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2017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第二部分教学基础知识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并用2B.铅笔填涂在答案卡相应的位置上(本题70小题,每小题0.6分,共42分)。
36.从教育有史以来,除()以外,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B.西周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36.【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育没有阶级性。
进入奴隶社会之后,教育与生产劳动出现了分离,出现了阶级性。
37.“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
持这一主张的是()。
A.经验中心课程理论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37.【答案】A。
38.墨家提倡“言必行,行必果”。
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8.【答案】C。
39.蔡元培认为“五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
A.军国民教育B.实利主义教育C.世界观教育D.公民道德教育39.【答案】C。
40.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B.等级性C.制度化D.专门化40.【答案】B。
解析:在隋唐时期,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都已经十分完备,学校齐全,体系完整。
唐朝建立的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和广文馆,把唐朝学校教育推向了鼎盛时期。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和七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其他子弟要进入地方官学或实科学校。
至此,封建教育制度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形态,具有较为明显的等级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B。
41.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41.【答案】A42.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与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是()。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42.【答案】A。
解析:综合课程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题目中课程将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属于综合课程。
43.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的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3【答案】D。
解析: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是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教育起源说。
所以本题选D。
44.“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的经验和生活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否则不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动机,也就不能有自发的活动。
”这种观点属于()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答案】B4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45.【答案】D。
46.“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46.【答案】B。
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它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
47.从()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A.课程的组织核心B.课程的存在形式C.课程管理制度D.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47.【答案】C。
解析: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8.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8.【答案】A。
49.“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49.【答案】B。
解析:杜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改造。
其中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体现了杜威关注的是正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及儿童生活的关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子形式,学校的生活应该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生活应该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0.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最大分歧是()A.是否分科B.是否过细分科C.是否传授知识D是否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答案】B51.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51.【答案】A。
解析: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和教育的科技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
如题干所述,强调的是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2.让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照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教学模式是()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C.发现教学模式D.程序教学模式【答案】C5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
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3.【答案】C54.美国课程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A.课程内容B.教学方法C.课程目标D.教学评价54.【答案】C。
解析: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55.某语文老师讲《颐和园》这一课时,播放了一段颐和园游览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的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55.【答案】C。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三大类。
题干所述为模象直观的运用手段。
56.我国古代的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心”,这种观点属于()。
A.外铄轮B.内发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实践论56.【答案】B。
解析: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如孟子的“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认为“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57.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的作用的是()。
A.“庶、富、教”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C.“有教无类”D.“学而优则仕”【答案】A58.“学生如同泥巴,能否成型依赖于老师的塑造。
”这个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A.可塑性B.能动性C.发展性D.向师性58.【答案】B。
59.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道尔顿制C.复式教学D.班级授课制59.【答案】A。
解析:个别教学制是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60.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原则B.教育规律C.教育任务D.教育目的60.【答案】D。
解析: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体规划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6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外教育()。
A.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C.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D.有利于发展学习智力,培养学生能力61.【答案】D。
解析:课外校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62.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A.程序性教学B.启发式教学C.发现式学习D.掌握式学习62.【答案】D。
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
63.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
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中间型学制C.双轨制D.分支型学制63.【答案】C。
解析:双轨学制以英国为代表,法国、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64.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性差异评价64.【答案】B。
解析: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标准参照测验。
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测验,即按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测验成绩直接反应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故此题选B。
65.我国学校的各班级中,一个班通常被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班级中有班委,有小组长,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科代表。
这表明()。
A.班集体有共同的目标B.班集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C.班集体有共同生活的准则D.班集体中有一定的心理氛围65.【答案】B。
解析:班集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我国由于学生规模和人数的原因,这一点通常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一个班被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有班委和小组长,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科代表,在班级中还有团队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