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课文。
3、了解初步拟人化的写法4、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5、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6、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教法:读中感悟;合作探究;多媒体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喜欢水果吗?为什么?找2-3位同学说一说。
和同学们一样,大家都爱吃水果,山东枣庄的人最爱吃石榴。
(实物展示)板书:石榴在田字格内写榴。
在这里读轻声,榴莲这种水果里读二声。
(二)初读感知1、展示石榴,让学生一起读多读几遍,读准生字字音。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起来领读几遍,相机纠正字音。
(1)喜讯:好消息;使人高兴的消息。
你什么时候收到过喜讯?一两个同学说一说。
甚至:连词。
用在并列词语最后一项之前,表示突出这一项:对于这个问题,好些人还不完全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
注意:在这里“至”读轻声。
板书“甚”,相机指导写字。
怎样才能写得好看?仿佛:是一个比喻词,说出和他类似的词语有:宛如,好像,如同,犹如等等。
两组动词:抽出和扒开。
让学生模仿动作,区别词语。
四字词语:郁郁葱葱: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近义词生机蓬勃、生意盎然、生气勃勃反义词满目疮痍、赤地千里、枯木朽株红白相间(读四声)这是个多音字。
jiān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中间。
间距。
间奏。
天地之间。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间。
人间。
jiàn空隙:间隙。
当间儿。
亲密无间。
隔开,不连接:间隔。
间断。
间接。
间日。
间歇。
黑白相间。
挑拨使人不和:离间。
间谍。
反间计。
拔去,除去:间苗。
偏僻的小路:间道。
间行(从小路走)。
晶莹透亮:一般用于介绍珠宝、玉等。
一般的意思是形容比较明亮。
是个形容词。
驰名中外:让生查相关资料理解这个词语。
驰:传播。
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单独出示驰名中外,问:你还能相处与他相近的成语吗?闻名中外;名扬天下、闻名遐迩、远近闻名、名扬中外、誉满全球、举世闻名。
老师也找了几个,和大家一起分享!闻名遐迩;举世闻名;远近闻名补充资料:(枣庄有一个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它的面积达10万亩,园内有榴树40多万株。
到现在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
枣庄石榴园以历史悠久,面积之大,株数之多,品种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因而人们也称它为“冠世榴园”)玛瑙:课前查找有关玛瑙的资料,让学生来介绍。
出示酸溜溜和,甜津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说感受。
精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春天来了,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出示相关图片)2、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石榴树也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这里有一个动词:“抽”。
(出示句子比较)(1)春天到了,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春天到了,石榴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你觉得哪一个好?为什么?3、什么叫“抽出”?能做个动作告诉老师吗?指名一个学生做教师评价,也可示范。
还有谁来?让你的枝条抽一抽?(2~3人)指导读词“抽出”(相机评价:读得真好,充满了力量和生机)4、新的枝条好像有人拉出来似的,就像有一双神奇的大手一下子把石榴树唤醒了,抽枝长叶。
板书:抽枝长叶谁来做一做,读一读?(再次指导朗读)5、小结:石榴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春天的石榴树真是生机勃勃。
6、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
自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是什么样子的?(很美,美在哪里?数量多)(出示相关图片)预设:(1)颜色:火红(2)形状:像小喇叭(3)花势:旺盛除了这一小节的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板书:热闹)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2、指导朗读。
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1)自由练读(2)指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石榴树的绿叶红花真美啊!但是更美、更热闹的还要数秋天的石榴园了,因为秋天的石榴树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2、教学过渡句(1)出示句子:(齐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2)讲解: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石榴花的描写,承接上文,后半句引出将要写的石榴果,开启下文。
我们称这种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为——过渡句。
3、了解石榴果果皮的变化及各异的形态。
(1)如果此时我们去枣庄的石榴园摘石榴,面对满园的石榴,我们该如何判断究竟哪些石榴成熟了可以摘,哪些不能摘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看看能否找到方法。
看果皮的颜色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引读: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同时出示图片)(突出:先是、逐渐、最后)A一半红一半黄是成熟的B 若果皮是青绿色的呢?如果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呢?C 作者为了写出果皮的变化,还用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圈出来。
顺序能变化吗?D 这几个词语写出了石榴颜色变化的过程。
作者正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看石榴的果皮是否裂开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子儿。
这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石榴的可爱。
)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你们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怎么样?可爱吗?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一读。
那就赶紧读一读,读出它的可爱来。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再读一读试试,最后一句还可以加上动作。
学生自由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比比赛读好吗?男女生分组读。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书时,脸上笑眯眯地,看来都很喜欢石榴娃娃,再来读读课文第三段好不好?学生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品尝激趣(1)读到这儿,你想不想尝一尝这枣庄的石榴?老师今天就带来了石榴,这可是正宗的枣庄石榴。
(2)看一看它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尝一尝,告诉大家是什么味道?说说你体会到了文中的那些词语?2、学习课文(1)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
出示玛瑙的图片学生感受其形状。
(2)快速默读,课文主要从哪两方面写石榴子儿的?(板书:颜色、味道)(3)作者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好?(运用了比喻句)(4)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
总结全文内容:(回顾板书)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
板书:喜爱石榴热爱家乡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16、石榴春天叶:嫩绿郁郁葱葱夏天花:热闹秋天果:颜色味道(喜爱石榴热爱家乡)读准确了字词,你还能读通顺句子吗?接下来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读明白字段。
学习1、2自然段:请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句段,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你把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辅助学生理清文章复述顺序。
()来,石榴树长出了();到了(),石榴树开出了();()来了,树上结出了()。
(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春天到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两组句子,把抽出新的枝条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让2、3个学生做动作,抽一抽枝条!到了夏天,你有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石榴花:颜色(火红的),形状(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越来越密,越来越盛。
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满”这一段不仅写出石榴的美丽,而且写出了其活泼,省份生动形象,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它的美丽。
这么有名的石榴园,作为枣庄人一定是非常自豪的,请你读出他们的自豪感!全班齐读这两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1、如果你去枣庄品尝石榴,怎样判断那个成熟了,那个未熟?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你喜欢哪些词语?第一层:了解第一句是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比如:热闹。
第二层:2、3句话。
出示描写石榴秋天石榴成熟过程和石榴皮颜色变化的句子。
石榴皮颜色变化的句子,让学生了解描写要按照一定顺序,不能乱。
“先……逐渐……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第四自然段:品尝石榴。
实物投影,石榴剥开后的样子,理解"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尝尝滋味。
(四)课外迁移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出来,举高了,仔细观察,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自己说说,课后把它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