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战略
1、何为绿色?
健康、持久、富有生命力
✓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 自然规律、良性循环
✓ 绿色经济: 技术+政策+商业模式
2、为何要绿色—风险与危机
能源供需
能源需求疯狂,供应不足 油价:99年:10美元/桶
06年:70美元/桶 08年:140美元/桶 目前:80美元/桶
环境承载力
资源大量消耗,环境容量锐减 灾害、污染、短缺等现象日益严重
定 与2℃阈值对应的温室气体浓度将决定全球未来的
总
排放空间
排 2℃→ 450ppm挂钩是2050年排放减半目标的前提 放 空 2℃→ 450ppm挂钩后,将是有限排放权分配的争夺
间
固化世界贫富差距
发
2℃阈值
科学结论→政治共识
达 国
450ppm目标浓度
家
2050年全球减排50%
总排放空间
的
(全球约八千亿吨CO2排放空间)
焦点2: 2℃阈值是否与 450ppm挂钩
从
科
哥本哈根大会初步使2℃阈值从科学结论到政治共识,并作为全
学
球减排努力的目标参考
结
450ppm将成为下个政治共识的目标,2℃是否与 450ppm挂钩将成
论
为下个科学争论的焦点。
到
科学问题 成为政治共识的科 国际行动
政
学结论
治
气候变暖原因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 变暖(《公约》)
绿色发展战略
2020/12/13
绿色发展战略
提纲
➢ 墨西哥坎昆会议之前的较量 ➢ 实现中国绿色发展的有关思考 ➢ 发展有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墨西哥坎昆会议之前的较量
1、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 2、世界利益集团的进一步分化 3、若干战略性需求
1、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
哥本哈根大会未完成预期使命,《哥本哈根 协议》既没有明确减排目标、更没有法律约束力, 争论将持续到2010年墨西哥会议甚至更久远的未 来。
陷
发达国家率先减排80%
道德制高点
阱
(获得44%排放权,15亿人) 优厚排放权
发展中国家2020年前无强制
排放量被规定
减排(只获得56%排放权,45亿人) 发展被限制
焦点3: 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的来源和使用
短期资金,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2012年向发展中 国家提供300亿美元新的、额外的资金援助。
人均排放与历史碳排放
美国人改用节能型汽车所节约的 排放可满足16亿多人用电的排放
奢侈碳排放与生存碳排放
需求3: 国内减排战略和技术
• 2020单位GDP减排40%~45% 的地区和行业路径
– 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单位 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 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2.2亿tC) , 主要是淘汰低能效生产能力
焦点1:是否坚持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 定书事关生死存亡
联合 国气 候变 化框 架公 约
公约和议定书的主要共识
科学理念到政治共识:人类活动——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化
责任共识:发达国家负主要责 任,发展中国家排放逐渐增加
原则共识:公平原则、 共同 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 资金和技术
1.结构调整
2. 高排放的外贸结 构是否要改变
– 2007年出口碳排放占 国内排放的34.6%, 净出口碳排放占国内 排放的29.79%
– 主要出口目的地为美 国、欧盟15国、日本 等
世耗世界产界产市品市品场出场出中口中口我所我所国占国占五比五比中例中例高变高变能化能化耗
我国进出口贸 易额变化
中国净出口碳排放
生产和生活方式
毫无节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量的追求(利润的角逐) 奢侈的满足(生存排放:30%;奢侈排放:70%) 商业利益驱动的浪费
3、谁为巨大透支埋单?
争论不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京都议定书(KP) 巴厘路线图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分歧爆发) 墨西哥坎昆会议????
中国在行动
场
– 2020年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
界第一大市场(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
发达国家掌握了碳排放交易价格的话语权
碳
•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
交 易
• 英国排放交易体系(ETG) • 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NSW)
市
场 中国不具备价格方面的话语权
气候保护国际合作
– 各国合作的效果与不合作的动机 – 国际利益集团与合作伙伴
减排目标、减排途径与可 接受减排成本
行业排放标准
– 航空,水泥,钢铁,电力等 – 其他行业
碳关税
碳关税作为强制减排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碳关税与贸易保护主义
碳排放帐与排放权分配
1900-2005年人均 历史累计排放
不挂钩的自主行动:绿色发展
4、绿色发展技术支撑
绿色发展(经济)的三大技术支撑
循环技术
资源利用:高效益、多层次、环保
低碳技术
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生态技术
生活质量、生态平衡、生态功能
减排
共
气候变化影响 2℃阈值(哥本哈根) 减排努力的目
识
标
升温2℃的温室 气体浓度
450ppm?
