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作文
• 根据上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字数在800字以内。
左起第一只猫双手捧着圆圆的肚子,二目紧闭,表现 出吃完鱼后很满足的样子。中间两只猫面面相觑,第 三只猫除了扬起胳膊指着第四只猫还有话要说:“都 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第四只猫正趴在地 上认真地捉老鼠而且已经捉住了。 审题的切入点在第三只猫身上,它的雷语“都什么年 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应该是这则漫画作文的导 火索。我的第一感觉告诉我这个漫画的主要寓意—— 我们应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我们要抵制住诱惑,不要被他人利用等等。
必须真正重视教育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 1、抓住机遇,付诸行动 • 2、行动、行动、行动 • 3、改革必须抓住机遇,实实在在地干, 而不要做无谓的争吵和空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改革需要实干而不是光喊口号
这幅漫画中有一个一直低着头玩手机不看路的人, 他的头上有一个鼓起的大包和两个伤口,他的前方 是大树,他马上就要撞上去了,他的身后有一串脚 印,表示他前面已经撞过好几次树了。 标题:过于“专注” 要抬头看路 低头一族 寓意:讽刺了当今社会中只知道低头玩手 机、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手机上的人。
第二步:站起来——分析关系,把握漫画含义。 看清画面内容的构成后,就要居高临下分析作者作画 的目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由挖井的漫画中的关系:挖井人在五个井挖出后,对 五个井显然是不屑一顾,泰然处之;五个井深浅不一昭 示挖井人敷衍了事,应付他人;井下水的存在又在嘲笑 挖井人没有毅力…… 第三步:飞出去——联想类比,由此及彼地对接现实。 要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要求 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方法: 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 2)透过现 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3)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绍一下广告图片 的内容。 (2)请给这幅公益广告图 片加一句“广告语”。 (1)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 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 一个大大的“贪”字,造型 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 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 悔哭泣。画面采用形象化的 “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 警醒世人。 (2)贪欲等于自毁,请勿 铤而走险。
在该漫画中,人物是主要 的细节。他左手拿着铁锹, 右手拿着衣服,穿着背心, 高卷着裤腿,从他的装束 看,他是经过了一番苦干 的。再看他的神情:昂首 阔步,嘴撇着,叼着烟, 说明信心十足,对花大力 气而未找到水之事很不以 为然,他认定此处无水, 别处顶能挖到水。
角度一:从挖井深度的角度联想。五个深浅不一的井, 其中有个就要到水面,可惜未能再挖下去。可见不可浅 尝辄止,贵在坚持深入。联想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①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发现人才; ②要想成就事业,就得咬定目标,不懈努力。 ③如果再做深究:挖井人为什么不坚持挖下去?缺少韧 性与毅力是原因之一。韧性与毅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不 可缺少的条件。 角度二:从井的数量的角度联想。挖井人挖了五个“井” 不见一点水,他没有去总结一下,去探究原因,却要 “再换个地方挖”,他能挖到水吗?联系现实生活,可 得出不作调查研究的干是盲目的干。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 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 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 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 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细节 现实
画面
寓意
观点
首先,【整体观察。看清画面由哪 些形象构成?以什么为主?】以上 图为例。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画 面的上部是一个拿着工具(铁锹) 的人,在他的身后有五个大小深浅 不一的坑,坑的下面是水,漫画的 题目是“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 方挖!”经这样的观察,不难明白, 这幅画是一个人在挖井找水,挖了 五个大小深浅不一的“井”后,认 为这里没有水,便换一个地方去挖。 这样就大致把握了画面。 其次,【局部观察。细致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漫画通 常由人、物、景组成,要看人的外部特征(穿着、动作、 神情、年龄等),体察心理,观察背景。
漫画的构成:
打针
标题(可以没 有):告知或 暗示漫画的主 题思想。
主体:是画 面各“因素” 构成的情景。 画注(可以没 有):是对画面 情景的文字提 示与注解。
漫画作文审图立意的步骤、方法
第一步: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 ”,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 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进而得出观点。 标题 漫画内容 寓意 现实 观点
漫画题型一: 描述画面 解题要领: 1、观察画面(观察要全面)
仔细观察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
。(如有标题,一定要写出来) 2、描述画面(描述要客观)
他文字信息等 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绘,描述时只要求对漫 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主观想象。
3、说明顺序(顺序要合理)
