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1 设计任务及概况1.1 设计任务及依据1.1.1 设计任务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1.1.2 设计依据及原则1.1.2.1 设计依据《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1-5 ,给排水设计规,《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三废设计手册废水卷》。

1.1.2.2 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规和标准;(2)采用先进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能达到排放标准;(3)采用成熟、高效、优质的设备,并设计较好的自控水平,以方便运行管理;(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协调,使污水处理工程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5)妥善处理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固体物,以免造成二次污染;(6)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1.1.3设计围设计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初步设计。

1.2设计水量及水质 1.2.1设计水量污水的平均处理量为平Q =d m /10534⨯=2083h m /3=0.58s m /3;污水的最大处理量为d m Q /105.634max ⨯==2708h m /3=0.75s m /3,污水的最小处理量为d m Q m /108.334in ⨯==1603h m /3=0.45s m /3。

总变化系数Z K 为1.3,取日变化系数1K 为1.2,时变化系数2K 为1.1,。

1.2.2设计水质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 标准,设计水质如表1.1所示。

表1.1 设计水质情况1.3.3设计人口(1)按SS 浓度折算: )/(3d m C a N Q SSss ⋅=式中:C ss ——废水中SS 浓度为160mg/LQ ——平均日污水量为50000m 3/da ss ——每人每日SS 量,一般在40-65d g ⋅人/,取50d g ⋅人/则: 万人16505160N =⨯=(2)按5BOD 浓度折算 55BOD BOD a Q C N ⨯=式中:5BOD C ——废水中5BOD 浓度为280mg/LQ ——平均日污水量为50000m 3/d5BOD a ——每人每日BOD 量,一般在25~50d g ⋅人/,取40d g ⋅人/则:万人3540528055=⨯=⨯=BOD BOD a Q C N2 工艺设计方案的确定2.1方案确定的原则(1)采用先进、稳妥的处理工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2)合理布局,投资低,占地少。

(3)降低能耗和处理成本。

(4)综合利用,无二次污染。

(5)综合国情,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2.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2.2.1厂址及地形资料污水处理厂拟用场地较平坦,生活污水将通过新建管网输送到污水厂,来水管管低标高为-4.50m,充满度为0.5m。

2.2.2气象及水文资料常年平均气温16℃;极端温度:最高40.3℃,最低-8℃。

全年主导风向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平均风速2.3m/s。

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3.0m,常水位为 -5.0m,枯水位为-7.0m。

2.2.3可行性方案的确定城市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利用微生物的代作用使污染物降解,它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手段,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方法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氧化沟法、SBR法等等。

下面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法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工艺流程见图2.1,2.2),以便确定污水的处理工艺。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方案特点:(1)工艺成熟,管理运行经验丰富;(2)曝气时间长,吸附量大,去除效率高90~95%;(3)运行可靠,出水水质稳定;(4)污泥颗粒大,易沉降;(5)不适于水质变化大的水质;(6对氮、磷的处理程度不高;(7)污泥需进行厌氧消化,可以回收部分能源;SBR法的方案特点:(1)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可不设沉淀池;(2)处理效果好,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还能有效地进行生物脱氮;(3)占地面积小,造价低;(4)污泥沉降效果好;(5)自动化程度高,基建投资大;(6)适合于中小水量的污水处理工艺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从工艺技术角度考虑,普通曝气法和SBR法出水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但是,SBR法对自动化控制程度要求较高且处理规模一般小于10万立方米/天,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污水厂自动化水平不高且本设计规模属大型污水处理厂)。

故普通曝气法更适合于本设计对污水进、出水水质的要求(对P、N去除要求不高,水质变化小),故可行性研究推荐采用普通曝气法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方案。

2.2.4工艺流程方案的确定SBR法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SBR法工艺是一种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技术,因为从SBR法的再次兴起直至应用到今天只不过十几年的历史,许多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缺乏科学的设计依据和方法以及成熟的运行管理经验。

SBR法现阶段在基础研究方面、实践应用方面、工程设计方面仍存在问题。

例如:SBR的适宜规模、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参数的选择,建立完整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方法,运行模式的选择于设计方法脱节等等。

污水工艺流程的确定主要依据污水水量、水质及变化规律,以及对出水水质和对污泥的处理要求来确定。

本着上述原则,本设计选传统活性污泥法作为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泵房粗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细格栅曝气池接触池二沉池出水计量槽脱水机房污泥控制室浓缩池沼气柜回流污泥泵房鼓风机房加氯间干泥外运回流事故干化场贮砂池一级消化池二级消化池图2.1 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泵房粗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细格栅曝气池鼓风机房加氯间加氯间计量槽出水接触池二级消化池脱水机房污泥控制室一级消化池浓缩池事故干化场沼气柜干泥外运图2.2 SBR法2.2.5污泥处理工艺流程目前,污泥的最终处置有污泥填埋,污泥焚烧,污泥堆肥和污泥工业利用四种途径。

