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岗位聘任暂行办法修订稿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岗位聘任暂行办法修订稿

武汉理工大学2014-2016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岗位聘任办法(经2013年第14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充分发挥学科评审(评议)组的学术管理作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评审聘用工作原则第一条分类指导与重心下移原则按照学校制定评聘学术业绩条件基本原则、学科群制定评聘细则的思路,开展副教授(副研究员)和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教授(研究员)评聘工作。

四级教授评聘工作实现重心下移,经学科评审组评审、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评审委员会)审定后聘用。

第二条师德优先与质量导向原则评审聘用专业技术岗位,需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表现及其任职期间的工作实绩、业务水平,凸显教学工作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第三条科学设岗与择优聘任原则在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坚持科学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以教学和科研工作量为基本依据分编,按学科或基地(平台)类别核岗,岗位设置向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重大科研成果、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等倾斜。

第四条突出重点与鼓励冒尖原则强化人才意识,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特评特聘制度(特聘教授由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特评特聘工作小组组织评审,特聘副教授由学科评审(评议)组组织评审),对拔尖人才实行破格评聘制度。

第二章评审聘用组织及其职责第五条评审组织及职责由教授会(教师系列)、学科评审(评议)组、校评审委员会构成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的各级组织。

(一)教授会由各学院(部)、科研中心(所)全体教授组成。

教授会原则上由各分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

主要职责:负责对申报高级岗位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议。

(二)学科评审(评议)组按学科群组建, 由相关学科在职正高人员组成。

学科评审(评议)组组长和成员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主要职责:1.根据学校制定的申报教师各级岗位职务的学术业绩要求,制定本学科群岗位学术业绩条件细则;2.对申报正高及以下岗位人员进行评审、评议或推荐。

(三)校评审委员会从在职教授(研究员)中轮动产生组成。

主要职责:1.负责对教师系列四级岗位进行审定;2.对其他专业技术系列正高岗位进行评审、评议或推荐。

第六条聘用组织及其职责(一)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岗位聘任工作领导小组1.指导各二级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2.负责全校正高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工作。

(二)二级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小组1.负责对核定到本单位的各级岗位进行管理,并对高级岗位的空岗进行合理规划与使用;2.按照相应岗位聘用条件,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和条件审查;3.组织对申请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下岗位人员材料进行审核;4.接受申报人员的申诉;5.根据评审结果,对高级及以下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聘用。

第七条评聘要求各级评聘组织在评聘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岗位时,应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审阅参评人提交的评聘材料;坚持规范的评审程序,严格按照相应的条件进行评审;坚持破格答辩制度、学术评议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评审结果公示制度,避免学术、道德不端行为,在岗位职数限额内公平公正的进行有效评审。

第三章评审聘用工作程序及评审规则第八条公布岗位教师系列高级岗位的年度用岗计划经学院(部)、中心(所)岗位聘用工作小组与人事处协商核定后由人事处公布;其他系列年度用岗计划由人事处统一核定并公布。

第九条推荐报名二级单位按照申请人所在岗位对应的系列,根据任职条件进行推荐和预审,向校职称办公室(以下简称职称办)提交《专业技术岗位推荐报名表》(含申请转聘和初聘的人员)。

学院(部)、中心(所)双肩挑人员申报专业技术岗位,由其业务所在单位推荐报名。

第十条资格审查职称办对被推荐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各二级单位统一交纳评审费用并通知个人准备申报材料。

各二级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小组负责对申报人的资格以及申报材料进行核定,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得推荐到教授会。

第十一条个人提交申报材料、材料展示个人提交《推荐申报各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资格综合表》(以下简称《综合表》)、相关成果原件、相关证书及证明,集中公开展示。

其中,教师系列人员材料由各学院(部)负责集中展示,科研中心(所)人员材料归口相应学科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员材料由学工部负责展示,其他系列人员材料由人事处负责集中展示。

各相关单位须上网公开发布材料展示通知,并报职称办备案,展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第十二条材料审核各学院(部)岗位聘用工作小组对全体申报人员的基本情况、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全面把关,组织对申报教师系列岗位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核。

其他系列各级岗位申报人员的材料由人事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

单位审核后形成的《审核表》须经申报人书面确认。

第十三条通讯评审校内教师破格申报需3名及以上校外同行专家以通讯评审方式推荐,专家对其学术水平(代表作)进行评议把关,评审结果均在优良以上,可提交教授会评议。

通讯评审由所在学科(学院、所)组织,通讯评审费用由本人承担。

第十四条教授会学术评议(一)教授会学术评议与会教授须超过本单位全体教授人数的1/2,教授会评议方为有效。

正常或破格申报正高或副高岗位的个人,向学院教授会报告自己的代表作、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与研究进展情况并答辩,教授会对参评人员做出评价并记名表决,得同意票超过与会教授人数1/2的,按得票数排序推荐至学科评审(评议)组。

(二)公示与申诉教授会评议结果由各二级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小组公示3个工作日,并公布通过的正、副高级岗位候选人的《综合表》,受理申诉。

