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习题及范文汇编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原创预测题8】《南方周末》报道,2016年4月14日,在山东发生了一起辱母杀人案。
女企业家苏银霞欠了当地涉黑团伙头目吴学占的高利贷,仍欠17万未还清。
被于欢刺死的杜志浩等人有涉黑行为,辱骂殴打、限制并侮辱于母等情节恶劣,警察调解无效后,于欢拿起办公室桌上水果刀,乱刺催债人员,至一死三伤,,2017年3月17日山东省淄博城市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还需赔偿死者家属30598.5元和伤者53443.47元。
在社会引起强烈深刻的反响。
案件进展:全国高检派人、山东高法介入指导工作。
2017年6月23日山东高法二审裁定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经济赔偿。
比较情、理和法三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法律,高于情理的利剑①2016年,在山东发生一起辱母杀人案。
由于嫌疑人于欢杀人合情合理,且受害者为涉黑人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最终涉黑者被抓,于欢二审得到减刑。
此案看似于欢为母出气,合情合理但不合法。
法律是高悬情与理之上的利剑,它约束情与理,以免失控。
②从事件本身看,我认为,于欢因母亲受辱,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挥刀,这个举动似乎合情合理。
哪一个孩子看见母亲受辱能无动于衷?但用刀伤人,属于防卫过当,造成严重后果就违法了,他被判刑五年,这是对冲动的惩罚。
正因为于欢所为合情合理,因而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减轻刑罚并惩处恶人。
但合情合理不能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它是约束情与理的尺度。
情理不能大于法,否则社会就会混乱。
③若没有法律约束,人便为所欲为。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进入依法治国时代,任何事物都必须按章办事,一视同仁。
就拿网购说吧,它是一件新鲜事,存在利润空间。
初期因法律不健全,假货次品充斥市场,诚信遭遇冰河,网购受到巨大损失。
当相关法律出台,市场秩序迅速恢复,网络经济成为我国支柱产业。
因此,合情合理又守法,就会得到保护,避免遭受损失。
最近出台的“信联”措施就很好,严惩那些不讲诚信的违法者。
④合情合理是谁都想要的但必须依法办事,以其道得之,最终不受处罚。
其实,想要减少情与理的影响,依法办事也容易。
首先,应明法懂法守法。
懂法的途径是读法律条文;其次,遇事时要冷静,不要完全被情理支配。
当然了,法律建立在情理之上,在法律范围内,保护合情合理的事情。
本次事件,于欢正被情理冲昏头脑忘却法律,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⑤因此,我认为在处理看似合情合理的事物前,要理性与理智的思考,自己行为的利弊得失,然后在行动。
最后,请时刻谨记康德的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我最敬畏的,一是天上的星星,另一个是道德法律。
知法明理,敬法守法。
只有如此,才不会完全被情理支配,依法办事,就不会出现问题。
⑥然而,守法并不意味忘却情理。
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出现“扶不扶”“救不救”的两难事情。
试问那些不扶的人违法吗?没有。
他们“不为”却践踏道德底线,伤害情理。
那么世界就会变得冷漠。
好在新的法律保护讲道德见义勇者,他们要受到奖励和表彰。
⑦法律是高悬于情理之上的利剑,遵法守纪是情理的红线。
铭记教训,莫让悲剧重演。
辽宁省沈阳市第11中学2018届17班李浩然指导教师:孙延堂【佳作点评】(858——936字)1.本文属于事件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目《法律,高于情理的利剑》准确解读材料,明确中心;开篇围绕事件,辨明是非,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依次反复论述情与理与法的三者关系。
侧重论述法在情与理中的作用与意义,突出了“哪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要求。
最后,重申论点,强调遵纪守法,避免悲剧重演。
2.围绕“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的命题要求审题立意;以说理为主,语言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解决问题有时效性。
【原文】法律,高悬于情理的利剑①近来,在山东发生一起辱母杀人案。
由于嫌疑人于欢杀人合情合理且受害者为涉黑人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最终十余名涉黑人员被抓,于欢减刑。
由此可见,法律高悬于情理之上的利剑,它约束着情与理。
②从事件本身来看,于欢因母亲受辱,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之下挥刀刺向受害者,这个举动合情合理,但不合法,所以最终他亦被判刑。
然而,这并不是说不应合情合理。
这次事件正因为于欢所为合情合理引发社会响应,减轻了刑罚并惩处恶人。
因此,如果说合情合理是人做事的标准,那么法律便是标准中不可逾越的红线,它约束了合情合理的范围。
法律高于情理。
③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同样,人若没有法律的约束,便会为所欲为,使社会处于混乱。
网购是一样新鲜事物,其中夹杂着巨大的利润。
而由于我国缺乏对网购管理的法律支持,使假货,次品充斥于市场,市场秩序遭受严重破坏,网购产业受到巨大损失。
然而,当法律被制定出,市场秩序迅速恢复。
网购成为我国一项支柱式产业,无数人依附它生存。
由此可见,法律约束人们的重要性,若人们只合情合理的办事,社会将承受巨大的损失。
④合情合理是人们都想做到的,但若不依法办事,以其道得之,最终受到处罚。
其实,想要减少情与理的影响依法办事十分容易。
首先,你应知法明法,才能守法。
如果你不知法你就不知自己为何犯法。
而知法的途径是读与法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搜索;其次,遇事之时,你要冷静,不要被情理支配。
