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中学校园历史文化名人探析
指导老师:乔腮福
组长:唐悦凌
副组长翁茂国
组员:平国伟黄恢敏蒋若男
陈莹戴峰唐尧
【第一部分】引言
上饶中学是我们每天
学习生活的场所,这里的
每一朵花,每一根草,
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缕
清风都是我们获取知识的
桥梁。
行走于翠木草绿之间,穿行于雪白悠然的历史名人之林,指尖轻触他们的名字,心头不免好奇,有了疑惑:你们是谁?你们曾经历过什么?你们的生命又有着怎样的辉煌?在这年迈石头的背后,开着怎样的不会凋零的灿烂耀眼的花朵?想着,嘴里默默低吟着——我想要了解。
本次课题研究,,我们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开了探究与调查。
这
两个问题分别是::
1.这些人物石像有什么故事?
2.他们会给我们什么启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小组分成了
三个调查小组,,一个技术小组。
每个调
查小组带着不同的任务展开资料收集与
研究,技术小组成员负责整理并筛选资料,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及素材进行PPT、WORD的制作。
时间规划一览:
【第一阶段】
2012年3月3日——3月16日
任务:敲定研究的课题
2012年3月17日——3月25日
任务:确定课题研究主要内容、调查范围
【第二阶段】
2012年3月26日——4月1日
任务:分配小组工作,确定各小组主要调查范围与内容
2012年4月2日——4月27日
任务:完成各小组工作
【第三阶段】
2012年4月28日——5月11日
任务:整理资料,进行筛选
2012年5月12日——6月15日
任务:PPT制作
2012年6月16日——7月3日
任务:WORD制作
分工情况如下:
1 . 孔圣贤(小组):
成员:唐尧戴峰
负责收集关于孔子的基本资料,语录,故事。
2 .名人石像(小组):
成员:翁茂国平国伟黄恢敏徐龙
负责调查我校的名人石像,将石像进行分类
和研究整理。
3 .状元山(小组):
成员:蒋若楠陈莹
负责收集我校的状元山状元的基本信息,并
整理资料,提出问题。
4 . 技术制作(小组):
成员:唐悦凌
负责提取调查小组获得的资料,进行PPT、
WORD 的制作。
【第二部分】孔子像
孔子的基本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语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
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
的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释义】经常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若此,也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释义】过去的一切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
……
孔子的故事:
学以致用
孔子的哥哥有个儿子叫孔蔑,与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当时同在做官。
有一次,孔子去看望孔蔑,问:“自从你做官以来,有什么收获,什么损失吗?”
孔蔑答道:“没有什么收获,却有损失:做官以后,所学的没有时间温习,学问更加荒芜了。
”后来,孔子去探望弟子宓子贱,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宓子贱答道:“自从弟子来这里做了官,并没有什么损失,却得到了益处:过去从书本上读到的知识,如今能够得到运用,因而对所学的更加清楚了。
”
孔蔑,虽然有学,却不能学以致用。
而子贱则将以往所学的学问,用在了生活中,于是对所学的更有体会。
而今,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否也能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得到落实与拓展?这同样需要我们善学,将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并真正领纳于心。
【第三部分】名人石像
名人石像是上饶中学
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石像
们诉说着自己的生平与成
绩。
素朴的文字背后,有着
令人感叹的才华。
名人石像调查小组在收集了资料后进行了资料整理。
整理情况如下:
【数量】:
10座(江西上饶籍)
【类别】:
音乐南宋音韵学家姜夔
文学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
终身布衣的理学家江永
著名诗人王贞白
著名文学家蒋仕铨
爱国诗人谢枋得
政治江西第一人杰吴芮
爱国名臣洪皓
玉山籍吏部尚书汪应辰
科技湿法炼金技术始祖张潜
该小组特别对朱熹(亚圣)进行了深入调查。
朱熹的基本资料:
南宋著名理学大师,祖籍婺源,在上饶著书讲学、游览题词,踪迹遍布全市。
以他的事迹和名字命名的景点数不胜数。
