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观后感200字第一篇:电影《鸡毛信》观后感影评3000字《鸡毛信》观有感——做理性的爱国人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xx级xxx指导教师:xx《鸡毛信》是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的,由石挥和谢晋导演,主要在湖南、北京、上海三个地点拍摄。
该影片是新中国首部正面反映我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
影片以海娃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
正是在曲折跌宕的惊险情境中,影片以生动细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艺术形象。
片头字幕像一本连环画.一页一页揭过,使少年儿童观众像翻看连环画一样亲切。
每一片断的开头,也模仿连环画的说明写上字幕,对背景、环境、人物心情做出说明,用生动诙谐的旁白道出,强烈地抓住了少年儿童观众的注意力。
《鸡毛信》于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童星。
《鸡毛信》这部19世纪60年代的电影对于我们90后是很陌生的,第一次看见这不电影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
当时看到这部古老的黑白电影,没什么兴趣,只是眼神在那里停顿了一会儿,凭常识猜测了一下:这是应该一部抗日的红色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放羊的娃娃,他的羊也是主角。
如今,接受思想实践课程老师的任务要看一部红色电影并且写下一篇读后感,我在优酷的战争系列电影里面翻找,最后一个小孩凝聚的目光深深吸引了我。
凝神一看,用繁体字书写的“雞毛信”三字,这个拿着标枪认真注视着某个方向的的小孩身后是斜斜的小山坡。
坡上有一颗没有树叶的树以及几只皮毛很厚的羊。
我顿时好奇起来,看这封面应该是讲述的这个英雄小孩吧,为什么电影名字是《鸡毛信》呢?这个小孩跟鸡毛信有什么关系吗?什么又是鸡毛信呢?难道是用蘸墨汁写出来的信?各种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要点击它,我要看看这部电影究竟是什么内容。
电影缓缓播放起来。
果真是一部老旧的电影啊,全黑白,甚至连人的面貌都看不了很清楚,电影主人公说话的声音也混杂着杂音。
确实无奈,不过我的好奇心一点也没有减退,我淡然继续着。
正如我的第一次的猜测,它确实是一部抗日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一个放羊娃的抗日故事。
,他的父亲其实是民兵队中队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顶天汉子。
由于在附近扎营的鬼子经常到村子里来抢夺粮食,烧毁房屋,搞得老百姓生活没有安宁,所以这些民兵队主要协助八路军保护村民,带领村民在鬼子扫荡村子前将粮食和老百姓都安全转移了。
12岁的海娃从小受到父亲的爱国教育,也亲眼看见鬼子在村子里烧杀抢夺的恶行,是对他们恨之入骨。
聪明机灵的海娃和他的好玩伴们也成立了抗日儿童团.他是团长。
别以为孩子就能持枪去打鬼子,其实他们是神通广大的情报小兵。
他们儿童团成员每天都在山上玩耍。
其实他们看似玩耍,其实是子相互专递信息。
由于站得高看得远,在高山上可以看见鬼子在炮楼周围的一举一动。
只要鬼子出动去抢夺粮食或者又是那么行动,他们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然后他们就推到立在身后的枯树干告诉在另一个山头的伙伴,伙伴就推到身边的稻草人。
就这样一传一地,孩子们就将信息传给村民,通知他们及时转移。
我不得不佩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用这样的方式来抵抗敌人。
故事中我的关注的部分终于来了,队长父亲交给海娃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海娃必须完成这个任务。
海娃的任务就是给在三王庄指挥部的张连长送去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
鸡毛信出现了,果然跟鸡毛有关。
海娃能接受到这样的任务他非常高兴也十分自豪,在听过父亲的吩咐之后赶着羊就踏上了去三王庄的路。
原以为会顺利地完成任务,没想到在途中居然遇到了进村扫荡的鬼子。
海娃见状不妙,眼看着鬼子越来越近逃也逃不了了,海娃转动着大眼睛,最后中生智把信拴起立藏在领头绵羊的尾巴的下。
领头羊肥肥胖胖,羊毛长而浓密,将信藏在尾巴下面根本就发现不了,也让人难以想到。
好个海娃,真是机灵啊。
鸡毛信是藏起来了,但是海娃也被胁迫给鬼子带路。
赤手空拳的小孩子哪敌得过实枪实弹的鬼子啊。
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活命,海娃只好屈服了。
海娃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在想着怎么逃走。
终于,晚上来了,海娃心想不趁着这个机会逃走,到了第二天鬼子宰羊吃的时候鸡毛信就会被发现了,到时是明和信都不保了。
海娃又冷又饿曾一度昏睡过去,但梦中父亲和伙伴的呼唤让他再度醒来,他趁鬼子正熟睡的时候拿走了鸡毛信逃走了。
海娃闷着头一个劲地跑,心里可高兴了,终于脱离虎口了。
但是高兴过头便粗心大意起来,他把鸡毛信丢了。
海娃是一个很有决心的孩子,不怕鬼子也要原路返回去找回鸡毛信。
确实找回了鸡毛信,可是可怜的海娃又被汉奸黑狗捉回去了。
海娃谎称来找跑出去的羊保住了自己的命,可是他又得为鬼子们带路了。
海娃利用鬼子们对他的一点信任把鬼子领入羊肠小道,害得鬼子们走不动爬不上。
海娃趁机逃走,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故事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想象,这个时候八路军肯定会出现,然后他们控制住鬼子,消灭了敌人。
八路军接收到海娃的鸡毛信也立马派人去轰打鬼子的炮楼,鬼子的根据地毁灭。
不一定所有的读者都会猜想出这样的结局,至少我是这样猜想的。
解决也不负我的猜想,海娃在把信交给一位八路军,然后昏过去了。
信交到张连长手中立马部署人去攻打鬼子炮楼。
炮楼摧毁,猫眼司令被活捉,龙门村从此再不受敌人的侵扰。
影片终于放映结束,我最好奇的鸡毛信也算是有个大概的知晓。
鸡毛信就是一般的信上加两三根鸡毛。
加上鸡毛?为什么信上要插鸡毛呢?是否有另外的含义?又一连串的疑问再苦恼着我。
罢了,我还是上网百度一下吧。
百度百科说:“鸡毛信就指需要迅速传递的文件、信件。
子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
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使用的鸡毛信一般使用两根鸡毛,没有邮戳,由老百姓专人投送。
