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农村六校2016届高三第3次联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共 26题,每题2分,共52分)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A.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D. 西南方向2•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 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 沿海地区红树 林遭到了严重破坏北京时间2015年9月3日上午10: 00,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据此完成3〜4题。
3. 当阅兵仪式开始时,下列地区的华人和华侨能在白天收看电视直播A.伦敦(中时区) B .纽约(西五区) C .开罗(东二区)4.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超过二分之一 B .不到三分之一 C .超过四分之一 D右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完成5〜6题。
5•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 a 、b 两月分别是(A. 1月、2月 B . 3月、4月 C . 6月、7月 D . 11月、12月 6•在图示月份中()A. 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B. 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C. 三地昼长变化率在 a 月相等D. 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右图中MOF 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 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 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121416182022昼长/时6日,非70周的是 ()D .悉尼(东十区) .不到五分之一H 份A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 . 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C . MO为晨线D . 0时经线的经度为60°W&此时北京时间为()A . 6日12时B . 7日12时C. 6日24时D. 5日12时图中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
据此回答9〜11题。
9 •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A .①处吹东南风B .②处风速比①处小C •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D •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10•若图示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A. 地球距离太阳较近B. 我国正受台风影响C. 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D. 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11. 若图示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A .甲线表示集水线,乙线表示分水线B . 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C .①与②两处的海拔高度基本相等D .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为我国四地多年平均日照率月份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 据图推测,四地中()A. 各地日照率冬季差异最小B .哈密日照率高主要原因是纬度高C.北京日照率全年变化最小D.上海受"副咼”影响时日照率咼13. M地最可能是()A. 重庆 B .哈尔滨C.呼和浩特.拉萨F 图为“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晨线的组合图”14.该地区 ( )A .位于南半球B •该日昼长夜短C.图中河段有凌汛现象 D .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15•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A. 南部非洲的草原一片葱绿B. 塔里木河正值枯水季C. 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 北印度洋海水自西向东流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 强度日变化示意。
读图回答16〜17题。
16.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 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 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17.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B .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C .城市郊区由于人口密度小,没有热岛效应 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读后回答14〜15题。
热岛强度一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8.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和气温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 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20 21题。
20.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 B .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 .沼泽水 21.该流域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B. 东北地区C. 塔里木盆地D. 青藏高原F 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22〜23题。
22. 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 ②处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C. 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 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沿海向内陆的水平地域的差异23. 在a 、b 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B. 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18〜19题。
A .气压:④v ③v ①v ②C.气温:①v ②v ③v ④B. 气压:②v ①v ③v ④ .气温:④v ③v ②v ① 19.此季节 ( )A .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 C.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图示③地沿海吹西南风.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旳 40 30 20 )0 O降雨 Ut tnlFn}4000; 2000'0 ]0 20 30 40 50忙流深Jtr ( mm )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F 面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24. 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A .西风带控制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5. 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 .热带草原带 积雪、冰川带 B .热带荒漠带 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 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 26. 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光照D.地形二、综合题(三大题,共 48分)27.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 浊不混。
(1) 简析河流在A 、B 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4分) (2)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角度简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原因(8分),完成24〜26题。
JIC* 包(3)简要说明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
(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和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为图中甲地(海拔1 800米)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质成因的差异。
(4分)(2)据表简述图中甲地的主要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3)比较维多利亚湖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6分)29.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JMr總£水晖}十卄―护拄河濃*申、卜榔帯卉比觸洋沙£♦主覺植市* ----- - 国Hit I山I* C 国章赴因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 —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 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6分)(2)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庐江农村五校2016届咼二第3次联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二、综合题(三大题,共48分)27. (18 分)(1)A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沟谷地貌(2分);B处河流水流平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谷冲积平原(2分).(2)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资源不丰富(2分);地处平原,不利于建大坝(2分);地质条件不稳定(2分);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2分)。
(3)泾河虽从黄土高原流下来,但它已经切到了黄土下的基岩上,所以河水是清澈的(2分)渭河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分);加上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2分)。
28. (16 分)(1)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2分);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2分)(2)特点:年温差小(1分);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1分);原因:地处赤道附近(1分);海拔较高(1800米)(1分);7月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带来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多(1分);1月受来自大陆的东北风影响,降水少(1分)。
(3)西岸多于东岸(2分);理由:无论是东南风还是东北风到达西岸前有经过湖面的增湿作用(2分);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分)29. (14 分)(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2分)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2分)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分)(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1分);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1分)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1分)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1分)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1分)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1分)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1分)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分)命题人:陈清泉审题人:刘传根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