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现代诗歌
写作背景介绍: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 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 报· 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 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 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 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 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 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 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 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 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 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 神。
在天狗的身上,既体现了五四时代追求精 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民族与时代新人的”大 我”形象;也表现了诗人热忱.坦荡和叛逆却 又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者的”小我”形象.
• 大陆“朦胧诗”时期,附加和拆离也逐渐具备了成为独立辞格的可能。 • 附加的例子,如:“我的不幸因而结晶并发出纯净的响声”(菲野《秋天 奏鸣曲》162页),是无中生有式的性状附加,属于和比拟、通感(超感) 的融合运用。 • “唱一支如雨霁的天空般/水蓝水蓝的歌”(张芸《思念》224页),是情 感转换及无中生有式的性状附加,属于和比喻、通感(超感)以及摹色的 融合运用。 • “一切真实敲起来都会/当当响”(朱圣《沉思》288页),是具象化认知 式的性状附加,属于和比拟、摹声及通感(超感)的融合运用。 • “那心事盈盈的月亮”(王小妮《满月》155页),是情感转换式的状貌 附加,属于和拟人、摹形的融合运用。 • “从此在太阳发出吱吱叫声的早晨”(浓展云《台风季》262页),是化 转放大式的境况附加,属于和比拟、摹声、通感(超感)的融合运用。 • 拆离的例子,如:“有许多细小的海浪/悄悄地爬上沙岸/收集着颤动的音 响”(顾城《回归》96页),是分解式的场景拆离,属于和比拟、摹绘的 结合运用。 • “手枪可以拆开/枪变长可以成为一个党/手涂黑可以成为另一个党”(欧 阳江 • 河《手枪》166页),是字词拆离,属于和换转、摹绘的结合运用。 • “思念是半轮峨嵋月/一半在天上/一半在渝水”(沈绍裘《思念》),是 分解式的物象拆离,属于和比喻的结合运用。 • “冬天还没有走/它在雪地上冷得发抖”(于坚《作品91号》309页),是 对物象的某一基本属性的强化而形成的性状拆离,属于和比拟、摹形的融 合运用。
• 在《十年之间》(74—75页)中,北岛对象征的运 用获得了又一次升华:“荧光表盘淫荡地随意敲响/时 间诚实得象一道生铁栏栅/除了被枯枝修剪过的风/谁 也不能穿越或往来/仅在书上开放过的花朵/永远被幽 禁,成了真理的情妇/而昨天那盏被打碎了的灯/在盲 人的心中却如此辉煌/直到被射杀的时刻/在突然睁开 的眼睛里/留下凶手最后的肖像”,在这首诗中,“白 话”诗向“朦胧”诗的跨跃以一种典型的姿态得以完 成。具体地说,象征依然是这首诗的主导辞格,但是 融合了比拟、比喻、婉曲、通感(超感)等辞格因素, 在象征物的选取与表述上,超出了直取,注重虚实交 映,注重物象间的转化,更注重自我独特的感应,使 本来就含蓄隐约的象征意更加奇异、朦胧。如顾城的 《一代人》 • 舒婷的许多著名诗作,其语言表达手法同样是以象征 为主导。海子曾被称为“麦子”诗人,这本身就是一 个象征,其《重建家园》(185页)对于象征辞格的 运用自然而又质朴:“为了生存要流下屈辱的泪水/来 浇灌家园/……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
三、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气势 磅礴,旋律激越,声调高亢,这些特 点又都统一在诗歌奇峭雄劲,富有力 度的风格上。整体手法以拟人为主, 兼以夸张.比喻.排比.复沓来表现.而 且句式相似.词性相近.显现出不顾一 切,恣意飞跑的天狗形象.
