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_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_导学案

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 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 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 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 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 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 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 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⑴天安门 ⑵









三、理清说明顺序
⑴你是如何准确地找出文章的行踪路线的?(请从文中找出这样标志性 的词语)
⑵由此得知: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⑶回顾关于“说明顺序”的知识:
四、填写故宫示意图 【学习提示】按照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书后P114页的“故宫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3、知识点巩固:介绍建筑物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2)为什么叫故宫?
(3)故宫以前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4)你知道故宫的历史价值和它的来历吗?
课堂探究
一、我来当导游 【学习提示】以导游的口吻朗读全文,要求有开场语,有结束语。
开场语: 结束语:
二、理清路线图 ⑴跳读课文,自主探究。
⑵组内讨论:故宫路线图。
⑶全班交流——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我来归纳“故宫路线图”:
第一课时 课 前 自 学
一、资料助读
1、有关作者: 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当代作家。笔名黄 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 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 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 城》、《故宫博物院》等。 2、故宫资料: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 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 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 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 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 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保和殿顶为重 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 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五、妙笔生花,学以致用。
请你以最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我的校园”,写一小段导游词。
6段:1、太和殿的装饰以什么为主?
2、对龙的描述有多少次?齐读写龙的句子,思考:为什么详 写“龙”?
3、第5、6段之间采用了什么顺序? 7段:
强调太和殿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8段:7、8段的说明有何作用?
(二)合作探究
过渡语:在全文的说明中作者注意了选材的详略。看看太和殿部分有没
有详写段落?(
段)
二、梳理结构
【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说出这篇 文章的结构层次。
1、 故宫总体上分为哪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
2、 在结构上哪一段起到了分界、枢纽的作用?
3、 文章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哪几段?你能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吗?
这部分在结构上属于? 我来归纳全文结构:
一、回顾旧知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前面我们学习了《故宫博物院》一文,简单 回顾一下: (1)本文的体裁是?
(2)说明对象是?
(3)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4)全文结构是?
(5)故宫的总体特点是?(18个字)
二、研读太和殿部分
请你以导游的口吻来读太和殿部分,读的时候请注意两点: 【朗读指导】 (1)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自豪大气、抑扬顿挫 (2)读的时候别忘了思维的跃动,要带着问题去读:
太和殿部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自主探究
【学习提示】
请以“太和殿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
。”的句式来评说太和殿的特点。 可能研读的问题有:
5段:1、说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
2、说明方法及作用: ⑴列数字: 特点: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数字说明。 作用:使说明语言准确、严谨、具体。 ⑵作比较 标志词:在说明中用到比、比较、一样、相同、不同、最等字眼时, 一般可以考滤是作比较。 作用:使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明鲜、突出。 ⑶摹状貌 特点:相当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即对人、物或景作生动、细致的描 绘。 作用: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段是从哪两方面介绍太和殿的?概括地说第5段是从哪个角度写太 和殿?
(二)齐读16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提示】 1、这么精美的建筑群,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 晶啊!我们应该同作者一样怀揣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文中哪句话能让我们一下就读出这样感情?
3、结尾一段有何作用?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说明方
法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合作探究第 段
【学习提示】1、指出说明顺序,画出方位词。
2、使用这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3、找出介绍内部装饰的两个立足点(观察点)。
【方法交流】谈谈你们小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先组内交流,然后四人
共同分工进行全班汇报。
三、研读其他建筑
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三、研读一、三部分
(一)学习1、2段,了解故宫概况与全貌。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来首都北京观光的游客去游览故宫博
物院,你想先介绍些什么呢?调动一下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提示】整体印象:
整体布局:
故宫特点: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 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二、自学检测
1、字音字形
磬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鎏金 玉玺
嫔妃 湛蓝 傀儡 翊坤宫 修缮 诏书 攒 额枋 上谕
矫健 矗立 檀木 重
屋顶
2、解词 ①井然有序:
然不同 肃 ②玲珑:
③湛蓝: ⑤迥然不同:
三、课前准备
④肃穆: ⑥悠扬:
【学习提示】 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题展开交流,要求解决: (1)故宫在北京的什么地方?
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 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 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 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 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 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 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 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 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 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 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2、简谈中和殿和保和殿。 重点研读说明方法:
3、着眼与全文,理解详略。
四、归纳小结、谈收获。
1、同学们以独特的视角评说了太和殿,现在就让我总观太和殿来看看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和殿的?说明顺序怎样?
我来归纳:
2、谈收获:这篇文章内容远不止这些,现在同学们静想一下,这节
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提示“写法”)
紫禁城全貌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 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 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
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 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 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 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主备人:李世杰 班级: 姓名: 2014.12.8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 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 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方法】 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