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庭辩论词该如何写

法庭辩论词该如何写

1
法庭辩论词该如何写
辩护词如何写,在形式上没有统一的要求,不同律师写的辩护词
完全不一样,各按各的章法,各按各的道。下面为你整理如何写好法
庭辩论词,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写好法庭辩论词
一、要善于准确归纳并找出辩护的法定理由。
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
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
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
他合法权益。”《律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
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
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律师辩护的法定理由,主要有以下下四类。
1、无罪或不负刑事责任辩护的法定理由。
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可作“无罪辩护”或不负
刑事责任辩护的情形大致有三种:
(1)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如《刑法》第十七条年龄方面未
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
除犯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
2

炸、投毒等八项罪名以外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八条精神方
面完全性精神病人犯罪或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时犯罪的不
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
十一条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2)刑法不认为犯罪的,如《刑法》第三条法无明文不为罪,《刑
法》第十三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为罪,《刑法》第十六
条“不可抗力”或“不能预见”原因造成的危害行为不为罪;新《刑
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三)项“证据不足”的无罪推定;
(3)刑法不予追究的,如《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已过追诉时效
的不再追究,《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自诉案件受害人
不起诉或撤回起诉的,不予追究。
2、罪轻辩护的法定理由。
通过此罪与彼罪之辩改变定性,将重罪辩成轻罪,最终提出罪轻
辩护观点。主要有:
(1)主观上的重罪变轻罪,如将故意杀人罪辩成过失杀人罪:
(2)单一主体上的重罪变轻罪,如公职人员的贪污罪辩成非公职
人员的职务侵占罪;
(3)单一主体变成双重主体,例如将自然人犯罪辩成单位犯罪,
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是对单位适用财产刑,对自然人则刑减一等,
特别是没有死刑;
(4)时间差上的罪轻,《刑法》第十二条规定,以修订后的《刑法》
实施日1997年10月1日为界,在此前所犯罪行,按从旧兼从轻原
3

则处理;
(5)多人犯罪中的罪轻,如前所述共同犯罪或犯罪集团中的从犯、
胁从犯;
(6)多罪中的罪轻,根据数罪并罚原理,将数罪辩成一罪,以达
到罪轻而从轻、减轻处罚的目的。
3、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辩护的法定理由。
在犯罪主体刑事责任能力方面的有:年龄方面已满十四周岁未满
十八岁的,精神方面间歇性精神病人,生理方面又聋又哑的人、盲人
等;在主观方面恶性程度较小的有: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预备
犯、未遂犯、中止犯等;在犯罪作用方面较小的有:从犯、胁从犯;在
犯罪后将功折罪的表现有:自首、立功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规定,
例如,《刑法》第十条规定在国外受过刑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刑
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处罚;
《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或审判时怀孕的妇
女,不适用死刑等。
4、注重抗辩从重处罚的理由。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应当从重
处罚的情形有:《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犯罪”的教唆犯,《刑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规定的累犯。实
践中公诉人要求酌定从重处罚的还有:(1)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相
对于主犯,(2)教唆犯相对于被教唆犯,(3)惯犯相对于偶犯,(4)受过
刑事处罚的人重新犯罪(又不构成累犯)相对于初犯,(5)拒不如实坦白
供述罪行的,(6)拒不退赃或拒不交代赃款去向的。
4

二、不要忽视对被告有利的酌定情节。
相对于法定情节而言,酌定情节指的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依
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可以酌情考虑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
节。
随着公诉人队伍素质的普遍提高,起诉书和公诉词的水平越来越
高,有人甚至赞扬它是向罪犯宣战的檄文。对一些可以或应当从轻、
减轻被告处罚的法定情节,如年龄未满十八周岁、从犯、立功等,起
诉书和公诉词一般都能客观认定,公诉人还利用法庭辩论阶段先于律
师发言的机会率先向法院提出,大有不让律师独做“好人”的趋势。
很多律师越来越感到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节都让公诉人先说了,除了
在法庭上向公诉人“致谢”外,没有留下什么可让律师说的了。其实
则不以为然,遇到上述情况时,可以在简单表达认同公诉人(但千万
不可讲向公诉人“致谢”的话)发表的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节的基础
上,腾出更多辩护时间和篇幅多说有利于被告的酌定情节。下面,简
单罗列一下辩护中常作辩题的酌定情节
1、性质上的酌定情节。从法理上讲,相对于直接故意的间接故
意,相对于积极作为的消极不作为,都是司法实践中经常考虑的从轻
处罚酌定情节。例如,司法实践中同是受贿罪,对被动收贿者的处罚
往往轻于主动索贿者,间接故意杀人的处罚也轻于直接故意杀人。
2、主观恶性程度的酌定情节。民事纠纷引出的刑事犯罪相对于
偶发的刑事犯罪,突发性犯罪相对于预谋性犯罪,出于义愤的犯罪相
对于无缘无故的犯罪,处罚都轻重有别。
5

3、犯罪后因交代罪行或退赃而形成的酌定情节。例如,湛江走
私受贿案中市委书记陈同庆受贿110万元,茂名海关关长杨洪中受
贿180万元,依法应当判处死刑,但法院考虑他们积极退赃,两人
都被判了死缓,让陈同庆和杨洪中“捡回一条命”。
4、犯罪次数上的酌定情节。相对于惯犯的偶犯,相对于累犯的
初犯,都是从轻处罚的酌定情节。
5、实得利益方面的酌定情节。湛江走私案中,副市长杨衢青犯
走私普通货物罪,本该判死刑,法院考虑其“并非走私货主”,乃轻
判其死缓。
6、量刑平衡方面的酌定情节。我国虽未实施判例法,但法院往
往都要考虑上级法院和本院对同类案件的量刑,还要考虑同案各被告
如何拉开档次的问题。例如,湛江走私案,省市两级法院的判决书认
定林春华、姜连生、张瑞泉均是主犯,但同时又认定姜连生的犯罪作
用较林春华为次,张瑞泉的犯罪作用又比姜连生稍次,结果判处林春
华死刑、姜连生死缓、张瑞泉无期徒刑。我们评价法院的判决实际上
将主犯分成“严重的主犯”、“一般的主犯”、“次要的主犯”等三种情
形,量刑拉开了档次。其他案件对从犯按排名顺序拉开量刑档次,也
不在少数,实际上是将从犯分成了“严重的从犯”“一般的从犯”“次
要的从犯”等多种情形。这也是刑事案件中,为何常出现主犯之间量
刑不同、从犯之间量刑也不同的原因。
7、可免牢狱之苦的酌定情节。只要被告不会继续发生危害社会
的行为,对于量刑时可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辩护律师可建
6

议法院判缓刑;对于《刑法》分则条款有管制刑的,辩护律师可建议
法院判管制刑。
除上所述外,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还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
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
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
中虽不常用,但辩护律师仍不可忽视。
法庭辩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