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材施教议论文

因材施教议论文

作文教学要因材施教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治、意志的锻炼,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发展。

由于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不断成长中不断成长的人,是有个别生理、心理特点的人;由于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训练,必须靠开展性的和合乎逻辑、语法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它具有更多的有意性,比口头语言要求更高,反映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感知效应、领悟水平、实践应用能力高低不等,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各层次学生乐学乐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抓好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培养人才如同制造产品,一件合格的产品,不是某一道工序的产物。

人才的培养也同样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重要的是基础阶段的培养。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开始培养,进行早期作文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到三年级开始写正规文,学生仍写不好,其实,起步晚是一方面原因,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拼音教学之后,可以用拼音写话,随着识字教学的进行,也可写拼音夹带汉字的句子,每天写一句话到几句话,不受教材内容限制,使初入学的儿童体验到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快乐,将他们引向对作文的迫切要求和浓厚兴趣。

让学生天天写日记,作文训练逐步向中、高年级过渡。

除此之外,整强记,重视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要让学生关心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平常事情,养成注意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提高语文素质,提高作文水平。

二、命题要多样化统一命题,固然便于教师指导、批改,但实践证明,命题多样化更能调动情感、启迪思维,学生易于接受。

本学期除基础训练中规定的八篇习作外,还辅有多种形式的片断练习。

如看图写话、读后感、观后感、围绕中心去写话等。

这大大小小几十篇习作如何命题?原则是两句话: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植根于学生情感。

方式很多,可同中求异,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xx的人》;异中求同,如《难忘的一件事》、《xx的日子》;提出范围要求后自拟题目,即兴命题,组题自选等等。

命题要让全学生有话可说,能诱趣激情,有新异感,富有启发性。

三、分类具体指导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互为用。

指导学生作文不仅限于狭义的作文课上的临场指导,更包括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阅读课。

指导学生作文的途径很多,按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具体指导写作,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方法,也是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必要措施。

升高优秀习作坡度。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决不意味教学要求的"一刀切"。

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知识面宽,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表达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师的一般要求,总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品质后,教师要为他们的发展铺设桥梁,升高坡度。

适当提高这些学生习作要求,引导他们在谋篇布局、构思立意上动动脑筋。

我经常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为他们创造提高学习、显露才干的机会。

他们写的作文我逐一过目,个别指点,有些文章写了改,改了又写,然而学生兴趣盎然,这些学生已视习作为一大乐趣。

其次,给后进生更多的关心。

学生作文受他们的知识、智能的制约,更受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个性的制约。

一些学生"后进",表现在习作上,有的畏难情绪重,觉得难以下笔;有的抱任务观点,草草了事。

对这些后进生需要倾注更多的关心,使他们能够发现自我,能够感受创造的乐趣。

作前指导要对症下药。

有的学生比较懒惰,不爱拟提纲,常常是提笔就写,文章如开无轨电车。

不是主次不分就是离题跑题。

对此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他们写的草稿或提纲必须给老师或优秀生过目。

随时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随时给予鼓励,以便树立习作信心。

四、评改注重实效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师生双方情感、传递新的语言信息的一个手段,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评改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兴趣,诱导他们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自批、互评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评改方法。

个人自批,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互议的活动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

不少学生的批语要言不繁,大多能从整体上评价文章。

学生初步具备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又使我的"一句话批语"发挥了教育的作用。

批语内容详尽不全实际,"老生常谈"的批语学生乏味,于是老师带有鼓励、启发、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一句话批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举例如下:差生陈怡同学习作《记暑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文的批语:"你的脑袋挺聪明,暑假里经历的'捉螃蟹'一事也挺有趣,若把捉螃蟹的过程写详细一点就更好了。

"又如学生林涵在《我最快乐的一天》里写出了自己同爸爸一起乘飞机游览北京的情景。

评语写道:"读着你的作文,我仿佛也同你一起飞行在北京的晴空,俯视着首都的繁华和壮丽景色,你把你的幸福分享给我了,谢谢你!"诸如此类的批语,花时不多,收效甚好,学生爱看爱读,常有学生因见不到老师的批语对老师看法,可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师生双方可算是一举两得了。

