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偏方】过敏性鼻炎方集中医偏方】过敏性鼻炎方集翟德山 据《中医中药秘方网》文 整理编辑 2013-06-29 按 摩鼻部穴位治疗过敏性鼻炎冬季是鼻炎的高发季节,按摩鼻 部穴位可治鼻炎,也可缓解鼻塞,以下是按摩鼻部治鼻炎的 手法步骤,鼻炎患者不妨试试。
揉印堂:用右手中指指 于印堂穴 (印堂位于两川头连线中点 ),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 (眉毛内侧端 ),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 100 下。
点迎香: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 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 并点按各 50 下 (迎香穴位于鼻之两旁、鼻唇沟中,是治鼻塞之要穴 )。
搓鼻通:双手合掌,双手大鱼(目下 1 寸,承泣穴下 ) 各 50 下。
揉素:用右手掌心 按在鼻尖上 (素穴 ),逆时针方向揉 50 下,再用左手掌心按 鼻尖顺时针方向揉 50 下。
浴面:先将双手对搓,直到手心 发热,然后用双手指推搓面部,包括鼻、额、颊。
此外,捏 鼻、擦鼻翼可促进鼻部血液流通,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从而 达到通鼻窍之效。
健康提示:按摩鼻部穴位治疗过敏性鼻 炎和缓解鼻塞,效果很不错,鼻塞时揉之即通,过敏性鼻炎际近端放在鼻梁根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 50 下(鼻通位于鼻之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头 )。
啄承泣、四白穴: 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 (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劳宫穴 ),1 月后也可见效。
每天按摩4 次左右,平时没犯的时候早晚各一次,这需要坚持。
陈皮水防过敏-偏方秘方冬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此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很苦恼。
单味中药陈皮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预防鼻炎复发所致的鼻痒、流清涕等。
陈皮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实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熟的橘子的干燥果皮,由于人药以陈者良,故名陈皮。
陈皮气香,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皮中主要含多种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肌醇等有效成分,有抗过敏作用,能够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过敏的高发季节,可以每日选用陈皮6 克,加开水闷泡10 分钟后饮用,喝完可续水,至其味淡后嚼食陈皮。
需要注意,陈皮虽然原料是橘子皮,但是新鲜的橘子皮所含的药理成分与陈皮大不相同,因而所起的功效也不同。
所以不能用新鲜橘皮代替陈皮。
另外,市售的九制陈皮亦不能代替中药材陈皮,所以使用时还需要到中药店购买。
(吴彦佳)治过敏性鼻炎咳嗽荨麻疹中医方-偏方秘方组成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 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
功效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解除过敏。
主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各种过敏与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
用法将上药一剂入砂罐,取生水750 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至水沸,中火煎煮15 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再加开水600 毫升,水沸后煎煮20 分钟,约取汁300毫升,一二煎药混合后,分4 次微温服,每次服用150 毫升,每日1 剂,连用7~14 天。
方解过敏一词源于现代医学对当今临床众多疾病一种病因性诠释。
传统中医临证求因时可辨作风,或以风作主祟,而夹热夹寒夹湿夹燥;审证定位时以营卫气血与脏腑定位。
本方以营卫为位,风夹湿兼热为因,风热湿不和营卫为辨,立调和营卫,驱风逐邪为法。
方中桂枝辛温发表,解肌通阳,畅达卫气,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滋补营阴,二者相合,一酸一辛,一收一散,调和营卫,平衡阴阳,共为君药。
蝉蜕、僵蚕祛风轻透,助桂枝开启腠理之痹,调畅卫气之郁,炒乌梅酸甘化阴增营,生百部润肺敛营,辅白芍和营之力,四药相伍加强君药和营调卫之力,共为臣药。
地肤子、白鲜皮、白土苓祛风清热,解毒除湿,去营弱所生之热,燥卫郁所滞之湿,而为佐药。
炙甘草甘平,通脾胃,和中州,调阴阳,助卫气之宣达与营阴之内敛,是谓佐使之药。
诸药配伍,宗调和营卫之旨。
俾其辛甘化阳以助卫阳,酸甘化阴以滋营阴,启化源,资营卫,祛其风,除其湿,清其热。
加减鼻塞者,加少许麻黄、细辛辛开鼻窍;鼻痒者,加荆芥、蔓荆子疏风利鼻;清涕者,加苍耳、辛夷通窍止涕;脓涕者,加皂角刺、刘寄奴解毒透脓;久清涕者者,加肉桂、益智仁温肾敛津;咽痒喉痛者,加牛蒡子、木蝴蝶驱风利咽;咽痒而咳,加岩白菜、金荞麦解热利肺;咳嗽甚者,加矮茶风、肺经草祛风降气;皮疹红者,加石膏、白茅根清热凉血;皮疹湿者,加苦参、漏芦根渗湿解毒;皮疹痒者,加防风、紫荆皮祛风止痒;眨眼耸鼻,加全蝎、蜈蚣熄风止瘛;面黄苔腻者,加藿香、栀子清热醒脾;面白舌淡,加黄芪、黄精益气填精;面白舌淡畏寒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四川省中医药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
主要从事传统中医经典与临床研究,擅长治疗紫癜性肾炎、肾病;顽固性咳嗽与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体虚易感、多汗、厌食,消瘦;尿频、尿床,磨牙、湿疹等。
发表论文50 篇,撰写医学专著4 部,其中独著四大经典临床应用相关性著作加附片、生淫羊藿温阳祛风。
常克,男,1959 年生。
中医病证治验条辨》。