第十五条学科评审(评议)组评审(一)教师系列学科评审组评审严格按照相应系列、级别评聘条件,在单位当年可使用的各级岗位数范围内采用记名表决方式等额评审教师岗位人选。

(二)其他系列学科评议组评议申报人向学科评议组报告自己的代表作、研究领域并答辩。

副高及以下岗位由学科评议组审定,正高岗位按不超过岗位数的1.5倍向校评审委员会推荐。

无评审权的学科, 其评议结果待学校审核后,送校外相关评审委员会评审。

(三)评审规则1.与会人数必须达到学科评审(评议)组全体成员的2/3方为有效。

2.教师系列正高及以下岗位等额评审,其他系列正高按岗位数的1.5倍差额推荐。

3.教师系列正常和破格申报、其他系列申报副高及以下岗位,同意票需达到学科评议组与会成员的2/3为通过;其他系列申报正高,同意票超过学科评议组与会成员的1/2为通过。

(四)表决规则1.学科评审(评议)组采取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在学科评审(评议)组表决时,每一张表决票的同意票不得超过规定的岗位数,否则视为废票。

2.通过人数等于岗位数时,评审结束。

3.通过人数多于岗位数时,根据同意票数多少排序取舍;排序靠后者得票相同,且超过岗位数时,对得同意票数相同者重新表决。

重新表决需达到正常或破格评审的相应票数方为通过,结果只作为取舍的依据,其得票情况及通过的轮次以第一次表决的结果为准。

此种表决持续至岗位满时为止。

4.通过人数少于岗位数时,进行第二轮表决。

人员数取空余岗位数的2倍,人员按未通过者中由高票到低票的顺序决定;排序靠后者得票数相同时,得相同票数者一并进入表决程序;表决通过人员的通过轮次及得票数按当轮通过时的状况计。

第三轮表决比照第二轮表决进行。

投票表决仅限3轮,如3轮表决后仍有空岗,留待下一年使用(教学科研系列)或作废(其他系列)。

5.学科评审(评议)组如有副高职务成员,则不参加对申报正高岗位人员的评议和投票。

(五)公示与申诉学科评审(评议)组评审或评议后,对评审结果公示3个工作日。

各二级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小组受理申诉。

(六)复议学科评审(评议)组评审后,出现以下情况者可以复议,但复议仅限一次,复议表决也仅限一次。

1.当未通过者对已通过者提出异议,并有正当理由要求复议时,必须征得该学科评审(评议)组1/2及以上与会成员投票同意,并事先明确复议的范围和对象。

2.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领导小组认为应该复议的,可责成学科评审(评议)组予以复议。

(七)破格答辩对破格申报正、副高级岗位的人员需进行破格答辩,答辩成绩在6分(满分为10分)以下的不再进入评议表决程序。

破格答辩的合格成绩3年内有效。

1.材料准备:答辩人员提交论文代表作(复印件)、《综合表》(份数为:学科组或校评审委员会答辩专家组成员数+2)。

同时提交论文代表作原件1份。

2.答辩程序:答辩人简要阐明自己的工作(学术)经历和代表作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答辩专家提问,答辩人予以回答和说明;答辩专家评分。

3.答辩时间:每人一般不超过20分钟,其中答辩人自述不超过10分钟。

4.答辩成绩:按10分制计分:9分及以上为“优”;7.5分及以上,9分以下为“良”;6分及以上,7.5分以下为“合格”;6分以下为“不合格”。

5.学科(答辩)组秘书要如实记录答辩情况及实得分数。

《答辩情况登记表》经学科(答辩)组组长签名后,方为有效。

第十六条校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评审委员会评审(一)校评审委员会评审严格按照评审条件和评审规则采取记名方式对教师正高岗位人员进行审定,对教育管理研究正高岗位人员进行评审,对卫生技术、新闻出版、图书资料等系列正高岗位、小幼教系列副高岗位的人选进行评议推荐。

(二)评审规则1.与会人数必须达到校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方为有效。

2.同意票数达到校评审委员会与会成员的2/3为通过。

3.同意票数达到或超过校评审委员会与会成员2/3的人数多于岗位数,则根据同意票的多少决定取舍;同意票达到或超过与会成员2/3的人数多于岗位数,且排序靠后者票数相同时,则对得相同票数者进行重新表决,投票决定取舍。

4.同意票达到或超过与会成员2/3的人数少于岗位数,则对得票过半数者进行重新表决,但不超过2次。

学科组推荐人数与岗位数相同的,不得进行第二轮表决。

5.校评审委员会采取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在校评审委员会表决时,每一张表决票的同意票不得超过规定的指标数或岗位职数,否则视为废票。

6.校评审委员会通过的人员名单须公示5个工作日,职称办受理申诉。

第十七条聘任上岗评审通过与初聘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后上岗工作。

第四章成果有效性规定第十八条教师系列学术期刊实行分区制。

学术期刊分为国际A、B、C三类和国内A、B、C三类:国际A类:本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国内A类:本领域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2011版)、社会科学CSSCI (南大2012-2013版)来源期刊中学科排名在前10%的期刊。

国际B类: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国内B类:本领域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2011版)、社会科学CSSCI (南大2012-2013版)来源期刊中学科排名在前11-20%的期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