练
习
试着用“变形”语言补完诗歌《初春》
初春
春天的毛毛雨 洗 ___得小树发亮 一些新芽,像鸟嘴 发痒 啄得小树_____ 钻 泥土里___出两片新叶 说是浅绿,更是鹅黄 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 望着新鲜的世界痴痴畅想
荡漾 春天在我心上____ 春天在弯弯的小路徜徉 驮 春天的风筝___着一片阳光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 吹 把春天___得摇摇晃晃 走进家门抖抖衣袖 芳香 竟抖落一地春的_____
• “朦胧诗”时期的巨匠们往往热衷于“象征”这一辞格 的应用。北岛的《回答》(70—71页),是引发“朦 胧诗”巨大反响的一篇力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 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 身影,/……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 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 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 中;……//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那是未来人们 凝视的眼睛。” • 在《迷途》(73—74页)中,他对象征辞格再次做了 延续:“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 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 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双深不可测 的眼睛”,可以看出象征物的取向在向着灵透化扩展。
• “朦胧诗”时期,反向辞格 • 例如:“寂静就象大雪疾下”(多多《歌声》 77页),是对物象做极致化处理后的性状反向; “道路纷纷逼向脚步”(郭力家《第三色块:致 刘索拉》194页),是势态作用下的性状反向; • “露珠长成了葡萄”(严力《规律》79页), 可以看作喻体和本体间的性状反向。 • “一个没有主题的音符/突然掉进琴匣”(蔓野 《门内的故事》285页),是心理作用下的规迹 反向。 • “落叶因小径的骚动不安而闪闪发光/……我用 孤独折磨这个世界”(菲野《秋天奏鸣曲》161 页),前一句是因视觉角度形成的动静场景反向, 后一句是由心理角度构成的场景反向。
走进现代诗
中国史上最牛的诗人
• 李汁:力士脱靴和贵妃研墨 • 白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 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 度思卿一怆然。 • 蔬菜 :东坡粉丝遍天下
•
诗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 当代世界,正处于功利性极强的商品社会,我们 必须承认这个残酷而血腥的事实,我们也必须承 认人活着首先为了生存,恰如马斯洛的人的需求 五个层次的理论一样,第一需求是温饱,第二需 求是安全,然后才考虑尊重、尊严、人的价值的 实现等层次。诗歌应该属于精神追求的范畴,看 上去有些虚幻而不切实际。简单的说,吃不饱穿 不暖,何谈风花雪月? • 但是,人——这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难得 活着仅求一温饱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毫 无功利可言的诗歌感兴趣,甚至终身痴迷而不悔 呢?
艺术特色
一、诗体形式上,全诗通体以“我”字 领句,从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 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 渲染了抒情氛围。加之,诗句简短,节奏 急促,韵律铿锵,诵读之时,状如狂暴的 急雨,奔腾的海潮,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 雄壮气势。
二、 在构思方式上,诗人借“天狗” 来表现自我,以“天狗”吞食日月展开神 奇的联想,通过对“天狗”的气魄和和力 量的极度夸张,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 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 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 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 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 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表现出扫荡一切, 摧毁一切的神奇的自我力量。全诗以”我 便是我”在语感上前后呼应并强调”天狗” 的自信与自我完成.
• 台湾现代诗的以上特点,通过对换转手 法的举证,即可得到较好的体现。洛夫, 一向注重联想跨度,对虚实、意象、场 景等的换转也显得高超自如。 • “令人醺醺然的/莫非就是那/壶中一滴 一滴的长江黄河/……独饮着/胸中的二 三事件/……一仰成秋/再仰冬已深了” (《独饮十五行》337页), • “啄木鸟 空空/回声 洞洞/一棵 树在啄痛中回旋而上//……伸手抓起/竟 是一把鸟声”(《随雨入山而不见雨》 338—339页),
↓
↓
自我解放
吞己(重生----动)
《天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把自我的情 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 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 每行诗均以“我”为主语起笔,又多以带有肯 定语气的判断词“是”强化比喻,直抒胸臆,以造 成火山般喷发式的奔突,汹涌澎湃的激情。
主题思想
•
辛笛《寄心》
经过一夜的不平静 决定把这颗心 贴上八分邮票 寄出去就是了
夏宇《甜蜜的复仇》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个人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 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 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 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 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 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 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 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 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 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 《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 《炉中煤》等诗篇。
整体感知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 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 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 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 “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 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 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 迎新的主题。
小
展现自我(静)
结
→自我意识的觉醒
吞外物(消灭一切----动)
• 顾城的【小花】
我的诗, 象无名的小花, 随着季节的风雨, 悄悄地开放在 寂寞的人间...... 好的诗歌,如人生道路上一朵朵无名的 小花,悄悄开放在我们寂寞的旅程,装点 着我们孤独的心灵。 •
写 诗 三 大 秘 笈
内容表述:想象(联想)
语言优美: 变形
情感载体 :意象
诗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象性:想象(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