4、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 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 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 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 寓意所在。
弦外之音 现实
夸张处
寓意
观点
解析:图中的两个人物处处 形成鲜明对比,写议论文皆 采用对照结构。写议论文的 关键是审题,这幅图的寓意 可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无术, 却喜欢摆架子的人; 也可理解为赞扬具有真才实 学,却谦虚谨慎的人; 也可理解为批评了一种不正 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 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 气使。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 都不能偏离和脱离画面内容。
2.束缚与伤害。从三方异口同声的“出事了吧!” 一句的语气中,我们可以得出潜在的信息:你这孩子 没有按我们规划好(设计好的或原有的套路)的去做, 自作主张,终于出事了吧!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存的一 种现象,家长、学校、社会总怕孩子出事,就想方设 法束缚孩子,不允许孩子“越轨”行事,其结果制约 孩子的能力发展。孩子一旦再去做想做的事时,往往 会一败涂地,这一种莫大的伤害。考生也可联系实际 谈谈这种弊端。 3.敢于尝试与遭遇失败。孩子的“摔了一脚”应该 是在孩子没有得到家庭、学校、社会允许的情况下导 致的,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个人主动去做,这是一种 冲破约束的尝试,是尝试就难免会遭遇失败,这是正 常的,也是在所难免的。而他们却给予责怪,没有正 确认识尝试与失败。从这个角度亦可切入阐述。
常用的说明顺序:整体——局部,背景——主体,上——下,等 如先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 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 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漫画题型二: 揭示寓意题
解题要领: 1、细致观察了解画面内容。 2、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 多是标题): (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注意 夸张、变形之处。夸张、变形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 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3、联系生活(画面——生活、社会,托物——喻人, 一个人——一类人)大事件,事故,社会风尚等。 4.使用议论性语言,运用“反映”、“讽刺”、“告 诫”、“批评”等词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如漫画《习惯》
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漫画中的老人家舍新式的洗脸 池、洗衣机而不用,变新式的浴缸为洗脚盆,变坐便为蹲 便是因为习惯,也就知道作者借以讽刺不接受新事物的人 的寓意,联系现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观点:“让习惯给新 事物让路”“向习惯势力宣战”“不要让‘习惯’左右我 们前进的脚步”等。可见标题确实是漫画的眼睛。
第四步:定下来——比较筛选,确立最佳立意。 确定写作的立意点,不是泛泛而议,面面俱到,而 是抓住一“点”,深入钻探。前面讲过,一幅漫画的寓 意可以多角度理解,在审读的时候理解角度固然越多越 好,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就必须 选取某一个角度而“不及其余”了。否则,文章内容驳 杂,头绪众多,是不利于表达的。并且,拟题要小。 第五步。考虑如何组织文章。 漫画作文,说到底是要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画 面所讽刺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逐层类比,或叙事,或 说理。一是找准类比之点。“点”即中心。即你由画面 内容提炼出来的中心观点。二是铺开类比之面。即在写 作时,一定要点漫画材料,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说明性文字:
这幅漫画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幅图的左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右边是幼小的儿子, 母子共同进餐.在母子俩的面前分别放着一个饭碗.年轻的 母亲微笑着将鲜鱼的腹肉夹给儿子,而自己的碗里只剩下 鱼头和鱼背骨.儿子张着大嘴幸福无比.
第二幅图仍然是母子俩共同进餐,只是母亲已年迈,儿 子已成人.这回是儿子给母亲夹鱼,可他夹的却是鱼头和鱼 背骨,把鲜鱼的整个腹肉留在了自己的碗里.母亲的脸上现 出了惊愕的表情. 画的下面写着“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 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忘记父母抚养之恩,不知恩图报的 不孝子孙。(或:讽刺那些溺爱孩子,不懂教育的家长)
3、看画中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 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 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 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 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现实
画中字 寓意 观点
解析:讽刺了社会上的“名人效应”以及“商风败俗” 的现象。 观点:“警惕‘名人效应’的泛滥”“莫让‘商风’ 败俗”等。
(这幅漫画讽刺某些官吏贪污受贿的丑恶行经,赞扬了 执法部门的雷厉风行)
什么是漫画?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 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 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漫画的特点和构成 1、漫画的特点 ①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 个问题) ②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④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