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

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

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
生活化作文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作文内容为学生
创设或真实或虚拟的生活化情境,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
指导学生观察和表达方法,课外再去生活中实践运用的作文
训练形式。

一、课堂创设生活情境
1.精心策划,直现生活
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也是学生作文经常训练
的题材,一般的游戏和活动多是学生在课外自己和同学一起
做,为了便于指导观察和写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便于在课
堂上做的游戏和活动,先让学生明确观察方法、观察重点,
再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做游戏和活动,这样在活动中每个人都
有不同的观察体会和收获。活动结束,教师再指导学生把自
己的观察结果写出来。
除了游戏和活动,小实验、小制作、状物描写之类的习
作也可以在课堂上直现。
2.角色表演,模拟生活
写人和以表现人物为主的记事文不便在课堂上直现,教
师可以生活中常见的人或事为原型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分角
色表演,模拟生活中的人或事。比如写老师关心学生的习作,
这类事情其实老师为学生做过很多,但是具体写起来,当时
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是怎么样的呢?因为没有观察,所
以无从想起。为了指导学生现场观察描写,教师可以课前找
一位学生合作“排练”:老师正上着课,该同学突然病了,
然后老师关切地询问,并且着急地带他去看医生。课堂上师
生表演,其余学生观察,之后描写。在指导表达过程中,当
学生遇到问题时,情境表演还可以反复片段“回放”,让学
生带着疑问再次观察、描写,直至观察具体、描写生动为止。
此外,同学之间在课堂上、课外发生的事,均可经过教
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模拟表演。需要注意的是,指
导学生观察这一形式的生活情境时,侧重点必须放在凭借情
境进行观察方法、表达方法的指导上,而非记录事件本身的
过程。
3.媒体辅助,再现生活
有的习作内容不便在课堂上真实呈现也无法模拟再现
时,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比如写景、游记等
习作,学生不可能都有机会外出游玩,就算有的学生真的有
过游山玩水的经历,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便可让“游玩”
与观察指导在课堂上同时进行,一举多得。
有条件的老师也可自己赶赶“DV拍客”的时髦,拍人
录事摄景……处理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便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真实生活情境。
二、课外学以致用
1.根据写作内容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每一种题材的课堂生活化指导之后,教师要有目的地组
织学生走进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内化
运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写课本剧,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就可
以经常带领或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之后再写;课堂上指导
学生学习观察动物,课后让学生回到家里观察自家的小狗、
小猫……课堂上学习观察描写人物,课后让学生观察描写自
己熟悉的人。如学习《背影》之后,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
到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回家观察自己的父亲,体验父子
深情,激发写作欲望。总之,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一个内
容两个课时完成”的俗套,每一次的课堂指导应有观察方法、
写作方法的侧重点,而课后,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让学
生带着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走进生活加以运用,直至熟
练自如。
2.跟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节拍写作文
多数教师对作文指导的时间认识僵化,一般都非得到单
元训练中有作文任务时才指导学生观察、习作,对学生学习
和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很容易激发他们写作兴趣的事熟视无
睹。生活化作文教学倡导改变以本为本、按部就班的作文模
式,抓住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学生作文的时机随时随地观察记
录生活。比如学校举行“五一”庆祝活动,活动头一天就可
以把观察任务布置给学生;课堂上突发了偶然事件,我们完
全可以停下原有的教学任务立刻组织学生描写;在阅读教学
中学了很好的写作方法或学生情感有很大的触动之后,可以
随即安排时间给学生写,而不必非得等到单元训练时再回头
炒“旧饭”……面对这些亲眼所见,亲身感受的“真实”素
材,学生写起来兴趣盎然,哪里还会有“作文难”的畏难情
绪呢。
叶圣陶说:“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也明
确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
于表达。”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通过课堂上生活化的指
导教会学生观察和表达,解决了学生“难于动笔”的问题,
课外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地
联系,不断地互相反馈,互相促进,“乐于表达”也就随之
解决了,那么,作文训练的途径必将更加宽广,作文教学的
效果必将更加显著。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