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测试标准
温箱并持续30分钟后,再在15秒内迅速回到高温箱。此为一个循环
(一个循环用时1小时),共循环16次;循环期满,回温2H后检查外
观无变形、起翘、起泡等不良现象。
4pcs
高温贮存试验:T=60±2°C,RH=95%,试验时间48小时,回温2H后
检查外观无变形、起翘、起泡等不良
4pcs
T=-40±2°C,试验时间48小时,回温2H后检查外观无变形、起翘、
3) 持续4个小时之后在此环境下使用综测仪进行射频参数测试及功
能、结构、外观、内存检查。
4pcs
230V满载时,输入一个高于6.8V到低于10V的直流电压(含6.8、
10V),充电器马上保护,保护后无电压输出,元件无损坏
2pcs
输入230V,输出负载达到620-680mA时,充电器过流保护电路马上保
常(指示、充电等功能)
USB端插拔同上
2pcs
输入电压230V,满载,正常工作24H,功能正常
2pcs
用氯化钠含量为5±1%的盐溶液;温度在35°C时,喷雾后的收集
液,PH值为6.5~7.2。允许用稀释后的化学纯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
值。试验有效空间温度为35°C;连续喷雾的试验时间为48H;持续
期满后在箱内恢复到正常大气条件,稳定后保持2H,检查外观无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泡等不良现象。
4pcs
手机装入充满电的电池,插入测试卡,设置为开机状态后,放入气
候实验箱内的架子上,调节温度控制器到+55℃ 95%RH;
持续4个小时之后在此环境下使用综测仪进行射频参数测试及功能
、结构、外观、内存检查。
4pcs
手机装入充满电的电池,插入测试卡,设置为开机状态后,放入气
候实验箱内的架子上,调节温度控制器到-10℃
电部件和壳体之间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3750V的电压,测试时间
1分钟,无击穿或飞弧现象,漏电小于5mA。输出电路和壳体之间应
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500V的电压1分钟,无击穿或飞弧现象,漏电
小于5mA。
2pcs
充电器电源输入插座,处出插头插拔3000次(每拔500次检测一次功
能),直流输入端口无严重损坏,配合顺畅,弹针无变形;功能正
备注
整机测试,单 体环境类测试 参考整机测试 要求及结果
测试前仪器需 进行点检
受旅充形状的 影响,当不能 固定跌落每个 面时,可直接 跌落12次。
置为充电器自然放置可以按
为24小时。 间为1小时。检查是否有冒烟
于壳体的断裂而有尖锐的棱
护,保护后电压输出小于1V
2pcs
短路4H后, 输出电流小于300mA,温升小于20°C, 指示灯灭;功能正
常,无烧毁.
2pcs
恒定湿热后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施加500V直流电压后进行测量,带
电部件和输出电路之间、带电部件和壳体之间、输出电路和壳体之
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50M欧姆。
2pcs
绝缘电阻试验后进行绝缘强度试验,带电部件和输出电路之间、带
材料测试规范--充电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测试项目
温度冲击测试 高温高湿储存 低温储存
高温高湿应用 测试
低温应用测试 过压保护 (OVP) 过流保护 (OCP) 短路保护
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插拔测试 老化
盐雾试验
测试条件/标准
数量
样品置于+70℃高温箱内持续30分钟后,在15秒内迅速移入-30℃低
形、腐蚀、起泡等不良现象。
2pcs
14 跌落试验
从1.0m高处自由跌落到大理石表面上。每个面各测2次,共跌落12次
。测试过程中旅充不应该有破裂,电性能应正常。
2
充电器安全性测试
测试环境: 室温(20~25℃)
测试目的: 验证手机充电器的安全性能
测试设备: 可变电阻
测试类型:必选
测试样品数量:每项测试不少于2台 测试方法: 恒 通定过作 一用直力 径测为试30m:m的木质圆形平面的试验工具,施加250N±10N的恒定作用力持续5s,施加的位置为充电器自然放置可以按 压的面。 短路实验: 将充电器的输出线的正负极剥开后短接在一起后,与交流电源连接,实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 过载充电: 把充电器剪开,串联一个电阻(值为其的额定电压/限流)后,与交流电源连接,实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 充 将电直器 流反稳接 压实电验 源:与充电器末端反接,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设置为充电器的正常充电电压。测试时间为1小时。检查是否有冒烟 着火等现象。 交流泄漏电压测试: 用交流万用表测量充电器输出端负极对地的交流电压。 检 恒验定标作准用:力测试:无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安全性问题(例如由于壳体的变形,零件的松动和由于壳体的断裂而有尖锐的棱 角等) 短路实验:实验过程中充电器没有冒烟、着火 过载充电:实验过程中没有冒烟、着火现象 反接实验:实验过程中不应有冒烟,着火等异常现象 交流泄漏电压测试:充电器的负极对地的交流泄漏电压<40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