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知识试题

初中历史知识试题

1、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______,此观点被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的____运动所实践。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出自 ( ) A.《定国是诏》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四库全书》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者______,生活在______变法时期,此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此变法代表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次变法在社会上起到的最大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他们领导了______(事件名称)
5、提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口号的是______(事件名称)
6、口号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民主、共和”口号的提出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此事件的领导阶级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代表性人物是_______(此人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2)此事件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3)此事件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
(4)此事件的最大历史功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是在________事件之后
8、世界近代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________思想,把此思想传入中国的第一人是________,是在_______(历史事件)中,此事件前期内容是宣传________,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
9、中国近代史上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三个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事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大的失败是指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任务没有完成。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两件历史事件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朝着_________方向发展1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_________
12、(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
的思想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2)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的思想
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代表______阶
级的利益(选择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资
产阶级)
13、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三件历史事件共同体现的时代
特征是____________
14、世界近代史上“人被发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______,此事件(1)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2)发生的先决条
件是____________,(3)此事件首
先发生在______(国家),首先发生在这
个国家的根本前提是___________
(4)此事件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准备,
其准备是指______
(5)此事件的实质是___________
_,性质是____________
15、15---16世纪的英国在______(选择: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建设做出了
重大贡献,具体的事件是______
16、右图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作品
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
丰富的内心情感。

这主要反
映了该画( )
A.体现人文主义
B.强调写意抒情
C.宣扬宗教神权
D.反对专制王权
17、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发
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
18、因为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
通往东方的新商路,为此________、_
_______这两个国家率先进行了新航路
开辟,而《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
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因此新航路开
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
_,从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性质是
一次______________活动
19、选择: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是________
(2)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______
(3)“印第安人”名称与___航海家有关
(4)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的航海家是
____
(5)使“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开始”的航海家
是____
(6)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
航海家是____
(7)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航海家是
____和____
(8)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
是____
(9)证明地圆学说正确的航海家是____
(10)____航海家的航行可以同时游览大西
洋、印度洋、太平洋的风光
(11)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
横跨大西洋,计划到达美洲。

最早开辟这条航路
的航海家是___
20、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
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
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

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
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

”与
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
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1、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
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

它的意义不同于中
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
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
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
指()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解放战争
22、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
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

于是他们()
A.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创办《申报》
C.掀起新文化运动D.掀起洋务运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显然逆转了:
倭寇沿海骚扰,给东南各地带来极大的破
坏……甲午—役,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
举国深感耻痛。

材料二进入20世纪,日本的侵略行为变本
加厉。

据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进入南京的时候,
一切抵抗活动都已经停止了……南京就像落
入日军之手的猎物,不仅经受了战火、还经
受了日军士兵以取乐和收刮为目的的犯下的
无数罪行。

……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的形式将每
年12月l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日关系逆转
的表现。

(2分)
24、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
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20世纪
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争
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
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
级下册)
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
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
成。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
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
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
想。

……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
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
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
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
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抗
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
顾全大局,捐弃前嫌。

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
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
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
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
价。

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
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
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
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
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
学方针。

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
的原因。

(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4分)
你为什么报考本学校
你对研究生期间的规划是
你对你的初试成绩满意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