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大《法律逻辑学》机考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A.反证法——间接证明B.定义项——定义C.山脉——山D.大项——三段论2.“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D)。A.企业B.动产C.土地D.财产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D)。A.负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集合概念4."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A.正确的划分B.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C.错误的划分D.分类5."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B)。A.集合概念B.普遍概念C.单独概念D.负概念6.“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C.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D.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7.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C)。A.全异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8.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A.划分B.定义C.分类D.限制9.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A)。A.矛盾关系B.下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反对关系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A.逻辑常项B.语言表达形式C.变项D.思维的内容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定义是(D)。A.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B.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C.正确的定义D.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B)。A.普遍概念B.单独概念C.负概念D.正概念1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B)。A.等值的B.或然的C.必然的D.蕴涵关系1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C)。A.定义过窄B.定义用否定联项C.以比喻代定义D.定义过宽
15.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是A"、"有B不是A"均真,则A与B(C)。
A.真包含关系B.全同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16.“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B)。
A.选言判断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联言判断
17.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B)。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
18.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C)。A.概括错,限制对B.概括和限制都对C.概括和限制都错D.概括对,限制错
19.“这个抢劫犯一定是李鹏”是(A)。A.必然肯定判断B.可能肯定判断C.可能否定判断D.必然否定判断
20.“甲某可能不是盗窃犯”是(B)。A.必然否定判断B.可能肯定判断C.可能否定判断D.必然肯定判断
21.求同法的特点是(B)。A.去同求异B.去异求同C.寻异求同D.寻同求异
22."重工业是生产重工业产品的工业"这一定义是(C)。A.犯了"定义循环"的逻辑错误B.正确的定义C.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D.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3.如果(D),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A.A与B全异B.A真包含于BC.A与B同一D.A与B交叉
2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无产阶级"是(A)。
A.正概念B.集合概念C.负概念D.普遍概念
25."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这一判断可以理解为(D)。A.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B.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C.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D.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26.“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是一个(B)。A.联言判断B.选言判断C.规范判断D.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27."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共同的,可以推知,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主要目的。"这段话运用的是(D)。
A.剩余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求同法28.“他不但口才好,而且充当辩护人辩护得也好”是一个(C)。A.选言判断B.假言判断C.联言判断D.规范判断
29.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C)。A.有前件,必有后件B.没有前件,有后件C.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D.有前件,没有后件
30.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和"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C)。A.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都是集合概念
第2大题第3大题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CD)(2.00分)A.子项相容B.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C.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D.划分不全
2.“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BD)(2.00分)
A.单独概念B.集合概念C.非集合概念D.正概念
3.“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BD)(2.00分)A.单独概念B.负概念C.非集合概念D.普遍概念
4.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BD)(2.00分)
A.同一关系B.反对关系C.交叉关系D.矛盾关系
5.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AD)(2.00分)A.“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B.“中国”限制为“北京”C.“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D.“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6.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CD)(2.00分)
A.属种关系B.矛盾关系C.全异关系D.反对关系
7.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ABC)(2.00分)A.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D.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
8.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BC)(2.00分)
A.交叉关系B.同一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全异关系
9.“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AC)(2.00分)A.不相容关系B.属种关系C.反对关系D.交叉关系
10.“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AB)(2.00分)
A.先说内涵,后说外延B.关系定义C.性质定义D.发生定义
11.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AC)(2.00分)A.全同关系B.不相容关系C.A真包含于BD.A真包含B
1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ABD)(2.00分)
A.交叉关系B.全同关系C.全异关系D.A真包含B
13.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BD)(2.00分)
A.全异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全同关系D.真包含关系
1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BC)(2.00分)
A.A真包含B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全同关系
15.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BD)。(2.00分)
A.交叉关系B.同一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16.“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BD)(2.00分)
A.先从内涵,后从外延B.仅从内涵C.仅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
17.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ABC)(2.00分)
A.概括不正确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限制正确D.概括正确
18.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AC)(2.00分)
A.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C.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
19.“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ACD)(2.00分)
A.是单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