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A 00p qB 11p qC 01p qD 10p q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四分位数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A 乡村较大B 城市较大C 城市和乡村一样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A3%B4% C5%D 无法计算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A 上涨10.0%B 上涨11.1%C 下跌11.1%D 下跌10.0%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年距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为主体。

A 抽样调查B 普查C 统计报表D 重点调查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可采用()。

A Z 检验法B t 检验法C 2 检验法D F 检验法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A 应选择奇数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D 可取4或12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A90%B95.5%C96%D 3%96%5.95%90++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C 0H 不真时拒绝0H 的概率D 0H 不真时接受0H 的概率16、有三批同种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废品量相应为25件、30件、45件,则产品平均废品率为()。

A 3%1%2%5.1++B 3%1%2%5.1⨯⨯C 453025%1%2%5.1++++D %145%230%5.125453025++++ 17、调查50个房地产公司,房屋销售面积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这说明()。

A 二者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B 平均看来,销售面积的76%归因于其广告费用C 如要多销售1万平方米的房屋,则要增加广告费用7600元D 如果广告费用增加1万元,可以多销售7600平方米的房屋 18、按最优值距离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数的数值()。

A.越大越好B.反映的是评价指标值与平均值的最短距离C.反映的是评价指标值与最优值的绝对距离D.反映的是评价指标值与最优值的相对距离19、两个不同时期按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属于()。

A 主要比例关系分析B 经济效益分析C 经济速度分析D 社会总供需平衡分析20、国内生产总值2000亿元,其中农业200亿元,工业600亿元,建筑业220亿元,运输邮电商业320亿元,则第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A33%B40%C49%D51%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对某地区20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按家庭收入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中()。

A 分组标志是数量标志B 分组标志是品质标志C 分组标志是连续变量D 家庭收入是定比变量E 组限可以按重叠方式表示2、某企业计划使本月产品的单位成本比上月降低5%,实际降低了10%,则该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

A.计划完成百分比为200.0%B.计划完成百分比为94.7%C.计划完成百分比为104.8%D.超额完成了计划E 未完成计划3、根据某样本资料所求得的居民月收入(元)与某种商品销售量(千克)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ˆ=120+0.78x ,并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这意味着()。

A居民月收入与该商品销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居民月收入与该商品销售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B居民月收入与该商品销售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D由于居民月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商品销售量平均为120千克E居民月收入每增加1元,该商品销售量平均增加0.78千克4、若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数,则以下数量关系中正确的有()。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C国内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D国民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E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可支配收入5、对任意一个变量数列都必定存在的集中趋势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C平均差D标准差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2、全面调查仅限于有限总体。

()3、组中值与各组的实际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它只是各组实际平均值的近似代表值,因此,用组中值计算总平均值,只是近似值。

()4、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6、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7、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8、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了20%,则现在1元钱只值原来0.8元。

()9、正态分布总体有现金两个参数,一个是均值X,一个是均方差 ,这两个参数确定以后,一个正态分布也就确定了。

()10、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也相等。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什么是同度量因素?试述同度量因素的固定方法?2、试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五、计算题(每个小题10分,共40分)1、某快餐厅连续3个星期抽查49位顾客,以调查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元,并假设总体的标准差为10.5元,要求:(1)以95.45%概率保证程度(t=2)对总体平均消费额进行区间估计。

(2)如果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2,则在同样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至少要抽多少顾客?2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总额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三种产品的销售量总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使销售总额变动的绝对额(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销售总额(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2)计算2011年—2015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3)如果从2015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21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4是显着的。

《统计学》期末试题参考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同度量因素是使不能直接加总的现象转让化为同度量、可以加总的现象的媒介因素,也称权数。

一个现象的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互为同度量因素。

(4分)在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时,基于指数研究的任务及指数体系成立的需要,一般按如下方法固定同度量因素: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以相应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3分)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以相应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

(3分) 2、答:(1)进行相关分析时可以不分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共变关系,不必区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而回归分析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4分)(2)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只有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而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

(3分)(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而回归分析时,对一种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求得两个回归方程,一个为y 倚x 的回归,另一个是x 倚y 的回归。

(3分) 五、计算题(每个小题10分,共40分) 1、(1)t=2,σ=10.5元,25=x ,n=49 所以抽样平均误差5.1495.10===nσμ元抽样极限误差35.1*2===∆μt 元置信区间为μμ**t x X t x +≤≤-即325325+≤≤-X 即2822≤≤X(2)此时t=2,极限误差≤2,即2*2≤nσ所以⎪⎭⎫ ⎝⎛≥22σn 2=110.25 即至少要抽取111个。

2、(1)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由于单位成本而增加的总成本: (2)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 (3)指数体系分析如下:总成本指数=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总成本变动绝对额=产量变动绝对额+单位成本变动绝对额可见,三种产品的总成本增加了18.7%,增加了4750元;其中由于产量 增加了2.96%,而使总成本增加了750元,由于单位成本增加了15.33%, 而使总成本增加了4000元。

3、 (1)(2)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 700-300)÷4=100(万斤)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24.1130070014-=-=-n0n a a =24%(3)2021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81(6700x 1586.87(万斤)4、X 与Y 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