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妆品常见违法行为及相应法律后果

化妆品常见违法行为及相应法律后果

指(趾)甲化妆品名称中可使用保护;美化;持久等词语。
芳香化妆品名称中可使用香体;怡神等词语。
26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特殊用途化妆品: 名称可使用与其含义、用途、特征等相符的词语。 •《关于化妆品产品备案管理相关违禁词语通告》
27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3、化妆品标识的其他规定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化妆品标签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并注明生产企 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生产 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
•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应当注明批准文号。
•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说明书上应当注明使用 方法、注意事项。
•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 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12
(一)化妆品非法生产行为
5、注意
•生产的产品超出许可范围的,按未经许可生产化妆品论 处。化妆品生产许可范围分类: •发用类:包括洗发、护发、养发、固发、美发类化妆品。 •护肤类:包括膏、霜、乳液、化妆用油类等护肤化妆品。
•美容修饰类:包括胭脂,香粉类、唇膏类、洁肤类化妆 品,指甲用化妆品类、眼部用化妆品类。
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 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 五万元以上的。
19
(二)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
5、未达到追诉标准的情形 •按《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五条、二十 七条、二十八条,《特别规定》第三条、四条, 以及《打假条例》相应规定予以处罚。 •主要包括:没收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责令停产或吊销许可证。
(二)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 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11
(一)化妆品非法生产行为
4、未达到追诉标准的情形
•按《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四条、《特别规定》 第三条和《打假条例》相应规定予以处罚。 •主要包括:处以没收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 令停产。
(二)造成他人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致使他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 亡的;
(四)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18
(二)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化妆品不构成生产销 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化妆品罪的案件,符合以下 情形,应予以移送: 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3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6、案例 •“鼻螨清A+B”产品包装上标示“【产品功效】 用于各型酒糟鼻、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红鼻 头、毛孔粗大、鼻部红斑、丘疹、脓疱、毛细 血管扩张、红血丝、发红、发亮、发痒、鼻赘 等”。 •表明该产品能够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对于脂溢性皮炎、丘疹、脓疱等疾病及其表现 症状具有治疗的作用。
3
一、专项行动背景
省局行动方案要求,各级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 法规规定,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
•一律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
•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并报国家总局吊销相关产品许可证明文件;
•涉及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封存、下架、责令企 业召回并监督销毁。
4
二、化妆品常用法规与政策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实施细则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 规定》(下称《特别规定》) 《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 (以下称《打假条例》)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命名规定》、 《化妆品命名指南》及《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 用标签》 《关于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 (以下称《通告》)
28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 •还应标注化妆品成分表、生产地址、内装物量 (净含量); •如含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和含有某些特定成 份的,必要时增加标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使用条件。
29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六条 化妆品标识不得 标注下列内容:
14
(二)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
2、化妆品常规检验项目 •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主要 检验项目:汞、铅、砷、菌落总数、粪大肠菌 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 酵母菌(香水类、发胶等以乙醇为主要原料只 作甲醇含量检测;染烫类化妆品不作微生物指 标检测)。
15
(二)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 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10
(一)化妆品非法生产行为
•第七十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 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 案追诉:
(一)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2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绝对化:特效;全效;强效;奇效;高效;速效;神效; 超强;全面;全方位;最;第一;特级;顶级;冠级; 极致;超凡;换肤;去除皱纹等。
•(2)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
医疗术语:如处方;药方;药用;药物;医疗;医治; 治疗;妊娠纹;各类皮肤病名称;各种疾病名称等。
16
(二)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
4、追诉标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生产不符合卫生标 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 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 以下罚金。
17
(二)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 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二十四条,[生产、 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八 条)]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 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 立案追诉: (一)造成他人容貌毁损或者皮肤严重损伤的;
20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1、化妆品标识的定义: 用以表示化妆品名称、品质、功效、使用方法、 生产和销售者信息等有关文字、符号、数字、图 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包括粘贴、印刷在销售 包装上及置于销售包装内的说明性材料。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化妆品
•(8)其他误导消费者的词语
25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化妆品名称中可宣称用语 •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发用化妆品名称中可使用祛屑;柔软等词语。
护肤化妆品名称中可使用清爽;控油;滋润;保湿;舒缓;抗 皱;白皙;紧致;晒后修复等词语。
彩妆化妆品名称中可使用美化;遮瑕;修饰;美唇;润唇;护 唇;睫毛纤密、卷翘等词语。
与产品的特性没有关联,消费者不易理解的词意。 如解码;数码;智能;红外线等。
•(5)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
“裸”字用于“裸体”时属庸俗性词意,不得使用; 用于“裸妆” 时可以使用。
24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6)已经批准的药品名,如肤螨灵等 •(7)外文字母、汉语拼音、数字、符号等
表示防晒指数、色号、系列号的,或注册商标以及 必须使用外文字母、符号表示的除外;注册商标以 及必须使用外文字母、符号的需在说明书中用中文 说明,但约定俗成、习惯使用的除外,如维生素C。
31
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 其限期改正。 •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根据《实施细则》 第四十六条,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30天以内的处罚, 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2到3倍的罚款的 处罚。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三十一条、三十三条 规定的处罚均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 以下罚款。 •违反有关广告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1)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的内容;
•(2)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 •(3)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产品名称; •(4)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30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化妆品标识 中除注册商标标识之外,其内容必须使用规范中文。 使用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文的,应当与汉字 有对应关系。 •第二十二条:外文字体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化妆 品包装物(容器)的最大表面的面积小于10平方厘 米且净含量不大于15克或者15毫升的,其标识可以 仅标注化妆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净含量,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
8
9
(一)化妆品非法生产行为
3、追诉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 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六十九条,假冒注册商标案(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 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 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化妆品生产、销售 常见违法行为及法律后果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执法分局
2014-10-10
主要内容
2
一、专项行动背景
根据《广东省2014年度化妆品安全专项整治行 动工作方案》(下称:省局行动方案)要求, 利用六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在重点区域开展打击非法生产、非法添加、非 法标签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全省范围内开 展规范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秩序专项工 作,有效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消费 者权益和安全。
21
(三)化妆品非法标识行为
2、化妆品的命名
•应符合《化妆品命名规定》及《化妆品命名指南》
•禁止使用下列内容:
•(1)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 虚假:化妆品中只添加部分天然产物成分,但宣称产品 “纯天然”; 夸大:“专业”可适用于在专业店或经专业培训人员使 用的染发类、烫发类、指(趾)甲类等产品,但用于其 他产品则属夸大性词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