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二次辅导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二次辅导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二次辅导
第一章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兴起与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1、阿拉伯人在科学上独立地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数学方面:创造了阿拉伯数码,发展了代数学;
天文方面:发现了太阳偏心率的变动,修正了很多天文常量;
医学方面:最高成就是完成了《医典》巨著,还有对眼病的研究;
化学方面:兴起了炼金术,推动了实验化学的进展。

2、如何认识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历史作用?
答:阿拉伯科学文化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中的历史作用,不仅在于它使古希腊科学文献得以保存下来,为欧洲的科学和文艺的复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不仅在于它在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中起了中介作用,阿拉伯的学者们还独立地发展并丰富了科学。

3、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应怎样理解?
答:从5世纪到15世纪,史称欧洲的中世纪。

这一时期,基督教会神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

教会垄断了整个文化领域。

神学在知识领域有最高的特权,科学成了神学的附庸,神学变成了科学的皇后。

神学从根本上否定研究自然和学习科学的必要性。

这是欧洲中世纪科学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一时期,故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第二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为什么说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实践基础?
答:科学实验是一种以认识自然为首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作为认识自然的研究方法,在很多方面优于一般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

伴随着自然科学同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的激烈斗争,一批哲学家、科学家极力提倡科学实验,并把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战胜对手,壮大自己力量的有力武器。

由于科学实验日益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不仅使近代自然知识有了特有的实践基础。

也促进了科学形态的变化,出现了实验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

所以说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实践基础。

3、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时科学家们反对宗教神学斗争中受到何种启示?
答:在科学反对宗教的斗争中,科学家们曾用血和肉坚持了科学的真理,这种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景仰。

4、如何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答: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起,近代科学方法的建立,有赖于哲学的引导。

在科学从中古时代向近代转变的关头,哲学家积极倡导近代科学方法,并对推动科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有哪些知识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答:一、伽利略通过对落体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惯性运动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

二、伽利略关于抛物体运动定律的发现,对牛顿万有引力的学说也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三、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则是牛顿万有引力学说产生的最重要前提。

2、如何从牛顿力学的建立来分析继承与创造的关系?
答:一、伽利略早已发现了惯性定律,笛卡儿还曾作过明确表达,但牛顿引入了“力”的概念,用更明确的力学语言把惯性定律表述为:每一物体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除非由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就是牛顿的第一定律。

二、伽利略早已发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在于它的速度,而在于它的速度改变即加速度这一事实,区分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在自由落体定律的研究中发现了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在这一基础上,牛顿引入了“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的概念作为运动的量度,把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定量地揭示出来。

即运动的改变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并且发生所加的力那个直线方向上。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三、胡克在基本物理概念上确实已经有了万有引力的思想,认为行星的运动是由一个依切线的直线运动与一个向着中心物体的吸引运动所合成,而这个行星吸向太阳的向心力是与二者之间距离平方成正比的。

这本来已接近了行星绕日运动的答案,也许是由于数学上的障碍,他未能找到具体的答案。

这个任务最终是由牛顿完成了,并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四、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引力理论。

在开普勒那些还是从大量经验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来的行星运动定律,在牛顿这里已经成了严格的经过理论推导的结论。

3、牛顿力学建立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牛顿用一种崭新的定量方式,解决了万有引力如何能维持整个世界体系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图象的认识。

原来受上帝命令而运行的天体,现在不需要连续从外面加力,靠自然规律就有可以运行了。

4、牛顿时代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整个说来,其他各门自然科学尚处于积累资料并逐渐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时期。

5、为什么说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试分析它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答: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时期,首先需要把自然界分解开来加以研究,考察各种自然过程的区别,这是科学研究必由之路,因此难免会撇开和忽略事物之间的总的联系;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开始总是先要注意这种事物是什么和有多少,难免忽略事物的产生、发展和转化过程;自然科学的发展中,首先是以机械运动形式为对象的力学达到完善的程度,其他自然科学还处在积累资料的阶段,因此,也就难免用力学的尺度衡量一切,用力学的规律解释一切。

科学发展的一定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定的历史形态。

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应该说这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当时是有进步作用的。

由于它把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原因都归结为自然界本身的规律的作用,有利于促使科学家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尽管行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忽视理论思维的作用,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但它能刺激人们运用分析、解剖的方式,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更多的经验材料,这对科学的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

但同时又必须认识,由于它只看到了一个个事物,忘掉它们相互的联系,看到了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了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又有着严重的缺陷。

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对自然界
整体的看法上又似乎低于古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