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居住区绿地设计
(四)公共设施绿地
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称为公建设施绿地。 例如:俱乐部、展览馆、电影院、图书馆、商店等周围绿地, 还有其他块状观赏绿地等。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 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居住区绿地结构与对应绿地及服务对象
居住区--居住区级公园--居住区内所有居民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游园--小区内居民 居住组团--组团绿地--组团内居民 住宅楼---宅旁绿地--住宅楼内居民
方 法 : a. 住 宅 群 环 绕 的 建 筑 造 成 年 个 阴 暗 部 位 较 多,故选择 荫树种配置十分重要。
b.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如以绿篱分隔庭院, 降低噪音等方法。
c.以“立意”为前提来绿化布置庭院。 d.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相结合,自然环境 与住宅联系起来。
2.住宅建筑的绿化原则和方法 原则:与整个庭院绿化建筑的风格相协调。
(一)规划布局原则
1.位置:尽可能和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布置, 形成一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
2.规模:目前新建小区公共绿地面积采用平均每人 1—2平方米的指标。
(二)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尽量保留原有绿化和利用 不宜建筑的地段进行规划设计,在平面布置形式 上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场地 2.园路 3.广场 4.园林建筑及设施 5.绿地配置
a.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Biblioteka b.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c.既能改善住宅的通风、光照条件,又能丰富组 团建筑艺术。
(二)规划设计内容
★、住宅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宅庭院绿地的组成和类型
1.庭院绿地的组成: 庭院绿化的布局基本 上受建筑规划布局的制约,应配合住宅类型、 间距大小、层数高低及建筑平面关系等因素综 合考虑。
居住区公共绿地集小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 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规划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艺术效果。
(二)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也称宅间绿地,是居住区中最基本的 绿地类型。
1、绿地的大小和宽度决定于楼间距; 2、主要范围: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 3、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道路绿地
居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区内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 其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 等功能,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 布置。
方法:a.入口绿化 b.屋基绿化 c.墙面绿化和 屋顶绿化
★、居住区的道路绿化
❖ 居住区主干道
❖ 居住区级道路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 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居住区不小于15米。 车行道一般需要9米,如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 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 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在规模较大的居住区中 部分居住区级道路也可采用三块板的形式。
园林绿地设计
第五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5.1、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居住区的概念 二、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三、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四、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形式
一、居住区的概念
1、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 2、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 的生活居住地段。一般在居住区内应设置比较完善 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的服务性设施,以满足人 们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3、居住区绿地的作用:
a.低层住户小园 b.生活杂物场地
c.游憩活动场地
2.庭院绿地的类型; 不同的庭院绿地类型 是人们生活习惯与爱好的反映,也是 气候和历 史传统、环境条件的反映,也是一定时期内的 经济水平的反映。
(二)住宅庭院和住宅建筑绿化布置的原则和
方法
1.住宅庭院绿化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绿化获得预期的效果。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住宅楼
住宅楼
三、居住区的绿地组成
(一)居住区公共绿地 1、居住区级公园 2、居住小区游园 3、组团绿地
(二)宅旁绿地 (三)道路绿地 (四)公共设施绿地
(一)居住区公共绿地
它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 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 , 根据中心公共绿地大小不同,又分为 1、居住区级公园 (服务对象是居住区居民) 2、居住小区游园 (服务对象是小区居民) 3、组团绿地 (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
四、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形式
(一)行列式 (二)周边式 (三)混合式 (四)自由式 (五)散点式 (六)庭院式
(一)行列式
依照一定的朝向成行、成列的布局 优点:绝大多数的居民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朝向。 缺点:绿化空间比较小,容易产生单调感。
(二)周边式
居住建筑以道路或院落呈周边式安排 优点:可形成较大的绿化空间,绿化容易,有利于 公共绿地的布置。 缺点:较多的居室朝向差或通风不良
营造绿色空间 塑造景观空间 创造交往空间
二、居住区用地组成
❖ 按功能要求分: (1)居住区建筑用地 (2)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 (3)道路及广场用地 (4)居住区绿地 (5)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5)、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一)居住区 (二)居住小区 (三)居住组团 (四)住宅楼
居住区
居住小区
★、组团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布置的位置、方式和特点
1.位置:
a.周边式住宅中间
b.行列式住宅山墙间
大住宅的间距 d.住宅组团的一角 e.两组团之间
一面或两面临街 j.自由式布置
c.扩 f.
2.布置方式:
a.开敞式 多采用自然式布置。
b.半封闭式 多采用规则式。
c.封闭式 仅供观赏。
3.组团绿地的特点
这种布局形式一般底层建筑的住户有院落。 也是常应用于别墅区,这种布局有利于保护住 户的私密性、安全性。绿化条件、生态条件均比较 好。
5.2、居住区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
❖ 中心花园的规划设计 ❖ 组团绿地规划设计 ❖ 宅旁绿地的规划设计 ❖ 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
★、中心花园(小游园)的规划设计
(三)混合式
一般是周边式和行列式结合起来布置 通常:沿街采取周边式 内部使用行列式
(四)自由式
这种布局形式,结合地形或受地形地貌的限制, 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等条件灵活布置。
(五)散点式
这种布局建筑常围绕公共绿地、公共设施、水体 等散点布置,这种手法常应用于别墅区。
(六)庭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