该厂的污泥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完全可以再利用。

只需在厂进行预处理将重金属去除,该厂的污泥用于农业是完全可能的。

目前暂时有困难,也可将污泥用于园林绿化,使污泥中的肥分得以充分利用,污泥也可得以妥善处置。

根据上述原则,决定污泥采用中温厌氧二级消化,再经机械脱水后运出厂外处置,这时的污泥已基本实现了无害化,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烧锅炉和发电,热量可满足消化池污泥加热需要,电能供本厂使用。

2.3主要构筑物的选择2.3.1格栅格栅用以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纤维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和水泵的正常运行,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防止阻塞排泥管道。

本设计中在泵前和泵后各设置一道格栅。

泵前为粗格栅,泵后为弧形细格栅。

由于污水量大,相应的栅渣量也较大,故采用机械格栅。

栅前栅后各设闸板供格栅检修时用,每个格栅的渠道设液位计,控制格栅的运行。

格栅间配有一台螺旋输送机输送栅渣。

螺旋格栅压榨输送出的栅渣经螺旋运输机送入渣斗,打包外运。

粗格栅共有三座,两座使用,一台备用。

栅前水深为0.4m,过栅流速0.9m/s,栅条间隙为20mm,格栅倾角为60°。

细格栅有四座,三台使用,一台备用。

栅前水深为1.05m,过栅流速0.9m/s,栅条间隙为20mm,格栅倾角为60°。

2.3.2泵房考虑到水力条件、工程造价和布局的合理性,采用长方形泵房。

为充分利用时间,选择集水池与机械间合建的半地下式泵房,这种泵房布置紧凑,占地少,机构省,操作方便。

水泵及吸水管的充水采用自灌式,其优点是启动及时可靠,不需引水的辅助设备,操作简便。

泵房地下部分高6.2m,地上部分6.3m,共高12.5m。

2.3.3沉砂池沉砂池的形式有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沉砂池。

其中,平流式矩形沉砂池是常用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其缺点是沉砂中含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难度加大。

竖流式沉砂池是污水自下而上由中心管进入池,无机物颗粒借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

曝气沉砂池是在池体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

其优点: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果较稳定;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对污水起预曝气作用,而且能克服平流式沉砂池的缺点。

综上所述,采用曝气沉砂池。

池子共有一座;尺寸:18m×3m×2m;有效水深为2m。

2.3.4初沉池、二沉池沉淀池主要去除依附于污水中的可以沉淀的固体悬浮物,按在污水流程中的位置,可以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对污水中的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二次沉淀池是对污水中的以微生物为主体的、比重小的、因水流作用易发生上浮的固体悬浮物进行分离。

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的、竖流式的和辐流式的三种。

竖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而平流式沉淀池具有池子配水不易均匀,排泥操作量大的缺点。

辐流式沉淀池不仅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而且具有运行简便,管理简单,污泥处理技术稳定的优点。

所以,本设计在初沉池和二沉池都选用了辐流式沉淀池。

初沉池共有二座,直径为27m,高为6.875m,有效水深为4m。

为了布水均匀,进水管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采用直角三角堰,池设有环形出水槽,双堰出水。

每座沉淀池上设有刮泥机,沉淀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传动排泥。

二沉池九座,直径为31m,高为5.975m,有效水深为m。

也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排泥装置采用周边传动的刮吸泥机。

其特点是运行效果好,设备简单。

污泥回流设备采用1000LXB 型螺旋泵。

2.3.5曝气池本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该法对BOD 的处理效果可达90%以上。

传统活性污泥法按池形分为推流式曝气池和完混合曝气池。

推流式曝气特点是:废水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存在这种浓度梯度,废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高;推流式曝气池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对废水的处理方式较灵活;由于沿池长均匀供氧,会出现池首供气不足,池尾供气过量的现象,增加动力费用的现象。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特点是: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由于全池需氧要求相同,能节省动力;曝气池与沉淀池合建,不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便于运行管理;连续进水、出水可能造成短路;易引起污泥膨胀;适于处理工业废水,特别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综上,根据各自特点本设计选择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在运行方式上,以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为基础,辅以分段曝气系统运行。

曝气系统采用鼓风曝气,选择其中的网状微孔空气扩散器。

共有6座曝气池,池型采用折流廊道式,分五廊道,池长为66m,高为5.7m,宽6m,有效水深为5.2m,污泥回流比R=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