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知识整理最新完整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知识整理最新完整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自余为僇人
(2)梦亦同趣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时隙也,则施施
..。


..而行,漫漫而游。

(施施
(2)日与其徒.上高山,(徒.。

(3)入深林,穷回溪
..。

..,(回溪
(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

(5)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斫.。

(6)攒蹙
..。


..累积,莫得遁隐。

(攒蹙
(7)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

(8)心凝形式,与万化
..冥合。

(万化
..。

(1)漫漫而游(古义:今义:)
(2)无远不到(古义:今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5)颓然就醉(古义:今义:)(6)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日与其徒上高山()
(2)穷回溪()
(3)卧而梦()
(4)始指异之()
(5)穷山之高而止()
(6)箕踞而遨()
(7)萦青绕白()
(8)故为之文以志()
(9)自远而至()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穷
①穷回溪()②穷山之高而止()
③而不知其所穷()
(2)梦
①卧而梦()②梦亦同趣()
(3)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始指异之()
③游于是乎始()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卧而梦()
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④穷山之高而止()
⑤而莫得其涯()
⑥而不知其所穷()
⑦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 之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始指异之()
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⑤不知日之入()
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⑦故为之文以志()
3 为
①自余为僇人()
②不与培塿为类()
③故为之文以志()
七、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
(1)居是州()
(2)因坐法华西亭()
(3)始指异之()
(4)引觞满酌()
(5)故为之文以志()
(6) 是岁元和四年也()
(7)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教师版)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
(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时隙也,则施施
..而行,漫漫而游。

(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2)日与其徒.上高山,(徒:随从。


(3)入深林,穷回溪
..,(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


(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5)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斫:砍。


(6)攒蹙
..累积,莫得遁隐。

(攒蹙:聚集收缩。


(7)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起、端起。


(8)心凝形式,与万化
..冥合。

(万化:自然界万物。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
(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
前一事引起的)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穷
①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
②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
③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
(2)梦
①卧而梦(动词,做梦)
②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②始指异之(副词,才)
③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②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却,连词,表转折)
④穷山之高而止(才,连词,表条件)
⑤而莫得其涯(却,连词,表转折)
⑥而不知其所穷(却,连词,表转折)
⑦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却,连词,表转折)
2 之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②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⑤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3 为
①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②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③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七、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
(1)居(于)是州(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6) 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
(7)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有异态山水者”)
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情怀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