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管理PPT课件

生态系统管理PPT课件

风险管理的水平依赖于生态风险评价的质 量和人类可使用的手段。
风险管理者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来决定这种风险是否可接受,还 是需要减少或阻止。
风险源评估
效应评估
( 效 风险特征化
概应
率的
)风
险 其他方面的考虑
效应水平
风险管理
需要更多的 实验、测定 或研究
减小风险
接受风险
风险管理图示(SuterⅡ,1993)
⑤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 体性的管理选择;
⑥管理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双 重性原则。加强规范人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 度的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 展观,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整体性 在管理中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切忌人为切割。
6. 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 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基础是生态系统生态 学、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还 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要求生 态学家、社会经济学家和政府管理人员的通力 合作,使生态系统管理更为有效,真正实现资 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 与技术
1.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 毒理学的知识,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 应的概率及其强度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对 某种环境危害效应的科学评价,为生态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控制 生态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风险管 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 的结果采取的对策与行动,是一个 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主 要

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 染重的产品;
途 ② 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毒
径 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 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 艺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率低、产污量大、 污染重的工艺、设备;
④ 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 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
⑤ 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 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 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
1. 根据管理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定义,必须把 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
2. 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 3. 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4. 收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
作用,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
5. 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特征,确定生 态学限定因子。
时间尺度:年与年之间的比较
尺度
数据类型
气候(小气候)、地形(微地形)、
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土壤物理、化学
特性、消费者水平、植物组织转化率
和分解率、活的有机物和死的有机物
群落及生 态系统
的空间分布以及土壤类型和质地的空 间分布、植物对水、营养物的需要在
形态上的适应、共生物、营养物质和
水的获取能力。
时间尺度:每年、几年
2.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
适度干扰理论 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较高 多样性。此理论是目前生态系统 管理实施的重要理论依据。
理由 1. 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 果干扰频繁,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 期,多样性降低;
2. 如果干扰间隔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 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3. 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受损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采取的两种模式 途径:
没有超 负荷
生态系统
超负荷, 不可逆转
消除
自然恢

压力
复过程

消除 人工措施和自 恢 压力 然恢复过程 复
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的两种模式 (引自Patt 1977)
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
又称为“无公害工艺”、“无污染生 产”、“废料减量化”。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替代作用、多 次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等方式,实 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 第三节 生态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
定义
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 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 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 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 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4.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方法
把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并施行减少废 物数量的5R方法,即:
抵制 不买难以回收或会造成浪费的产品。
减少 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
(廖利平,赵士洞,1999)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 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 动中;
②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 ③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
④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 值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
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简单地增加物种数目 的问题,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管 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
尺度
数据类型
生物圈
气候、地形、
景观 水平
气候、地形、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型、 土壤物理特性、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 分布。
尺度
数据类型
气候(小气候)、地形(微地形)、
微生物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消费
者水平、固氮和营养获得在生理上的
植物及其 种群
适应、植物碳的固定格局:地上叶的 形式和地下须根的形式、植物遗传性、
共生物、营养特质和水的获得能力。
时间尺度:每时、每年、多年
不同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管理所需的数据类型 (仿Vogt et al. 1997)
动态性 划分生态系统管理边界时必须综合考 虑,合理划分自然管理区有助于实现 生态系统的功能监测和管理目标。
再生性 重视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再造性,保 证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服 务。
循环利用性 管理时要遵循经济、生态规律。
平衡性 分析和计算生态系统各项功能指标(功 能极限、环境容量等),合理管理,减 缓外界压力,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