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课题】姥姥的剪纸【课时】第二课时【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12课就是《姥姥的剪纸》。

这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这篇教案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又让学生感受是如何写的。

也就是不仅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体会到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一些表达的技巧,从中学会学到必需的一些写作方法,真正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思路】本节课从欣赏姥姥的剪纸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并调动他们积累丰富的表示剪纸技艺高超的成语。

紧接着第二块呢就是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6段,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随后第三块的教学就是从姥姥对我爱的的一些细节中引入学习课文7—12段,感受浓浓的祖孙情,体会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块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拿出笔来,描绘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升华学生的情感!随文学习中还要不露痕迹地点出课文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学生能感受文中一些表达的技巧。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想欣赏姥姥的剪纸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一些剪纸)3、欣赏完这些剪纸,你能在横线上填一个成语来表达你内心的赞美吗?显示:姥姥的剪纸真是啊!(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二、学习课文1—6段,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课文中却没有用上我们说的这些成语,作者是怎么写的呢?2、现在就请你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1——6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读后交流:(三处)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A这段话中,你最关注哪个词?(“无所不能”)怎么理解?(没有什么不能剪的?都能剪什么?用什么来剪的?(两个“普普通通”显红色。

)B小结:这句话作者是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A姥姥剪的母鸡真的能下蛋吗?这是什么写法,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B你能扮演乡亲们,由衷地赞叹一下姥姥的剪纸技艺吗?学生读。

C这是通过乡亲们的语言从侧面夸赞姥姥剪的动物,其实姥姥是无所不能的,你能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

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通过对姥姥剪窗花动作的描写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B 想欣赏姥姥摸着剪的“喜鹊登枝”吗?梅枝与喜鹊的形象怎样?(生动逼真)大小疏密呢?(无可挑剔)。

让我们一起来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

显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是怎么练就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来回答。

显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自己文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一想,“总剪”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有准头”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姥姥总在剪呢?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A从这六个“剪”你读出了什么?B、正因为姥姥长年累月地剪,坚持不懈地练,所以姥姥的手都有准头了。

“有准头”是什么意思?(有分寸,有把握)从第六小节哪句话可以看出姥姥的手有准头?(出示)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姥姥心灵手巧,剪刀运用自如,就好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C、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些来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许多俗语就揭示了这个道理,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投影出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结:是呀,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坚持下去,一定会在这方面达到高超的技艺。

在“我”的刁难下,姥姥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借机告诉“我”做事要持之以恒。

姥姥多疼“我”呀!三、学习课文7—12段,感受浓浓的祖孙情,体会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过渡: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

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给小屯子带来了喜庆的气氛,还是连接我和姥姥情感的桥梁。

你瞧,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便用剪纸把我拴在了屋檐下,1、显示课文插图:出示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7——10自然段,品味屋檐下祖孙其乐融融的剪纸图,圈画出文中饱含温情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2、组织交流:重点是抓以下几个句子:A、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拴”在这里是吸引的意思。

姥姥为了安全着想,可见她对我的关心和疼爱。

)B、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这里牛和兔子分别代指姥姥和我,这句话表现了姥姥的慈祥、和善,疼爱小孙子,为了小孙子,任劳任怨。

)这一句话要重点指导朗读:亲切的反问的语气。

C、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一搂一夸,可见姥姥有多么地爱我,在姥姥的眼里,我是最可爱的孩子。

)这一句要读出夸赞的语气来。

3、小结:漂亮的牛兔剪纸传达着姥姥对我的关心和疼爱,课文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勾画出了温馨美好的画面,把祖孙间浓浓的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显示课文片段:“姥姥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机灵鬼”4、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5、引读课文第11自然段:我被姥姥的剪纸深深吸引住了,姥姥的爱如汩汩清泉滋润我幼小的心田,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

6、过渡:伴随着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沐浴着姥姥缠绵不尽的疼爱,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有这样的一幅:显示文字和图片: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指名读句子。

你能看懂这幅剪纸蕴涵的情谊吗?请你以姥姥的身份来说说这幅剪纸所表达的内容和情谊。

7、(钢琴曲《A time for us》响起)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连接的桥梁,是寄托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

所以,示课文最后两句话:“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了……我的心境与梦境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学生齐读。

8、师:姥姥对我是牵肠挂肚,我对姥姥也是魂牵梦绕,梦中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又会和姥姥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描绘我与姥姥在一起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显示写话练习:展开想象,从以下两个话题中选一个来描写我的梦境:A:姥姥剪纸卷:勤劳的姥姥忙完了家务活,用蓝布围裙擦擦手,又开始身心入境地剪纸了,只见……(提示:侧重于姥姥剪纸动作和剪纸样子的描写,表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B、祖孙情深卷:放假了,姥姥从村口把我迎回家,不等我休息就把我拽坐到屋檐下开始为我剪纸了,……(提示:侧重于姥姥和我的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9、指名读写的话。

10、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拴住我的心,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这么饱含深情的话语,我们要背诵下来,请同学们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

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整理修改课上写的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祖孙情深【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1-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文中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熟能生巧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最后当我让学生写写并读读作者的梦境时,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