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湖公园梅花馆陈展解说词梅花清贞雅逸、幽峭超然、气韵清香、冰肌玉骨。
严冬时节,它凌霜傲雪,卓然开放。
“识得梅花是国魂”,梅花备受推崇和敬重。
梅花那宁折不弯、坚贞不屈的品质与不畏艰难、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以及由此衍生出来“清气”、“骨气”、“生气”,凸显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永不言败的民族气节,成为人们在追求人生理想时的参照与坐标。
首先进入序厅。
序厅采用了半景画手段处理,用梅花格做窗景,远处是苍松翠柏,中景为竹子,近景为梅花,整个画面生机勃勃,衬托梅花不畏寒霜,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是展厅的第一部分识梅梅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冬末春初先叶开放,花瓣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它神、态、色、香俱居上乘,是传统的观赏植物。
这是展出的是梅花栽培梅树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数千年,据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元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人在单纯采收野梅果实应用阶段主要应用方式有二种,一为用酸梅果子祭祖,二为在羹汤制作中调味。
这张照片是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果核。
它说明在人类远古的石器时代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期),梅果就是人类的食用之物。
这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图的梅核;湖北荆州博物馆出土的梅核。
又说梅花分类梅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它喜阳光,耐干旱和寒冷。
梅花品种已达300多个,分为3大种系、5大类别、l8个花型。
这是梅花品种图。
真梅种系。
杏梅种系。
樱李梅种系。
梅花的根因繁殖方式不同分为两大类,一是采摘梅、桃、杏、李等果实,用其种子播种做砧zhēn木而后嫁接培育梅花后代的实生根系,二是用梅枝扦插、压条生产的梅花苗木的自生根系,也叫茎源根系。
梅花的主干及大枝多呈黑褐色、紫褐色,有深浅不一的纵驳纹,按生长姿态有三种类型即直枝、垂枝、曲枝。
梅花有定芽和不定芽,并且茎尖有“自剪”习性。
梅花的花芽和叶芽常混生,有一芽一叶、一叶三花、一叶四花等。
梅花的叶为单也互生,叶片多卵形、阔卵形等。
叶的大小、形状、色泽等是识别梅花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梅花的花是我们栽培和欣赏的主要对象,也是区分品种的重要标准。
它有花梗、花萼、花托、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有单瓣、复瓣、重瓣之分,有红、粉、白等色彩之别,还有碟、碗、台阁等态势的不同,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
在梅花品种中,雌蕊发达的一般都结果。
梅果为核果,球形、卵形、阔卵形,味酸,梅核为粘核。
再说梅花种植梅花的种植包括种子播种繁殖、嫁接、扦插繁殖、压条繁殖、组培繁殖等。
这是梅花分布图这四幅照片介绍的是四大赏梅佳处这是武汉东湖梅园,为全国四大梅园之一,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这是罗田野梅。
专家考证认为,罗田是野梅的原始产地,是梅花的自然分布区。
这是黄梅晋梅。
晋梅在黄梅县蔡山镇江心寺,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
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
据《黄梅县志》记载,晋梅已有1600岁高龄,至今生长不衰。
这是遗爱湖公园红梅傲雪景区的梅花,就在馆外。
以下这三个图版展示的是早花品种,中花品种和晚花品种。
这里介绍梅花盆栽。
梅花是重要的盆景树种,梅花树桩通过劈干或提根,配以紫砂古盆,点以峰石,敷以苔藓。
其造型苍劲典雅、骨干清秀、曲欹多姿、疏影横斜,更具自然乐趣。
展馆大厅的这两个立柱上,镌刻的是苏东坡咏梅的诗句。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邾城山下梅花树腊月江风好在无争似姑山寻绰约四时常见雪肌肤一枝价重万琼琚直恐姑山雪不如尽爱丹铅竞时好不如风雪养天姝虽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谁赠楚江枝旋倾尊酒临清影正是吴姬一笑时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腊酒诗催熟寒梅雪斗新杜陵休叹老韦曲已先春进入展厅的第二部分品梅在梅花的栽培和观赏过程中,人们赋予梅花崇高的文化象征,促进了赏梅、艺梅的兴盛,梅花的人文精神得以形成,以此衍生的梅文化涉及到各个领域。
第一组东坡与梅苏东坡在黄州爱梅、植梅、咏梅、画梅,诗人借“梅格”来体现自己的人格。
在《忆黄州梅花五绝》中:“邾城山下梅花树,腊月江风好在无?”表达诗人对黄州梅花的挚爱之情。
这是苏轼黄州时期书法作品--梅花诗帖,它是根据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品的拓片,用河南青石镌刻复制。
诗文是:春来空谷水潺潺,的砾梅花草棘间。
昨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这是苏东坡黄州时期书法作品--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
共12行,计255字。
这里展示的场景是东坡、徐君猷与岁寒三友的由来。
岁寒三友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也就是公元1080年,大文豪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
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
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
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
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
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
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这里展示的是名家画梅自古以来,梅花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对梅花风骨风貌的描绘,表达人们追求向上、顽强进取的心态,因而受到历代民众的喜爱。
留下不少传世佳作。
下面介绍展出作品。
宋徽宗赵佶的腊梅山禽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
宋代画家杨无咎的四季梅花图。
纸本,水墨,纵37.2 cm,横358.8 cm。
南宋画家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代画家王冕的南枝春早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心尺寸:151.4 x 52.2 cm掛轴尺寸:200 x 64.3 cm。
南宋画家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冰姿倩影图。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寅的梅花扇面。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徐渭的墨梅图。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墨梅。
他号八大山人,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
再讲名家咏梅古往今来咏梅花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行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这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这一组展示的是梅之雅器。
梅花象征高洁坚强、传春报喜、五福临门,是我国民众喜爱的吉祥图案,广泛运用于瓷器、年画、窗花、剪纸、刺绣、木雕等器物上。
这一组展示的是梅之药食商周时期,人们就以梅果、梅干制作汤羹。
梅自古入药,《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梅的果实、核仁、叶、根的性味与药效。
这里有梅果、话梅、糖青梅、渍梅、梅干、梅酱、梅脯、陈皮梅、酸梅汤、梅仁梅花馆的结束语古往今来,仁人君子、高人隐士以梅花自况,通过梅花表达自已的理想、追求、感悟与志趣,留下了众多的文学、绘画作品。
种梅、植梅,以梅为业,赏梅、咏梅、艺梅、画梅,构成了中华梅文化。
梅花具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高尚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有着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傲骨冰心的坚贞气节,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
虽然都是梅树。
但是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梅花是观赏梅。
果梅为蔷薇科李属(PrunusL.)植物。
亦称青梅、梅子、酸梅。
梅花(春梅)是蔷薇科梅属植物。
是我国传统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