒密
1.公元2世纪,著成世界第一部地名词典《地理指南》,错误较多。
2.他认为地球是一个位于中心保持不动的球体,而天体则环绕着它旋转,这一“地心说”思想统治了长达十几个世纪。
伽利略
1.1623 年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1632 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轰动了整个欧洲知识界。
牛顿
1.1689 年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以及整个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自然科学从此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了
秦汉时期
1.秦汉以后我国较长时间形成了繁荣统一的大国,为地理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地理知识丰富、地理典籍、书籍数量和地理实践方面在世界上都居领先的地位。
2.虽然我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受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但主体的还是“君权神授”的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人治社会,比起15 世纪以前欧洲的“神治的社会”思想,学术环境要宽松得多,地理科学同其他领域一样在世界舞台上还是佼佼者。但是也应看到与诸子百家时代比起来学术思想仍受到一定束缚。
4.两部史诗相差近百年,作者名字都为荷马,无从考证是否同一人。
地圆说
毕达哥拉斯
1.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制定了天体圆周运动的数学法则。
帕拉图
1.公元前428-348年,帕拉图创“地球中心说”,演绎推理大师。
2.主张地球上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拙劣的摹象,一切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从完美的客体退化下来的,或处于退化过程中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哥白尼的日心说
1.波兰学者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 年),在地理大发现不久的1497—1529 年间对行星、月球和恒星运动进行了多次观察,1543 年发表了名著《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学说。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以及整个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3.“导山”部分记述山岳,“导水”部分专写河流,“水功”记述大禹治水的功绩,“五服”部分以都城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候、绥、要、荒等五服,从整体区域角度记述政治和社会生活。
春秋战国
<管子>
1.“地图篇”、“地员篇”、“度地篇”等是关于地图的篇章,关于土壤、生物、水文诸地理因素的关系,论述得很有深度,有“或高或下,各有草土”之说,称得上是对土壤、生物空间地理规律的最早认识。
马可波罗行记
马可波罗
1.马可·波罗(1254—1323年),威尼斯人,1292 年在元朝大汗船队护送下,经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到波斯湾,再经陆路返回欧洲。
2.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哥伦布时代。
契斯的威廉
1. 契斯的威廉(?—1150 年)提出关于大气下层受热上升冷却成云的思想。
近古时代
15-18世纪
<理想世界论>
3.1441年亨利王子的航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热衷航海冒险的时代在欧洲开始了
哥伦布
1. Columbus1451—1506 年,哥伦布于1492 年8 月3 日黎明前率三艘帆船出发,在大西洋上克服种种困难,于10 月12 日登上了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世界的土地。
2.此后十年,哥伦布四次西渡,发现了南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但他至死还认为自己到的是亚洲的南洋群岛,所以把加勒比海岛屿叫西印度群岛。
备注
春秋战国
1.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是我国古代学术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
2.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见于《周易·系辞》中,有“仰天以观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之句。其“地理”即指地球表面之意。
<山经>
《山海经》的一部分
1.是《山海经》一书中写作时间最早和地理价值最大的部分。《山海经》是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海经》和《大荒经》是后人增补的。
皮埃尔·戴利
1.15世纪,引证了许多报道对托勒密的“灼热的热带不可居住”、“有一个封闭印度洋”之说提出怀疑,对哥伦布等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航海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理大发现
葡萄牙亨利王子
1.1418 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拉古什港的圣文森特角创设了世界第一个地理研究院。
2.1418 年第一次试航很快返航,后来克服对赤道的恐惧,经过反复努力,在1433 年航行到北纬26°7′以南的博哈多尔角。
<史记>
司马迁
1.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 年)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
2.其巨著《史记》堪称一部历史和地理的百科全书,其中的《货值列传》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的经济地理记述。
3.另有《律书》、《河渠书》等气候、水文方面的自然地理专门记述,以及《大宛列传》、《秦本记》等外国地理和国内区域地理记述,在人物列传和其他部分也都广泛地记述了地理知识。
出使西域
张骞
1.公元前138 年以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
2.张骞之行丰富了中国人民和当时西域各国人民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民的地理视野,直至罗马的东徼、印度的北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以后双方使者商人往来不绝,张骞西域之行的意义不局限于其本身,而且对地理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2.中国的佛教徒“发现”欧洲和印度大大早于基督教旅行者来到东方的时间。
3.公元前2 世纪到公元5 世纪之间,中国文化“在把自然知识应用到有益目的上是世界上最有效的。
4.中国地理学的研究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在那时已有长足的进步,超过欧洲所知道的任何东西。
缺点:受中国儒教文化“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支配
思想
2.全书2.1 万多字,承袭了自古以来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它记述了400多座山,先按南、西、北、东、中五区,每区分若干山系,每个山系又连接许多山岳。
3.记述以山岳为纲,综合记述了水、动植物、矿产、特产、神话传说等,其中还提到了潮汐和月亮的关系。其记述的范围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外的广大地区。
虽然《山经》中不免有失实和错误之处,但任堪称是一部有价值的地理著述。
6.1682—1725 年俄国彼得大帝组织探险队,并于17 世纪末完成俄国欧洲部分南部的测量绘图工作,1758 年伟大博物学家罗蒙诺索夫创立了俄国科学院地理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