因他的大力倡导及亲临讲学,上饶成为书院之乡。
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上饶就占了三所,仅朱熹讲过学的书院就有20多所。
他对上饶教育事业的贡献,仅次于孔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释义】修养品行从学习开始,学习以读书为根本.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释义】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用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释义】读书的方法是在于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由浅入深,读熟之后在认真去思考。
……
【第四部分】状元山
状元山是我校一大特色景
为状元山题词《状元山记》,书写着
状元山的传奇。
状元山记
苏万能
崇教尚学,乃饶信二府之
传统。
上乘富饶,由是实至名归,
人杰地灵,因此名不虚传。
唐宋
至明清,德兴之舒贺、王易,
铅山之刘辉、李谨斯、费宏,鄱
阳之彭汝砺、张鸿翥,余干之何
涣、赵汝愚,玉山之汪应辰、婺
源之李知诚,上饶之徐元杰,
广丰之吕廷彦、笃列图,先后金
榜题名、夺冠状,位居国之第八,其河,进士及第者更多达2092人,序列省之第二。
而进盛世正道,教育勃兴。
喜市委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建设,谢政府提升市民教育幸福指数。
上饶中学,生逢其时,外延灵山之灵气,内涵信江之静气,远享圣贤之儒气,近洋时代之大气,四美皆具。
高楼宏列,名师荟萃,二难尽解。
以振远飞宏之志育经天纬地之才,立校之旨,存于一心,以乾龙腾霄之形昭金鲤跃波之景,办学之愿,发乎胸臆。
于是,移土垒坡,状元山现焉。
辛卯年季夏
经过小组的调查,状元山状元有:
菁菁学子诉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上饶是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
她以独特的人文精神及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驻足。
她有着厚重的底蕴和大气磅礴的文化内涵,历史沉淀下的智慧在这里温然宁静的生长,展现出超然的大气与仁厚。
学子们对求知的执着与对知识的渴望,对崇高人格的追求。
是上饶文化一份沉甸甸而闪耀的瑰宝。
整理完状元山状元的资料,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
计算得知唐宋元明清,上饶共有14名状元产生。
其中,还有史上最年轻的17岁状元宋代状元。
我们发现仅仅宋代状元就有8位之多。
小组成员不免提出疑问:为什么宋代状元会多于其他朝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上网、询问老师,并查阅了图书资料,发现宋代江西的教育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原因有四:
1.北宋统一, 乱世渐平,文风日起,学
人士子纷纷要求入学。
2.北宋为挽救“积贫积弱”的局面 ,
实行新政 , 而“兴学”又是新政的
一项重要内容。
3.宋代江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 人
才辈出 , 名流荟萃 , 更兼多才。
书院就拔地而起 , 蜂拥而兴。
4.宋代偏安江南,江西籍人数居多。
【第四部分】尾声
·启示·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学会了什么?
1.古代状元对学习的执着与对知识的渴望,他们钻研于学识,富
有创新精神,引领我们在求学的路上坚定的过关斩将,一心向
目标努力。
2.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解决过程中学会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理解。
3.学会快速查阅资料,学会多媒体的使用,增长了技能,提高了
学习能力。
·感受·
上饶中学是我们的家,水洗过的蓝天缀着软绵绵的白云,青
翠的草、赤红的花,
夹杂着露水气味的清
风飘散开来,学子们
干净的笑容。
一切美好
的事物上铺着灿烂的
阳光。
在学校多元化教育、创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得到了课题研究的机会,并从中以实践的方式获取知识。
作为一名上饶人,我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上饶中学的学生,我感到自豪。
漫漫求学路上,前人们含着慈爱的微笑,点着明灯,指引方向。
他们是启明星,指引懵懂青春的出口;
他们是金刚石,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他们是光芒,照亮最困惑的岔路;
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指引我们昂首挺胸,坚定不移的走在锦绣
前程的大道上!
高一(25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