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掌握五种表达方式。

2了解几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一)知识储备: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
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
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一是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议论是
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感受,可出现在开头,总领全段、全文,可出现在中间,丰富内涵,也可出现在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

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补充:(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如《一双手》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二)、练习:
1、自选表达方式说话
2、阅读下边语段,然后答题。

文段一: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

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

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作用是
文段二:阅读下边语段,然后答题。

一进入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

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燎起几个水泡。

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文段三:
①爸爸出差归来,给我带回了两盒别致的小火柴。

②火柴盒的商标引人注目。

上面画着一个小女孩,长长的金发上扎着一根粉红的发带,两只明亮传神的眼睛真叫人喜爱。

她右手举着一簇鲜花,两只蝴蝶像是闻到芬芳的香味,在上面翩翩起舞。

我打开盒子,只见戴着红帽子的火柴梗一根根静静地躺在里面,头都朝着同一方向,别看它们现在这么“老实”,只要你抽出一根火柴,把它的头在火柴盒边上一擦,立即会“嗤”地一声,爆出火苗儿来,很快地从头燃烧到尾。

③火柴燃烧的时间虽然短,甚至可以说转瞬即逝,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少不了它。

要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特殊的场合里,火柴的作用可就更大啦。

在茫茫黑夜里摸索的路人要是有一根火柴点亮一支火把,不就可以避开许多危险,少走许多弯路?在荒山野岭中的勘探队员,要是有一根火柴燃起一堆篝火,不就可以驱严寒,得温饱?
④啊!火柴,谁说你生命短暂?那熊熊燃起的大火,是你的青春在闪耀!
⑤啊,火柴!我要大声赞美你,赞美你把光和热留在人间,哪怕自己化为灰烬!
⑥这是何等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啊!我们每一个青年,难道不应该像火柴那样,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的光和热吗?
1、从表达方式来看,材料中第①段是,第②段是,第④、⑤两段是,第⑥段是。

2、把第⑤段删去好不好?试简要分析后三段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一)、知识储备:
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

从描写的对象看,它包括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衣着、对话、行动、内心独白,即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从描写的方法看,有概括介绍或细致描绘。


描写的范围看,有整体描写、局部描写、特写。

(1)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作用: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突出其心理性格品质。

凸显中心。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
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

(2)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二)、文段阅读
文段一: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1、划线句连用四个“黑”字,有何表达效果?
2、第一自然段是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1、渲染了暴风雨来临之前阴沉天气和紧张的气氛。

3、环境描写。

写了天气恶劣,渲染紧张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段二: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①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②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
③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④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请根据提示分析选段中四个句子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①句是描写。

作用:
②句是描写。

作用:
③句是描写。

作用:
④句是描写。

作用:
文段三: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幅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

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

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从从弹起。

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

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她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她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她十分里的一分的!”
1、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上面两段文字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
是,属描写;一个是,属描写。

2、第一段文字从、来写黑妞。

3、第二段文字中写观众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