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体育教学原则第一节体育教学原则概述导入:请学生回答你组织一件事情要遵循原则吗?体育教学的组织需要原则吗?学生回答:要的。
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含义(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二)体育教学原则的含义从体育教学原则的上述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体育教学原则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体育教学原则是众多体育教学要求中的那些最基本的内容;(2)这些要求是最具有体育教学特征的那些性质;(3)实施体育教学时首先必须遵循这些要求,如果不能遵循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就不能称为好的体育教学,甚至不能称为体育教学。
(三)体育教学原则的形成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自从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后,人们一直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进行不断的探索。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探究其中的规律,久而久之,就形成今天我们提出的一系列体育教学原则。
2.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体育教学原则虽然都是人们制定的,但却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体育教学,无论是国内国外的体育教学,都有一些共同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们就是依据这些客观规律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的。
3.体育教学原则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教学原则是根据人们对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出来的,人们对于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受到人们认识水平的制约,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全面,体育教学原则将会不断发展完善,我们不能把体育教学原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应与时俱进地不断探讨和研究它。
教师问:体育教学对环境的要求能成为教学原则吗?可以讨论再回答。
二、一般教学原则体育教学的特点(一)一般教学原则一般教学原则是一般的教学条件下各门学科教学都应遵守的基本教学要求。
一般教学原则指导着体育教学原则,但是,一般教学原则又不能代替体育教学原则,因为体育教学有它特殊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活动。
这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的相同点。
由于每个学科在教育中担负不同的任务,因此,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之间还存在着区别。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学活动主要在身体活动中进行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是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身体活动进行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因此身体活动性是体育教学的最主要特点。
2.体育教学具有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性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环节,还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并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这是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也是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之一。
3.教学经常在相对自由的集体活动中展开体育教学是围绕着运动技能的传授来展开的,运动技能在相对较开阔的空间和特殊的体育器械上进行,有的运动项目还是小群体组合的运动(如篮球、排球等),这使得一部分运动技能的教学不能全班一起进行,需要在小组这样的比较自由的群体条件中进行;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动相对自由,运动技能学习还经常要依赖学生之间的相互观察、交流以及保护与帮助等。
因此体育教学在人际交流和合作方面与其他在教室中全班进行学习的学科有很大不同。
4.体育教学组织更加复杂体育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需要实施控制的因素较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运动技能,以及季节、气候、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等各种不同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因此体育教学比教室内的教学组织更为复杂。
对体育教学特点具有明确的认识,是合理制定体育教学原则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只有对体育教学特点认识得全面、深刻,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体育教学规律,进而构建出科学的、能够对体育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教师问:你认为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的特点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三、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一)体育教学原则是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学原则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最核心的要求,因为以体育教学原则来体现的教学要求具有很强的概括性、集约性,也更加生动和准确,所以体育教学原则也是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各级教学指导单位可以依据体育教学原则向教学的实施者提出明确的要求。
也可以说,体育教学原则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所不能破的底线要求。
教师问:请举一项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说明明确的教学要求?(二)体育教学原则是进行教学的工作思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涉及的教学工作很多,有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有对学生的调动与管理,有对教学条件的准备与优化,有对教学情景的组织与设计等等,方方面面,千头万绪。
但只要教师把体育教学原则铭记在心,就会有明确的工作准则和思路。
教师只要遵循了体育教学原则,他的教学工作就是正确的,就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反之,他的工作违背了体育教学原则就会降低体育教学效果,就会劳而无功。
教师问:你们辅导其他系科的广播操有何思路?(三)体育教学原则是观察体育教学的视角由于体育教学原则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教学是满足教学要求的状态,会呈现出合理的外部特征,而不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教学是不满足教学要求的状态,会呈现出不合理的外部特征。
因此,我们用各个体育教学原则作为“视角”和“焦点”,可以观察该教学的外部特征,从而来观察和评价体育教学的合理性。
换句话说,体育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否是可以从外观上进行观察的。
可以观察的和评价的教学要求可以作为体育教学原则,否则就不适合作为体育教学原则。
(四)体育教学原则是评价体育教学的标准评价体育教学也牵涉到方方面面,也有千头万绪,在实践中还经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
但只要我们用公认的“体育教学原则”,来评价体育教学时,我们就会有清晰和简明的标准。
四、体育教学原则的体系无论是一般教学原则,还是体育教学原则,一般都是由几个或十几个原则来构成的,教学原则的作用发挥也不是某个单一的教学原则所能完成的,这是因为教学涉及的因素和内容较多,归纳有困难所致。
但教学原则大概都是由以下五个主要的大因素来构成的,即政治因素与要求、学科体系因素与要求、学生发展因素与要求、教法学理因素与要求、教学工作因素与要求等。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概括完整、词义准确、意义明确、相互交叉少、指导性强、数量适当和便于记忆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才能发挥体育教学原则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以及体育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指导作用。
教师问:请举例说明多种教学原则的运用?第二节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本教材以体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增强体育教学原则的指导意义为侧重点,结合当前中国体育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提出中国当前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共7项,即: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
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含义和依据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依据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的规律而提出的。
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还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都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的大肌肉群活动。
科学的身体活动的过程是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过程。
因此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身体活动量。
但是,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活动量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宜。
这个适宜是指要与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相适宜。
过大的运动负荷不仅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反而会给学生的健康造成损害;而过小的运动负荷,则难以对锻炼学生身体和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发挥作用。
(二)贯彻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基本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1.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说到底,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为的是实现特定的身体锻炼和技能掌握的体育教学目标,不是为运动量而运动量,身体活动量是否科学,其标准也是教学目标是否很好实现。
教师既不能忽略运动量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决定性作用,也不能忽略各种特殊课型的需要而一味地追求一律的运动量或大运动量。
教师问:活动量的指标包括哪些内容?2.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要身体运动量的科学性既体现在学生的身体发展性,也体现在对学生身体的无伤害性,而这些都取决于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身体活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身体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了解学生身体发展的科学原理,了解各个运动的特点等,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时要“备好学生”。
3.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地安排身体活动量体育运动项目及其中的身体练习多种多样,有的运动量大,有的运动量小,有的运动强度大,有的运动强度小,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运动量的问题,要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必要的教材改造。
因为教学过程是“学习——练习——发展”的过程,教程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特点,因此,还要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很好地安排运动量。
教法是调节运动量的最方便的手段,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必要的。
如通过练习方法顺序的改变、分组的改变、运动强度的改变等调整运动量都是很好的方法。
要因人而异地考虑运动量本育教学中考虑运动量,首先要从学生的整体情况来考虑,然后还要进行因人而异的调整,教师要根据所了解的学生身体的强弱等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地安排运动量,要把整体要求和区别对待结合起来。
教师问:用什么方法来调节运动量在体育教学中效果较好?5.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和进行自主运动的能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锻炼原理和运动负荷以及运动处方等有关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判断运动量和调整运动量的常识,以便他们在自主性的运动中能够把握好自身的运动量,并逐步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一)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含义和依据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依据游戏的特性和体育教学中运动情感变化的规律提出的。
体验乐趣是人从事身体运动和体育比赛的重要目的,乐趣是体育的特质,通过体育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对运动乐趣的追求是必要和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