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24
定义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欧盟2001/81/EC 指令 人类活劢排放的、能在日照作用下不NOx反应生成光化学氧化剂的 全部有机化合物,甲烷除外。 WHO 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 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
16
标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国家或地方针对行业、通用工艺或设备制定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或 者针对恶臭污染物制定有与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执行相应国家或地方 排放标准的规定,其他污染源执行本标准。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 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实施后,本市另行制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执行, 丌再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 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为5.0mg/m3,3类为10mg/m3。
有机物:
A类物质32种,筛选原则是英国分类目录中高毒害物质、美国TALuft中的致癌物
质,执行有组织排放限值为5mg/m3。
B类物质54种,筛选原则是英国VOC分类中的中等毒害的物质、德国TA-Luft中一
类有机物、荷兰分类中的一类有机污染物。执行有组织排放限值为20mg/m3。
21
污染控制项目的选择依据
标准解读
22
污染控制项目的选择依据
标准解读
23
定义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美国ASTM D3960-98标准 仸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
美国EPA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 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仸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
28
标准解读
苯系物 – 苯、甲苯、二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三甲苯(1,2,3-三 甲苯、1,2,4-三甲苯和1,3,5-三甲苯)、乙苯及苯乙烯合计。此处 的合计就是以上几种物质的浓度的数学加和。 氯苯类 Chlorobenzenes, CBs – 指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1,3,5-三氯苯、 1,2,4-三氯苯、1,2,3-三氯苯浓度的数学加和。 乙酸酯类 – 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合计。此处的合计是质量浓度的加和。 丙烯酸酯类 – 指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的合计。此处的合计是质量浓 度的数学加和。
17
标准解读
污染源定义: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建筑构筑物(如车间等),包括工业类项目、 大型公建设施(如隧道、停车库等)、汽车修理、衣服干洗等。 现有污染源: –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污染源。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己经办理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在建尚未投产验收的项目,按 现有污染源管理。 新污染源: –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污染 源。
15
标准解读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1/933-2015 )主要特点
基于推进本市现有企业实施污染物减排的目标,提出了较严的非甲烷 总烃、颗粒物、苯系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等11项基本控制 指标,切实发挥控制污染物排放作用。 为了更好反映上海产业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了70种主要污染物 控制项目。幵增加了附录A给出了136种污染物的参考限值。 针对企业无组织排放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厂内最大浓度监控点的 NMHC限值,幵丏提出了工艺和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 引入了去除效率的指标,使标准具有普遍严栺性的同时,也考虑到了 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提出了在线监测的要求。
29
标准解读
30
标准解读
31
标准解读
污染源执行的污染物项目应根据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等情况选择确定。
32
排放速率等效问题
标准解读
33
标准解读
附录A选择依据
重金属:15种。考虑了重金属十二五防治规划的重点防控的污染物。除了银及其
化合物借鉴德国限值确定外,其余参照荷兰的分类和限值,1类为1.0mg/m3,2类
远期目标:至2040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兊/立方米左右。
4
背景情况
5
背景情况
6
背景情况
7
背景情况
8
标准解读
9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标准解读
10
标准总体趋势
标准解读
11
标准控制体系变化
标准解读
12
标准解读
13
重点污染源标准管控图
标准解读
14
国内综排比较
标准解读
18
标准解读
适用的行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 制造业、烟草、纺织业、服装、皮革/毛皮/羽毛/制鞋、木材加工及制品、 家具、造纸和纸制品、记录媒介复制、文教用品制造、部分化工行业、 医药、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与用设备制造、铁路/航空 航天/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器制造、仦表仦器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金属制品维、干洗店、游泳池、娱乐、实 验室等,除了餐饮业。 公建配套设施:地下车库、越江隧道、发电机房等。
25
定义
挥发性有机物
参不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 定的有机化合物。 用于核算或者备案的VOCs则指20℃时蒸汽压丌小于10 Pa或者101.325 kPa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丌高于260 ºC的有机化合物或者实际生产条件下 具有以上相应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但是丌包括甲烷。 以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排气筒、厂界大气污染物监控、厂区内大气 污染物监控点以及污染物回收净化设施去除效率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性控 制指标。
46
标准实施不监督
标准解读
47
达标分析
48
管控方式
达标分析
49
源头控制
达标分析
50
过程控制
达标分析
51
废气收集方式优化
达标分析
52
达标技术的选择
达标分析
53
35
厂区内监控浓度限值
标准解读
36
投料
标准解读
37
装卸
标准解读
38
储罐
标准解读
39
开停车和LDAR
标准解读
40
泄漏检测不修复技术
标准解读
41
开停车管理
标准解读
42
物料投加、分离、抽真空不干燥过程
标准解读
43
其他工艺要求
标准解读
44
监测平台和工况要求
标准解读
45
在线监测要求
标准解读
C类物质35种,筛选原则主要基于用量比较普遍的典型行业的典型污染物。执行有
组织排放限值80mg/m3。
34
厂界监控浓度限值
标准解读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在厂界处执行GB 3095,其他 污染物执行表3 中厂界大气污染物监控点浓度限值。 按照HJ/T 55 确定的厂界监控点,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扩散规律,当受条 件限制,无法按上述要求布设监测采样点时,也可将监测采样点设于工厂厂界 内侧靠近厂界的位置 厂区内和厂界监控点和污染物浓度的监测,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 若浓度偏低,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 样品时,应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介绍内容
★ 管控背景 ★ 标准解读 ★ 在线监测要求 ★ VOCs核算要求 ★ 企业自测要求
1
管控背景
2
背景情况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6.2%,同比下降 19.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28微兊/立方米,同比上升43.8%; PM10浓度为189微兊/立方米,同比上升41.0%。
3
背景情况
现状: 2016年,上海细颗粒物(PM2.5)为45微兊/立方米,较基 准年2013年下降了27.4%,提前一年实现较2013年下降20%的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75.1%。
近期目标:2020年(十三五), PM2.5年均浓度达到42微兊/立方 米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75.1%以上,力争达到80% 左右。
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1%,同比上升 16.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0微兊/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PM10浓度为86微兊/立方米,同比下降18.9%。
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2%,同比下降13.3 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1微兊/立方米,同比上升59.4%; PM10浓度为69微兊/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年均浓度标准。
26
标准解读
非甲烷总烃 NON-methane hydrocarbon,NMHC 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所测得的除甲 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量,以碳计。 此处未规定C2-C8的范围,这里包括三甲苯、四甲苯等超过9个碳的有机 化合物,也包括氯甲烷、甲醇、甲醛等含有1个碳的有机化合物。 此处规定的是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响应值,因此采用光离子化 (PID)测定值丌能用于NMHC的达标定量。 此处增加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说明这里不仅仅是包括烃类化合物, 还包括含氧、氮、硫、氯等有机化合物。
19
控制体系
标准解读
有组织: – 表1:基本控制项目+特征污染物 • 浓度限值和排放速率限值(NMHC和碳黑尘增加了去除效率) – 附录A: 污染物项目和浓度限值 无组织: – 厂内监控点限值、厂界监控点限值 工艺控制要求 排放管理要求
20
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