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知识


水痘
•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
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 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人群 普遍易感, • 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 较少。
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 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 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 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 存在。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 的,可不治而愈。
学校疫情报告(3)
• 报告内容及时限 –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 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 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 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 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 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细菌性痢疾
•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故 亦称为志贺菌病。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 年散发,春秋季节可引起流行。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泻、排黏液血浓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 热及全身毒血症状,
• 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患者粪便中含 有大量细菌,非典型患者常被忽视,有重要的流 行病学意义,慢性患者可间歇排菌达数年之久, 为本病持续存在及流行的重要原因。
2014.04
春季多发病
•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 病。
• 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若 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疾病。
• 风和日丽的季节,群体活动会增多,大家交 叉感染的机会也就增多了。
学校传染病特点
• 极易发生,且发生之后很容易引起暴发流 行
–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 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 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 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传染病预防(1)
• 晨检
– 及时发现传染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 – 晨检要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 “一摸二看三查四问”。 – 不同疾病流行季节,具体晨检方式不是一成不
• 社会关注度高 – 学校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旦疾病传播,容易造成不良社会反应。
学校常见传染病
•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 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 的疾病。
• 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流涕、 咳嗽、咳痰等。严重者可发生并发症,病情进展 快,可导致死亡。 –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 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等。
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
目录
1 概述 2 学校常见传染病 3 疫情报告 4 预防措施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 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 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 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变的。 – 做好记录。 – 出现疫情,有必要的话要启动午检,住宿生晚
检等。
学校传染病预防(2)
• 水源、食物管理 – 做好水源保护、注意水的消毒。 • 水质检测 • 经常性消毒:水源水、水塔水。 – 加强食堂食品卫生 • 加强监管:进货渠道、保存、加工等 各个环节。
学校传染病预防(3)
• 勤通风 – 通风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 法。 – 教室、寝室、教室办公室等场所要经常性的开 窗通风。 – 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10分钟以 上;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流行性腮腺炎
• 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 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
播。 •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
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 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 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 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早期透 明水泡
伴有 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 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 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皮肤瘀点瘀斑、重 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 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 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 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 要传染源。
•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也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直接接触患 者破溃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 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 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 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 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 大流行。
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及属地
教育行政部门。
• 工作流程
– 发现 信息登记 报告。
学校疫情报告(2)
•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 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 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 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 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 果登记日志上。
• 肠道传染病: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 常见的主要有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 型肝炎等,其中诺如病毒胃肠炎、手足 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接触传播) 极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引起暴发流行。
手足口病
•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
•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粘膜疹,在手、 足、臀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
• 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食物、水、生活接触 和苍蝇、蟑螂污染为主要传播因素。食物和水的 污染引起痢疾爆发。
• 本病男女老幼普遍易感,患病后免疫时间短,且 个别菌群、菌型之间交叉免疫。任何使机体抵抗 力降低的因素均可成为痢疾发病的诱因,重复感 染和多次发病者常见。
诺如病毒感染
• 诺如病毒引起。 • 潜伏期平均24-48小时。 •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
学校传染病预防(4)
• 注意个人卫生 – 勤洗手 • 饭前便后、一些可能接触污染的活动之后, 如大扫除,搞卫生活动后; • 正确洗手:六步洗手法 – 勤换衣被 • 衣被经常换洗 • 翻晒:太阳晒 是很好的消毒方法 – 不乱吐痰 – 文明咳嗽
注意环境卫生
不能乱倒垃圾,乱扔瓜皮纸屑 经常性的大扫除(注意干、湿)
– 避免或减少广播操、运动会、演讲比赛等集体 活动;必须举行时,应放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 方举行。
– 做好非在校生(包括发病隔离的、密切接触回 家观察的等情况)的随访。
– 做好家长思想工作,配合落实控制措施。
学校传染病预防(6)
• 培训、健康教育 – 培训 • 对学校教师开展常见传染病病相关知识的培 训 – 健康教育 • 针对不同季节学校常见传染病、多发传染病, 通过出板报、开班会、办讲座等形式开展相 关健康宣传,提高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
•其主要临床表现:感 染初期出现咳嗽,流 涕,发热,眼红及口腔 内出现白点(柯氏白 斑);3至7日后皮肤 会出现斑丘疹,通常 由面部扩散到全身, 维持4至7日,亦可能 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 色斑痕或出现脱屑; 病重者的呼吸系统 (可引起肺炎),消 化系统及脑部会受 影响,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
流行性感冒
•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 高。
•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 • 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
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 人群普遍易感。 • 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
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学校传染病预防(5)
• 加强部门交流合作 – 日常与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等加强疾病防控方面合作 • 预防接种,如麻腮强化、流感疫苗接种等 • 查验接种证 • 卫生院对学校防病的指导 – 发生疫情时与疾控部门合作 • 充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 发生疫情时
– 及时和卫生部门联系,尽早采取防控控制
–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 病的易发场所。
– 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 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易发年龄。
– 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与家庭和社会 之间的双向传播。
学校传染病特点
• 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 – 春秋季节的呼吸道传染病病 – 夏季、初秋肠道传染病
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 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 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 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麻疹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
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 遍易感。 • 麻疹的潜伏期为7至18日,通常为14日,病愈后有持 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 可发生。
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 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 病情多呈自限,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 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脱水导致死亡。
学校疫情报告(1)
• 依据
–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 报告程序
– 学生
教师
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托幼机构)领导 属地疾病预防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