2050年排放减 半?
科学—道义----规则
科 2℃影响阈值是有不 学 确定性的科学认识
上
正面影响评估不够
的
一些关键结论只有中等可 信度(对粮食生产有不利影
不
响,20%–30%的动植物物
确 定 性
绿色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有利于国家利益的科学结论转化为国际政治共识, – 为掌握国际谈判的主导权和抢占技术转化的先机提供有力
支撑, – 为国内对应气候变化提供有力支持。
需求1: 科学话语权
理性地看待气候变化问 题
– 对科学的问题要有 科学的态度。
– 由于地球系统的复 杂性,对气候变化 的认识还有许多不 确定性。
– 非洲国家:强烈要求资金援助,恐被边缘化,仍会与发 展中国家大方向保持一致。
– 小岛国:要求资金和技术支持,要求发展中大国也加入 减排行动。
– 雨林联盟:率先提出要区别对待发展中国家,建议重视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排放(REDD)。
2.3 中国被推到前台
美国立场转变后,欧盟和美国Vs基础四国将成 为新的焦点;
• 可能影响未来国家政治和经 济走向的科学认识
•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如何 做
– 如何强化中国的声音 – 如何体现的根本国家利益
IPCC预估升温率0.2℃ /a, 1999~2008年观测到的温度 几乎没变化(Kerr,2009)
需求2: 国际气候变化制度设计与评估
以世贸组织为摸板的国际气候变化制度?
种灭绝风险增大等 )
5℃气候敏感性 3℃气候敏感性
2℃——450ppm关系 依赖于气候敏感性
450ppm
2℃→温室气体浓度是一个
区间
2℃气候敏感性 450ppm→ 升温也是对应一
2℃
个区间
环境等无形资源分配
挂
钩
将
2℃是否与 450ppm挂钩表面上看是科学问题,但本 质上是排放空间的问题。
规
发达国 “附件一 京
家率先 减排, 发展中 国家没 有要求
国家” 第一承 诺期的 减排量 和时间
都 议 定
适 应
书
表
双轨制 巴厘岛路线图
哥本哈根
双轨制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一再试图脱离或绕开公约 和议定书的框架
G77和中国为代表,坚决抵制任何意图扼杀或者终止京 都议定书的行为。
哥本哈根大会确认了《公约》与《议定书》,特别是 《议定书》的法律地位;大会仍然沿着“巴厘路线图” 来进行。
共识 – 坚持《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 – 西方应为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
分化
–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贫富的悬 殊越来越大
巴
– 受气候变化影响各不相同;
西
– 发展中大国快速增长的碳排 放
– 发达国家资金援助的诱惑, 为有限的气候资金进行争夺
印
尼
中
国
印
度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
– 基础四国:自主减排,形成统一战线,成为发展中国家 “抱团反击”的中坚力量
市场靠不住 专项基金 不能区别对待
85%依靠市场机制。 IMF 和世界银行
“最脆弱国家” ;中国等发展中大国 无权使用
焦点4: 今后的碳市场
国
际
政 《京都议定书》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
策
– 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
制
– 联合履行机制(JI)
造
– 清洁发展机制(CDM)
出 的
碳金融有可能成为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 金融秩序的基础性因素
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可能对基础四国施压; 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和排放大国被推到前台。
3、若干战略性需求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已演变为事关国家 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 。
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 产出量大,影响力小 – 政治前瞻性缺乏, 出手无力 – 为国家气候变化谈判提供支撑、满足国家急迫需求不够
发达国家背弃公约和议定书的目的
发达国家逃避责任、推卸义务
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纳入强制减排
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本质上有区别的 责任“模糊化”。
放弃公约和议定书= 失去了基本共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历史累计 人均排放 发展阶段
排放空间的分配 时间安排 资金和技术 履约的绝对减排与自主减排
– 即使在美国,气候 变化还不 被认为是 最优先的环境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更是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