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复习
确定目标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收集信息。
衷心希望大家不要做伸手党,其实在网上、论坛里、官网就有很多重要信息。
1.政治
个人觉得只要是考难度比较大的学校,公共课就不能以过线为目标,还是要往高了考。
本人文科生,政治复习是从九月开始的,只用了肖秀荣系列,1000题做了三遍,肖八肖四都背,最后政治选择题40分,总分只有68。
其实我主观题也是打格、分点论述的,自我感觉也不错,可能北京地区还是有点压分的情况存在吧,然后书写一定要工整。
2.英语一
本人英语基础中等偏上,英语专四优秀,法语专四通过,今年获得参加英语专八和法语专八的资格。
由于用的和英语专业一样的教材,所以老师们对我口语语音的帮助真的特别大,我认为英语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词汇量是一切的基础,所以在此分享一下我背单词的一些方法。
①循序渐进,重在坚持。
词汇量是一切的基础,正是因为我有多年背单词的习惯,所以突击准备形式完全不同的英文考试适应时间很短。
背单词对我来说就是午间饭后站
立着消食的日常,我个人是推荐每天从50个单词开始背,据我个人经验,这样每天坚持背诵,到半年的时候我已经能在半个小时里质量较高地背完500个单词。
②选择单词书还是单词软件要因人而异。
进大学一开始我买了特别多畅销单词书,结果从没背超过十页,可能我觉得一旦把背单词当作正式学习的一部分就没什么动力和乐趣了。
后来我选择了某单词app,软件设置的也非常科学,每天的单词里都包括对昨天的回顾,所以500个单词里大部分也是需要复习的,不会感觉到任务繁重。
③不要只背单独的单词,尝试着背词组。
我一般都会站在寝室外背单词,这样可以跟着读出声音,读出精选的一些例句,我个人觉得肌肉记忆和大脑的记忆是同等重要的。
在背完一本单词书后我通常会选择背词组穿插一下,这时候把背诵量缩小到一天一百或两百个。
个人认为光知道一个单词而不会运用是非常不明智的,词组不仅可以帮助更好的记住一个单词,对口语和写作帮助也非常大。
④联想记忆。
这是我摸索出来更好记住一个单词的独家秘方!举例,当你背apple 的时候,脑袋里可以同时想象一个苹果的样子。
发展到后期,我在背型男,肌肉,身材好,美颜等单词词组的时候脑袋里都是自动弹出吴彦祖的脸,和身体(笑)。
这些都是我刚开始背单词时记住的单词,到现在也不会忘记~觉得背单词很痛苦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PS.其实这次考英语的时候出了一点小意外,最后导致也没有发挥好所以成绩不是特别高。
到最后一小时多点的时候,我突然开始痛经,然后崩溃地发现忘记把止痛药带
上了,加上清华暖气真的太足了,我全程发抖冒汗,后期根本握不稳笔,再加上今年的新题型实在是一言难尽,弄得我花了起码四十分钟排序最后还是错了8分,大作文书写潦草,小作文字数还不够。
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同学一定要实地考察一下考场,穿合适的衣物,带上相关药物,做好一切准备。
四、专业课
具体的书目在之前的经验贴和推送里师哥师姐已经详细列出了,我就不赘述了,打开官网就可以查到,课外的书本和论文自己作补充。
由于大三没有出去交换,本想早点开始复习,以为终于结束了大一大二周周考试的宿命,结果难逃小语种奔忙的宿命,大三课特别多任务量特别大,所以只能从四月底开始先浏览一遍所有的专业课书籍,暑假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留在北京找了一份实习,每天通勤一共三小时,我就在地铁上看各种讲座,非常实用。
进入九月就开始系统复习了,估算了一下没有时间记详细笔记了,所以我对所有书籍都是提纲挈领地记笔记,尤其是政治学概论相关书籍,整理的都是思维导图,我个人觉得这样对加深理解和应试答题特别有帮助。
专业二需要重点提及一下。
大家可以看到我专业二考的不高,但其实这门课是我花时间最多的,因为涉及的科目太多了,不敢不管不顾。
今年的考题出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比如“外围现实主义”、“保护的责任”、还有不是最近发生但是与热点联系的
“九一九共同声明”等,和以往的考题还是有很大区别。
我个人认为吃透所有参考书目是必需的,但是往后只依靠背诵书本知识风险太大,因为出题不确定性逐渐增大,对知识面的考察还是比较广,在以书本为主的同时还是要掌握国际关系的各种理论,关注一下前沿理论和中国国内的政治变化,今年的考题很多还是和国内热点相关的。
