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2019年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2019年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班会课、学科渗透等工作,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地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持学生的犯罪率为零指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内容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学会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自我约束与保护能力。

教育内容具体如下:1、通过《公共秩序》的教育,使学生树立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社会公德。

2、努力学好《教育法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依法治教的观念,培养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

3、通过《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4、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阿坝州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的典型案例,逐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5、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教育,增强在校学生预防火灾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6、通过《消费教育》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是非观。

7、通过认识毒品的危害,知道吸毒、贩毒、制毒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当远离毒品。

8、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反分裂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敢于同一切分裂破坏分子作斗争,有知恩图报,铭恩奋进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1、在班会课中,加强法制、纪律、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

各班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2、加强学科渗透。

社会课中有关法律的内容,教师要渗透并拓展;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涉及到有关法制的教育,教师要讲透。

五、教学措施1、利用班会课、法制课时间进行教育。

2、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附送: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答案 (I)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

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答:有虫、草、植物的根、水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

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1.2 了解土壤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4、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答:①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

黏土颗粒小,黏粒多。

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

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

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

黏土能握成团。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实验准备:沙土、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三只。

实验过程:1、把三只漏斗分别放在三只烧杯上,再分别放上沙布,然后把沙土、壤土和黏土分别倒在沙布上。

2、把三纸杯水同时倒入三种土壤中,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水的多少?实验结论:沙土下面的渗水最多,说明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下面的渗水最少,说明黏土渗水性最差,而壤土下面的渗水居中,说明壤土渗水性居中。

1.3 肥沃的土壤1、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答: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

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2、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答: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做一个肥料袋。

制作材料: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菜叶、蚯蚓、杯子、水。

制作过程: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

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用黑色的纸盖在上面。

4)每周翻动两次,大约3、5天才能成肥。

1.4 土壤的保护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

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

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2、为什么有的地方草木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答:有的地方草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能适宜植物生长。

3、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答: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会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发掉,土地干旱。

4、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答: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即使有再过分的推论也不为过,以引发学生保护土壤的热情。

5、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答: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

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

3)开窑烧砖占用破坏大量耕地。

4)开山毁林,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正确的做法: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

6、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答:1)积极参加植物造林活动,做“护绿”小队员。

2)设立“变废为宝”岗位,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

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制止破坏土壤。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土壤的蓄水能力实验.实验准备:塑料盘、泥土、草皮、水壶.实验过程:1)把有植被的一块土和无植被的一块土分别在两个塑料盘的一端。

2)用洒水壳分别均匀地洒同样多的一壶水。

实验现象:有植被的一块土水流过以后,土层基本没有被冲散,流下来的水少,并且清水。

无植被的一块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被冲散了,流下来的水多并且是泥水。

实验结论: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

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差。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2.1 果实和种子1、观察下列水果或蔬菜,说说什么是果实。

答:外面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的是果实。

2、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答: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不做具体要求)3、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答: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4、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答:浆果、刺果是靠动物传播的,挪威枫和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的,椰子是靠水传播的。

2.2 根和茎1、比较一下,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答:菠菜的根比较硬,有一根主根,侧根很少,葱的根较软,有许多侧根。

2、这些茎有什么不同?答: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细长而柔软,竹子的茎是直立茎,直立生长,强劲有力。

爬山虎是攀缘茎,细长而柔软,依靠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生长。

西瓜是匍匐茎,不能缠绕,不能攀缘,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

2.3 叶和花1、观察一片树叶的正面和背面,比较有什么不同?答:叶子的正面叶脉不是很明显,颜色比背面深,叶子的反面叶脉明显。

2、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几小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在塑料袋上会有水珠产生。

3、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你能猜出这些构造分别具有下列哪些功能吗?答: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

2.4 植物和我们1、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植物的多个部分被我们实用了?答:芹菜吃的是茎和叶,菠菜吃的是它的根、茎、叶。

等。

2、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吗?答:可从日用供应、医药提炼、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交流资料和体会。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3.1 认识固体1、能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答:不能,应是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

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答: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外力不大,其体积和形状不会改变。

3、固体都是硬的吗?答:不是,海绵和棉花等都很软。

4、液体能流动,沙漏里沙也会流动,难道它也是液体?答:不是沙子流动是相对的,但就一粒沙子而言它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3.2 把固体放在水里1、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答:物体沉浮不是物体的轻重决定的,他与受到浮力大小和自身的重量等方面有关。

2、你能想办法把盐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吗?答:盐的分离可用蒸发的方法,面粉的分离可用沉淀的方法。

3.3 认识液体1、液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答: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

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研究液体的性质?答:我们用了实验、观察等方法,还可以用摸一摸,能尝的尝一尝等方法。

3.4 把液体倒进水里1、把两种液体倒进水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答:食用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入水里。

2、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法发生。

如果交换顺序又会怎样?答:都会分成三层,从上到下依次是油、水、蜂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