过敏性鼻炎中药治疗方法-偏方秘方1.鹅不食萆-100 克,研细末,将药棉放入凉开水中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入鼻中,双侧各30 分钟后取出,每天1 次。
治疗过敏性鼻炎2 .取纯鲜蜂蜜,用竹筷头儿蘸1—2 滴,身体仰卧床上,事先要清除鼻腔浊涕,把蜂蜜徐徐滴入鼻腔深处,静卧15 分钟。
治疗过敏性鼻炎3.选中成药:小青龙合剂,每次2 小袋,每日3 次,开水冲服,5天为1疗程,约需2—5疗程。
治疗过敏性鼻炎4.生黄芪30 —40 克,水煎服,代茶频频服用,连服8—20 天为1 疗程。
治疗过敏性鼻炎花曲柳根冶过敏鼻炎方-偏方秘方花曲柳根,白芍各15 克,桂枝、炙甘草各6 克,大枣6 枚,生姜2 克;水煎服。
每日1 剂。
6 天1 疗程。
(李贵)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偏方秘方患者武某,男,30 岁。
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 克先煎),桂枝10 克,葛根20 克,杏仁10 克,炙甘草6克。
2 剂,水煎服。
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
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
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 克,加用细辛3 克,白芷15 克。
3 剂,水煎服。
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大多数患者于20 岁前出现。
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5%鼻炎,效果良好。
按: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左右,近几年明显增加,多与体质有关,难以短期治愈。
笔者认为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
探究其发病机理,乃外感风寒,全身毛窍腠理闭塞,无汗则气不得旁达,气机郁闭即上壅,迫肺气逆于上则出现鼻塞、流涕。
时医多俱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太过,而喜用桑菊、银翘辛凉清热之属,寒凉郁闭,邪气留伏于鼻道而发。
此案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开毛窍;桂枝治上冲之逆气,同时助麻黄发散风寒;杏仁利肺气;甘草缓急迫,和中护正。
俾腠理毛窍开启,营卫调和,逆气下达,邪气外出,痼疾可愈。
全国名老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偏方秘方干祖望,全国名老炎的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可仅仅拘泥于肺脾肾虚与风寒侵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应仔细辨证,随证分型,依法立方,据方选药;对于肺经伏热者,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
中医,中医耳鼻喉科教授。
干老认为,肺经伏热是过敏性鼻过敏性鼻炎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属全身性疾病。
临床辨证多以肺、脾、肾虚或兼风邪侵袭为主。
干老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都有独到之处,他认为鼻炎主要分型为热伏肺经证、肺经虚寒证、卫气不固证、肾阳不足证等。
其中干老用清金法治疗鼻炎独树一帜,现介绍如下。
干老根据《东医宝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古今医统》“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景岳全书》“肺热则鼻涕出”及《辨证录》“金遇火刹成水”等理论,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过敏性鼻炎除了虚、寒之病因之外,肺经伏热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常见的原因。
因肺经伏热,邪热循经上凌鼻窍,可致鼻痒、喷嚏连连;肺经伏热,肃降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液泛滥则致鼻流清涕不止。
临床表现为狂嚏不止,对寒冷的刺激不太敏感,鼻涕呈淡黄色而清稀如水。
鼻粘膜可有充血现象。
一旦接触到煤气、香烟、热气等刺激时,即可马上发作。
舌质,红,体质好。
治当清肺泄热脱敏,常用代表方为清热脱敏汤。
常用药:桑叶、薄荷、蝉蜕、地龙、路路通、紫草、茜草、墨旱莲等。
病案一:蒋某,男,17 岁。
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已两年,发病多在春秋之际,症见喜寒而恶热;常见鼻衄(恶燥)。
检查:皮划过敏(类似划痕症,高凸而不红);鼻腔:粘膜正常,偏红,中隔两侧有轻度嵴突,舌薄黄苔,脉平。
辨证为禀质过敏,肺金偏热。
治取清肺凉金,佐以脱敏。
处方:桑白皮、地龙、墨旱莲、茜草、紫草、诃子肉、石榴皮各10 克,黄芩、蝉蜕各3 克,服药1个月,鼻之过敏症状均消失。
按:肺经伏热,上凌鼻窍,禀质过敏,欲令嚏息涕止,治当清肺经伏热。
故干老用清热脱敏汤治疗。
桑白皮、黄芩清肺热为主,茜草、紫草、墨旱莲凉血脱敏为辅,干地龙、蝉蜕脱敏,亦为干老常用之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药。
病案二:沈某,男,21 岁。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已3 年,大多在春秋两季为甚,症状十分典型。
检查:鼻腔(—)。
舌苔薄黄,脉平。
分析:肺经积热,循经上犯,当然喷嚏如狂。
《锦囊秘录》谓之“金叩乃鸣”。
治欲制其鸣,先当清金。
处方:桑白皮、山栀、茜草、地龙、紫草、乌梅、墨旱莲、诃子肉各10克,黄芩、蝉蜕各3 克。
二诊,经进药21 剂后,喷嚏减少。
停药之后狂嚏再度重来,而且鼻塞日趋严重。
检查:两鼻甲尚正常,但潴涕很多;鼻塞改善(在擤尽潴涕后有所改善;动后明显改善)。
分析:初诊以泻肺清金而获效,但彼秋今冬而且现在粘膜偏淡,情况已不同,治宜温通。
处方:桂枝、蝉蜕、甘草各3 克,白芍、红花、辛夷花各6 克,落得打、桃仁、地龙、鸭跖草各10 克。
服药7 剂后诸症消失。
按:肺经伏热,禀质过敏,常因暑热激惹而致,故取清金脱敏而取效。
秋冬之季,常易受寒而致腠理闭塞,经络不通,故而不可泥守清金,转而用温通之法,取桂枝汤,调和营卫,温肺开窍为主,辅以红花、落得打、桃仁活血通络,干地龙、蝉蜕脱敏,辛夷花通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