在本次事件里,于欢正是被情理冲昏头脑而忘却法律,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此,在处理之前,深呼吸,仔细烤炉自己行为的利弊得失,意义何在而后行动。
最后,请时刻谨记康德增说,有两样东西是我最敬畏的,一个是天上的星星,另一个是道德法律。
知法明法,敬法守法。
只有如此,才不会被情理支配,依法办事。
⑤然而,遵守法律并不意味着忘却情理,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出现一些“扶不扶”“救不救”的事件。
试问,那些不扶的人违法了吗?没有。
他们忘却了情理。
如果说法律规划了世界,那么情理使世界多彩,不再冷漠。
⑥法律是高悬于情理之上的利剑,遵法守法是情理后的红线。
铭记法律,让悲剧不再重演。
辽宁省沈阳市第11中学2018届17班李浩然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60分)【2018届备考作文原创预测6】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司马光《训俭示康》)⑶“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致梁思顺》——梁启超给长女的信)结合上述材料,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欲想成事,必先正己①家训,是上一代把自己毕生经历、处事原则和对下一代的期望融合交织成的一种文化。
从众多家训看,核心大多是“正己”。
他们认为,只有正己,方可获得“平天下”而成功。
②诸葛亮《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我十分赞同,它充分体现了“静”对“正己”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迫使大家成为忙碌之人。
面对湍流不息的人潮,朝九晚五的生活,有些人到了麻木的程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何时才能平抑那颗躁动的心?心若不静,何以修身?身若不能修,何以平天下?③有时想沉心做一件事,但忙碌已成习惯,疲于奔命而不会安心沉稳。
茶道本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大放异彩。
这不是说明中国强盛了,而让日本崇拜我们。
只能说明国人已经不重视“静心”。
我们学习不只为考高分,上好大学,还有将来之“大用”。
应学会“静心”,对外界打扰充耳不闻,如毛泽东在菜市场里背书,不受打扰,成为我们的榜样。
“心静”可修身,在这浮躁的红尘中,守住自己灵台清明,是何等重要!④勤俭是持家的守则。
司马光《训俭》中说:“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没错,勤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勤俭不意味低俗。
做一个土豪简单,做一个贵族很难,必须达到一定文明的程度,形成良好的教养,它来自良好的家风。
当他们同时出现,一眼就看出来,展现的气质不同,源自于家风教养各异。
今天持小家,明天必能持大家。
⑤高贵是高贵者的通行证。
勤俭不意味抠门或吝啬,更不是精神贫瘠的借口。
“勤俭”是在攀比浪潮中形成的一股清流,洗刷奢侈浪费的污浊。
“当代雷锋”郭明义,对自己与家人勤俭节约,对那些贫困孩子却不吝爱心,捐钱捐物,甚至献血奉爱心,带动庞大的“郭明义团队”,勤俭节约,奉献他人,关爱社会,形成了温暖扑面的浩荡清风。
⑥勤俭是持“家”之责任。
如果因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若社会之人形成不良风气,岂能承担国家大任?梁启超写给女儿梁思顺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流人物。
”家风影响人的品格,梁任公用“责任”“一流人物”影响与教育子女,成就他们顶天立地事业心与责任感。
⑦读罢家风名言,责任顿时涌心头。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未来的希望。
成大事,有担当,必先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己正则心正,心正责任明。
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2018届9班于宗洋指导教师:孙延堂【佳作点评】(704——977字)1.题目《欲想成事,必先正己》用倒装因果命题,概括成事与正己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2.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
“只有正己,方可获得“平天下”而成功”第二三段阐述静心与修身的关系;第四五段举例阐述勤俭与修身的关系;第六段阐述家风与“持小家”和“持大家”的关系。
第七段总结上文,表明感悟,结合现实,联系实际,表明正己修身与担当。
3.逻辑清晰:静心与修身——勤俭与修身——责任与修身;论述语言严谨,具有辩证思维。
4.写作手法,善于运用以小见大,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准确引用,使文章具有文化感。
立人立德立家风①性格,可以反映人品;人品,可以影响人生。
性格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我们受基因的影响,在成长中磨砺,在苦难中拼搏,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自我。
我们的话语、举止无不受其影响。
由此可见,好品质对人意义之重大,而环境对人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即家风。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用紧紧十几个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淡泊宁静。
当静下来,用心去感悟,融入这个世界,然后才能前往彼岸。
假如人人皆意气行事,理智的一边往往输给感情,那么鲁莽虽能逞一时之快,后果不堪想象。
③相反,若人生来淡泊世俗,喜好高雅,就不会犯下冲动之错。
他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每一件事,谨慎思考,方得以“宁静致远”,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长远。
④那么,什么塑造了人的性格?如果说环境是塑造性格的主要因素,则家庭教育,即家风在其中占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