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荷花淀》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泅.水(qiú)苇.眉(wěi)菱.角(línɡ)扑棱棱
..(lénɡ)
B. 晌.午(shǎnɡ)摇橹.(lǔ)嘱.咐(zhǔ)横.样子(hènɡ)
C. 吆.喝(yāo)烟波.(bō)细腻.(nì)吮.指头(shǔn)
D. 缠绞.(jiǎo)惦.记(diàn)凫.水(fú)撅.着嘴(jué)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小褂席篾傻想藕断丝连
B. 湿润警诫梭鱼铜墙铁璧
C. 虾篓膝盖纸盒欢天喜地
D. 嘱咐包裹衣裳织布穿梭
3. 给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女人的手指____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____身子长在水里。
(3)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____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A.震截戴B.振接带
C.振接带D.震接戴
4. 下列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有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荷花淀》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悲壮的战争故事。
B.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探亲遇险”、“助夫杀敌”三个片断,对其他内容则粗线条勾勒或侧面暗示,给人以内在的节奏感。
C. 文中的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写荷花淀夜景,以月下自然景物的美衬托人物的美;写正午淀上的风光,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状态,情景相生。
D.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5.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借代
B.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拟人
C.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拟物
D.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在自己的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反语
6. 人物语言体现着人物的个性特征,下列人物的语言与性格特征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4)“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要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 伶俐乖巧质朴憨厚老练谨慎忸怩羞涩
B. 忸怩羞涩心直口快质朴憨厚伶俐乖巧
C. 忸怩羞涩伶俐乖巧老练谨慎心直口快
D. 老练谨慎忸怩羞涩心直口快质朴憨厚
7. 下列对课文句子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引号中的句子用倒装句,意在突出水生嫂焦急关切的复杂心理。
B. 女人坐在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缠绞”表现了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总是”表明水生嫂当时对丈夫“第一个举手报了名”有几分自豪又略带些许埋怨的情绪。
D.课文中,写了战斗结束时,水生先是“对着荷花淀吆喝”,“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又骂这些女人是“一群落后分子”等细节,表现了水生又气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他气她们冒失前来,险遭敌手,这是爱的另一种表现;他恨她们为儿女私情竟冒失前来探夫,使自己脸上无光。
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用来表示解释的一项是()。
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 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D. 她们自己也笑了。
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我们没有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二、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
……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
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
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
一家人送他出了门。
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
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B.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C.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
2. 下列句子的重读表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关切、责备和自豪心情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
..回来得这么晚?
..怎么回来得这么晚?B.今天怎么
C.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
..晚?D.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1)“你总是很积极的。
”
(2)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4.小说开头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一、1. D 2. B 3. A 4. A 5. B 6. A 7. D 8. C
二、1. D 2. B 3. (1)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总是”有一丝不满与嗔怪,“很积极”又是对丈夫的称赞。
(2)表现了水生嫂坚强的性格,“眼泪”和“答应”表现的不是水生嫂的懦弱,而是对丈夫忠贞的诺言和不舍。
(意思答对即可。
) 4.(1)为故事情节做铺垫。
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出水生嫂编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做了铺垫。
(3)衬托人物形象。
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体现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编席手艺好。
(4)暗示小说主题。
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会遭到破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意思答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