篇二:坚持因材施教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培养写作能力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使所写的文章色彩斑斓,各具特色,并充满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

教师的指导粗中有细,对作文要求同中求异,评价时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独到的自我表达,写出充满个性、充满童趣、充满童心的文章。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教育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写作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

写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精神的创造,是人情感的流露,是个体创造力的外在显现。

由此看来,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颗心灵的闪耀,应该是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

可综观小学作文,充满个性的作文实不多见。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整齐划一的作文要求,千人一面的指导方法,千篇一式的指导形式。

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大同小异。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

为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鼓励和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活跃的灵魂进行独到的自我表达,从而写出一篇充满个性、充满童趣、充满童心的文章来。

一、观察指导粗中有细要使学生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首先要让学生以个性化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从而获取具有个性特点的第一手资料。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积累、认识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指导,做到粗中有细、粗细相宜,使学生在观察中各有所得、各有所获。

小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往往自以为是、浮光掠影。

观察前可设计难题,将其一军,以促使其认真观察、细心体味。

观察中,可让其确定观察目标,安排观察顺序,口述观察所得,既给其动力,更给其压力。

知识基础差、观察能力不强的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无趣、无序、无法,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或目标选择等,诱发其观察兴趣,让其乐于观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表格、强化客体等,以明晰观察目标,让其有意观察;通过"例文"学法、现场授法、优生讲法等,指导观察方法,让其善于观察;通过比较分析、逐步分解、多方感知等,明确观察重点,让其细致观察。

如: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校园的葡萄架》,文题一出,一些优等生便迫不及待,认为葡萄架实在是太熟悉了,还没等老师发话,有人就动起笔来。

此时,老师便让一名优秀生说出葡萄叶子的形状。

结果,该生竟吞吞吐吐。

此时,老师笑着说:"我自己也总认为,天天从葡萄架下走过,对葡萄架还不熟悉?可当一个小朋友要我说出葡萄叶的颜色、形状时,我也说不清楚。

看来,你就跟我一样,要知道葡萄架的真实面貌,我们还得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样,学生都郑重其事地跟着老师来到葡萄架下。

在观察指导中,老师要大家说说观察顺序,先让中下生说,再让中上生给予提示、补充。

接着,让中上生去进行独立观察,而重点指导中下生细心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以求对葡萄架有全面的了解,并对此葡萄架的造型、葡萄藤的形态、葡萄叶的形状进行了观察和表述的精心指导。

这样引导,因人而异,分层进行,能保证各有所得,使得中上学生能无拘无束,尽情表达;使得中下学生有所依附,充分表达。

二、作文命题周到细致在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题目一出,笑逐颜开者刷刷起笔,紧锁眉头者握笔静坐。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命题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水平有限,经历各异,众人一题,势必强人所难。

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命题除贴近学生生活外,还要灵活设计,留有余地。

可出填充题,让学生自行填充;可出一组题,让学生自行选择;可出范围题,让学生自行命题;可出活动题,让学生自行决定。

如:一次运动会后,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命题:首先,要学生说说如果以自己在运动会中的材料作文,可怎样命题。

结果,文章的题目几乎无所不有:当拉拉队的说可以"请看我们的拉拉队""这里也有我们的功劳""我们的嗓子喊哑了"为题;当服务员的说可以"我们的服务小分队""我们服务真周到""请喝茶""你们辛苦了"等为题;当运动员的说可以"我们为班级争了光""我在100米赛跑中""我摔到以后"等为题。

接着,又要学生说说如果以运动会上的见闻为材料作文,可如何命题。

学生又想出了许多题目。

最后让学生说说,如果是运动场上的通讯员,可以什么为题写一篇报道。

这样引导,不仅使每个学生都从活动中获取了写作的材料,而且保证了题目各不相同,文章各具特色。

三、作文要求同中有异每次作文,均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这是必须达到的。

但学生水平不同,能力各异,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须在确定目标中因人而异,同中有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