”鸡毛信源于“羽檄”,羽檄是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面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
终于把鸡毛信了解了个透彻,我也得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了。
首先说主人公海娃。
海娃这么个小机灵鬼完成了一项看似简单却又艰巨的任务。
我们不得不夸赞他的聪明机智与勇敢,他把鸡毛信藏在老绵羊尾巴下,对敌人的各种谎言,把敌人引入羊肠小道??影片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他那双圆滚滚的眼睛,时不时地传递出信息给我。
让我能明白他的内心,也能看出他是不仅仅是一个放羊娃还是一个机灵的小八路军。
但是我也不得不严肃批评这个童真的小孩。
在得意兴奋之时忽视了最重要的鸡毛信,正是因为丢了鸡毛信才让他再次落入敌人手里,也让他最后手受了枪伤。
不过还好最后结局的圆满成功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个影片了。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像这样儿童参与抗日行动的事迹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
再说说影片中的歪嘴黑狗这样的汉奸。
说实话,他们挺不容易的。
辛辛苦苦学日语,给日本人当翻译,日本人不会尊重他们,却像狗一样地使唤。
而中国人又都瞧不起他们,人人憎恨他们。
我会想这么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就要去做呢?看着日本人欺压老百姓,侵占中国的领土,难道他们就不会愤怒?或者说日本人给了他们什么好处?还是家人被日本人抓去了,要挟他们?这么多猜想,知识猜想,但事实是如此我想大家都需要反思,抗日时代的领导人应该反思,当今的领导人也要反思。
说到抗日,我不得不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保卫钓鱼岛事件。
如今的中国人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固然是好的,但是其实我们在爱国的同时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中国的领土上,中国人做出砸日本车,封锁日本工厂,侮辱日本人等等行为,从单一的层面上看这些事爱国行动。
但是请深入思考一下。
我们砸的确实是日本车,但是它是中国人的车,是中国的拥有的资产。
我们封锁的确实是日本的工厂,但工厂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带动了厂区周围的经济发展。
我们侮辱的确实是日本人,但是现在的人民又有什么错?过去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的兽行的历史只是那些死去的人的行为,现在的日本人不要脸地宣称钓鱼岛是他们的自导自演的行为只是日本政府的胡作非为,其实与无辜的日本人民无关。
中国人民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些都是全世界知晓的。
我们的爱国不是偏激的行为而使理性的爱国。
我们应该在科技上,经济上,教育上,人文上,超越日本,让他无法再中国面前抬头挺胸,让他无法再在中国面前神气,让他只能做一只缩头乌龟。
第二篇:观后感200字篇一:王二小观后感200字我前几天,看了《王二小》,令我十分感动。
王二小生活在战争年代,又是孤儿,总是没吃没穿的,挨饿受冻,才几岁就得靠劳动来养活自己。
就是这样,他都非常的坚强,还聪明勇敢,小小的年龄就懂得爱憎分明,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我们生活上比王二小好多了,更应该利用这好的环境来多学习、多思考、多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一定要学习王二小的坚强、勇敢的性格,生活再苦、困难再大也要坚强面对的精神。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为祖国服务。
篇二:城南旧事观后感200字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叫《城南旧事》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讲的是一个小女孩-英子童年的酸甜苦辣。
她的家乡在台湾。
我们知道人人都有童年小孩的童年是天真可爱的。
英子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而她从不在穷人家孩子面前炫耀,并且还帮助穷人家的孩子,对生活的态度能够积极向上,做事情能够胆大心细……他还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你看了也会怎么说的。
篇三:举起手来观后感200字今天,我随同妈妈去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是:举起手来,这是一部爱国电影,讲述了日本鬼子,为了得到一尊佛像而费尽心思,想要得到他,可是这尊佛象让村民们保护了起来,日本人一怒之下,就去搜查,有一个日本兵特别搞笑,他嘴里一直喊着不知是什么字,还有俩个小孩他们勇敢的对付日本人而无所畏惧,有一个日本人被他们整的很惨,到最后,这尊佛像终于被成功地运了出去,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精神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
篇四:焦裕禄观后感200字今天下午看得影片《焦裕禄》令我感触很深。
焦裕禄肝痛发作时就用钢笔顶着肝部,坚持工作。
如果是我的话早就在地上打滚了。
从这点可以看出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事情的一丝不苟。
怪不得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当时兰考正遭受严重的打击,人民群众生活十分穷苦。
为了改变兰考的贫穷面貌,焦裕禄带领大家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2岁,当时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篇五:李小龙传奇观后感200字今天中午我看了李小龙传奇的大结局,我心里有很多感受。
李小龙因劳累过多,压力大生病去世,我想:他也很累了,让他睡吧,不要吵醒他。
他生前做过许多好事,但依然有人蔑视他,李小龙死后,世界为每年的7月8日做为李小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