对专业二,我先研究了清华的真题,然后九月十月主要是在看书和做笔记列提纲,十一月开始背诵名词解释,十二月开始整理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联系记忆。
在十二月我开始做真题,自己做了一套所有真题的答案,和《政治学原理》的课后题答案,因为2017专业一的考题就直接来自课后题原题,希望大家边看书也要边思考课后题。
五、复试
这个要重点说一下,因为我认为我能够顺利被录取,和我面试的稳定发挥还是有关系的。
今年由于社科院其他系进复试划的人数调整,给政治学(都收到国际关系学系下)的名额多了一点,所以复试线是370(前年和去年是390/380),一共7人进面试,最后只录取了3个,还是很残酷的。
不只是国关系,整个社科院我觉得都是宁缺毋滥地招人,有的系只划一个人进面试,如果一个人老师觉得达不到要求,宁愿不招生,今年空缺也不要。
也有的系宁愿走复杂的审查程序也要淘汰第一名,所以高分也不能放松对复试的准备。
个人感觉是没有性别歧视问题在的,整个流程也比较公平,其他学校不知道,可能清华确实也不缺男孩子吧(笑),还是要提高个人素养。
清华国关的总成绩是按照1000分打的,初试500分,复试500分(面试400,笔试100),面试是按照一百分给再乘四,分值特别大,所以初试尽管有15分甚至以上的分差,面试只要一个给90,一个人给95,分差20分就拉回来了,务必要重视。
今年和去年一样,面试前每个人在一个小屋子里有20分钟准备时间,有一篇英文文章,附一个英文问题,另外有一个中文的问题,这是面试的必答环节。
面试前通知带个人陈述之类的,但在面试前突然通知任何资料都不能带进去,所以我坐在小屋子里的时候快速调整了一下我的面试计划,需要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展现出个人的特长和优势。
第一个错误,我以为英文问题用英文回答,所以只花了五分钟泛读加概括,没有注意细节,所以在面试时老师突然让用中文回答问题,并问了细节问题时我不得不当场去文中找,提醒大家对具体的国家、时间线这些一定在读的时候要留意。
第一个正确判断,由于在英文文章花费的时间较少,我用了很多时间思考第二个问题,问题是有关美国的不安全感,我在准备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自己的答案一定要有依有据,所以每条都包含了具体的国关理论或者实例,结果面试时老师果然在我说完一句就步步紧逼问我,你刚才说的运用了什么理论,有什么依据,惊险刺激。
由于准备比较充
分,并没有在这个中文问答环节出纰漏或者与老师产生争执,老师们都比较满意。
希望大家注意的是,每个人的面试都是有时间限制和记录的,大概是20分钟多一个人,虽然学术争鸣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花费大量时间和8个资深的老师争执一个问题,会挤占自由问答时间这个展现你个人性格、学术经历、外语水平的时间,然后只给人留下一个争执的形象。
如果有不确定或者不能回答的问题,在尝试提出见解的同时一定要客观承认自己的不足,老师们不会过多为难和纠缠。
另外,面试现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我刚一进门突然被要求用法语作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在展开一段对话后老师突然让我用英语把刚刚说的所有话翻译一遍。
提醒跨专业的同学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专业基础,老师一定会问到你以前的专业和国关的联系。
我和同录取的同学交流中发现,清华国关的复试对外语能力还有口语语音水平还是非常重视的,应该每个人都被要求朗读了一段英文,我俩在读完后也幸运地得到了老师肯定的评价。
专业问答结束后老师们对我的学术经历、未来规划、特长展开提问,犀利也亲和,没有专业问答环节那么紧张了。
所以一年的准备时间中还是要注意自己英语口语的练习。
因为考研战线比较长,大家还是要注意身体,多加强锻炼,因为我常年有健身的习惯,大概保持着两天去一次健身房的频率,我觉得对后期减压和保持良好身心素质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大家有目标后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列一下计划,可具体到每周每月,然后执行,这样到最后不会慌乱。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感谢一路帮助我的老师、师哥师姐们,感恩,也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坚持自己所爱。
祝所有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