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B.2个K+移入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2. 细胞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A.为零B.约为K+通透性的2倍C.约为K+通透性的1/2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3.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C.胆碱脂酶被竞争性结合D.增加了Ca2+内流4. 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零B.无限大C.大于正常D.小于正常5.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平衡电位B.钾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B.肌膜C.线粒体膜D.肌浆网膜7. 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8.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阈电位B.刺激时间C.阈刺激D.阈值9. 保持一定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最小刺激是A.刺激阈B.阈刺激C.阈上刺激D.阈下刺激10.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驰剂是由于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11. 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A.Ca2+B.Mg2+C.Na+D.K+12. 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A.内向B.外向C.内、外向迅速交变D.内、外向电流均可13.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Na+浓度的A.2l倍B.5倍C.12倍D.30倍14. 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值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这一膜电位称: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阈电位D.局部电位15.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局部电流可使邻近区域发生的变化是A.超极化B.反极化C.复极化D.去极化16. 假设红细胞膜上脂质分子平铺开,其覆盖面积应为红细胞表面积的A.1倍B.2倍C.3倍D.5倍17. 以下关于兴奋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不同组织兴奋性高低不一B. 活组织接受刺激不一定都产生兴奋C. 刺激阈越大,证明组织兴奋性越低D. 所有活组织都有兴奋性18.生理学中的可兴奋组织不包括A. 神经组织B. 肌肉组织C. 骨组织D. 腺组织19. 单根无髓鞘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包括A. 双向传导B. 传导易疲劳C. 跳跃式传导D. 衰减传导20.局部电位的特点有A. 不衰减传导B. 电位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C. 均为去极化D. 可以总和21. 肌小节H带由构成:A. 只有粗肌丝B.只有细肌丝C.既有粗肌丝也有细肌丝D.既没有粗肌丝也没有细肌丝22. 能增强肌肉收缩能力的是A.酸中毒B.前负荷C.咖啡因D.缺氧23. 钠通道的阻断剂是A.河豚毒B.四乙基胺C.异搏定D.哇巴因24. 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应用药物使其变为-80mv,即细胞发生了A.去极化B.复极化C.倒极化D.超极化25. 细胞膜组成中,重量最大的是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胆固醇26. 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的浓度,则其静息电位值将A. 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27. 骨骼肌是否出现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A.刺激时间B.刺激环境C.刺激频率D.刺激强度28. 维持细胞膜内外钠钾粒子分布不匀,形成生物电的基础是A. 膜在安静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B. 膜在兴奋时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C. 钠离子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29. 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轴突后,可引起A. 静息电位减少B. 静息电位增加C. 动作电位幅度减小D. 动作电位幅度增大30. 把肌钙蛋白亚单位C与钙离子结合的信息传递给原肌凝的是A. 肌凝蛋白B. 肌钙蛋白T亚单位C. 肌钙蛋白C亚单位D. 肌钙蛋白I亚单位31.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离子-钾离子泵活动时,将导致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32.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可出现A. 一次单收缩B. 一连串单收缩C. 不完全强直收缩D. 完全强直收缩33. 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A. 局部电位B. 锋电位C. 正后电位(负超极化)D. 负后电位(负去极化)34.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A. 递质含量减少B. 突触前末梢对Ca2+的电导增大C. 可利用的突触后受体数目减少或功能障碍D. 微终板电位减少35. 下面关于横桥生理特征的论述,错误的是A. 可与肌纤蛋白可逆性结合B. 与肌浆中钙离子可逆性结合,使原肌凝蛋白的分子构型发生变化C. 具有ATP酶活性D. 可发生向M线方向的扭动36. 下面关于肌浆网膜结构上钙离子泵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一种酶蛋白B. 它占肌浆网膜蛋白总量的60%C. 其激活依赖于肌浆网中钙离子的升高D. 可分解ATP,主动转运钙离子二、填空题1. 单纯扩散是指某些物质迅速溶解于细胞膜的中,由膜的浓度一侧移向浓度一侧的过程。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以及。
2. 参与易化扩散的膜镶嵌蛋白质有和两种类型。
易化扩散与属于被动转运,不需要分解供给能量。
3. 和是细胞膜对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转运方式。
4. 跨膜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包括①由完成、②由完成和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三种。
5. 受体主要包括和两种类型。
6. 体内的通道根据起反应的刺激性质可分为三大类:①型通道② 型通道③型通道。
7.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锋电位一般在ms完成,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前还要经历和。
8. 肌纤维调节蛋白指和;收缩蛋白指和。
9.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关键物质是,此物质贮存于。
10. 可兴奋细胞接受阈上刺激发生反应时,最先出现的共同表现是。
11. 和可作为肌肉松弛剂,和则可由于抑制胆碱脂酶增强骨骼肌收缩。
12. 横桥的两个主要特性为①和② 。
三、判断题1. 神经纤维对单个阈下电刺激不产生动作电位,是因无Na+内流。
2.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做长距离传导时,其幅度将逐渐减小。
3. 目前体内比较肯定的只有O2和CO2能通过单纯扩散进出细胞。
4. 对可兴奋组织来说,如果它的刺激阈值越大,则表明其兴奋性越高。
5. 反应的表现可以是兴奋,也可以是抑制。
6.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7.钠离子通过细胞膜必须有通道蛋白的作用。
8.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所以不再需要消耗任何形式的能量。
9. 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故可总和。
10. 枪乌贼巨大神经轴突的膜片钳实验中,当人为设定的膜电位向原静息电位的超极化方向变化时,可经常看到其中Na+通道开放所引起的电流。
11. 静息电位值的大小正好等于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所以可认为静息电位的产生是因为K+的外流。
12. 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家族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是具有7次跨膜结构。
13. 骨骼肌收缩时,粗、细肌丝收缩变短,肌小节缩短。
14. 神经-肌接头前膜以易化扩散的方式量子化释放递质。
15. 肌肉的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后负荷决定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
16. 实验中骨骼肌出现强直收缩时,由于动作电位和机械收缩的总和,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17.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阻封接,将一小片细胞膜同其余的膜在电学上隔开,故记录到的电流变化只跟该膜片中通道分子的功能状态有关。
18. 运动神经末稍与所支配的肌细胞兴奋比例通常为1:1。
19. 前、后负荷越小,越有利于肌肉的收缩。
20. 终板膜由于不存在电压门控Na+通道,所以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21. 最大收缩张力的大小与当时发挥作用的横桥数目成正比, 不受肌肉初长度的影响。
22.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传导的机制是膜的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的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从而引起整个膜依次发生动作电位。
四、名词解释1. 受体( receptor)2. 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3.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4.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5. 继发性主动转运 ( second activetransport )6. 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 )7. 阈值( threshold)8. 兴奋性( excitability )9.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10.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11.局部兴奋( local exicitation )12.兴奋-收缩偶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3.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14.钠钾泵( Na+-K+ pump )15.跨膜信号转导(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16.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17.前负荷( preload )18.后负荷( afterload )19.“全或无”现象( “all or none” phenomenon )20. G蛋白( G-protein )五、问答题1. 比较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各种类型的异同点。
2. 简述钠泵的生理学意义。
3. 试述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4. 绘出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图形,并分析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5. 兴奋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如何传导的6. 简述G蛋白的活动过程。
7. 证明静息电位是K+电化学平衡电位的方法有哪些8. 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9. 试比较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异同点。
10. 试述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的变化及机制。
11. 结合曲线试述前、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并阐述其原理。
13.从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端到肌肉出现明显的收缩反应,中间经过了哪些生理过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 脂溶性脂质双分子层高低膜两侧浓度差膜的通透性2. 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单纯扩散ATP3. 出胞入胞4. 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酪氨酸激酶受体5. 促离子型促代谢型6. 电压门控机械门控化学门控7. 0.5-2负后电位正后电位8. 肌钙蛋白原肌凝蛋白肌纤蛋白肌凝蛋白9. 三联体Ca2+纵管终池10.产生动作电位11.筒箭毒碱α-银环蛇毒素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12.可结合肌纤蛋白上相应位点,并拖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扭动分解APT,提供能量三、判断题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四、名词解释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能够识别、接受和转化化学信息的生物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