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系统精选习题解析1.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乙,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丙,则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B.能在图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D.图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解析】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应该是核糖体即图中的②,A错误;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有关,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因此在图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亮氨酸,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B正确;甲中a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b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C正确;丙中d曲线的膜面积减少,故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D正确.故选:A.2.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①叶绿体的基粒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2013山东,1D)②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未体现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2013天津,1A)③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2012广东,1D)④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2011江苏,2C)⑤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成分的更新(2010山东,5B)A.一项正确B.两项正确C.三项正确D.四项正确【解析】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提供场所,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分布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①正确;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使洋葱表皮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该过程不涉及信息传递②错误;变形虫和草履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都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但细胞功能不同,它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③错误;1.内膜上附着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蛋白质).2.线粒体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且有氧呼吸中许多酶都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增加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3.膜的组成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均匀,所以内外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差不多,但是膜内有许多呼吸作用所需要的酶,酶本质是蛋白质,(依附在膜上)所以蛋白质含量较高,膜内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
④正确;溶酶体执行功能就是对胞吞的大分子物质,进行分解。
溶酶体内有大量的酸性水解酶。
胞吞泡的膜会和溶酶体的膜发生融合。
所以,就会更新溶酶体的膜。
⑤正确。
故选D。
3.右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解析】据图分析,该跨膜运输方式中需要载体,并未需要能量,故为协助扩散。
物质跨膜运输中,载体具有专一性,图像中,载体既能运输葡萄糖故不能运输蔗糖,A选项错误。
海带依靠积累无机盐离子提高渗透压,故吸收碘离子为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主动运输吸收碘离子)与图像不符,故B 选项错误。
当胞内、胞外葡萄糖浓度相同时,会达到动态平衡,即会发生饱和,C选项错误。
协助扩散为顺浓度梯度,D选项正确。
4.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A.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B.如果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C.如果X(氧气除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被动运输,则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D.如果X是脂溶性的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差呈正相关;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小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答:自由扩散与细胞内外浓度差呈正相关,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A正确;如果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正确;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无关,C正确;由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脂溶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自由扩散,D错误.选:D 5.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依靠膜上的钠—钾泵维持的,如图所示,每消耗1分子的A 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B.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钠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钾也为逆浓度梯度运输D.该过程会使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解析】根据题干信息,Na+和K+出入细胞的过程均消耗ATP,均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的过程。
A正确;细胞内的钠离子可与该酶结合,并运出膜外,随之将钾离子从膜外运至膜内,在这一过程中要消耗ATP.每消耗一分子ATP,向细胞内运输3个钾离子,排出2个钠离子.所以钠为逆浓度梯度,钾为逆浓度梯度.C正确;由于运输过程中Na+-K+泵上每次携带Na+和K+数目不等,故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D正确;并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及磷脂分子是运动的,即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此过程还说明细胞能够选择吸收K+而排出Na+,即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B错误,故选B。
6.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中,当兴奋传到上一个神经纤维末梢时,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被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真核细胞核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转录形成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正确;溶酶体中含有很多水解酶,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及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O2属于非极性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D错误.故选:D.7.(2013·高考浙江卷)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1)K+140.0 3.0 Na+18.0 145.0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解析】主动转运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能量和载体。
由图中离子浓度可知,K+进入细胞和Na+排出细胞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故选D。
8.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2013全国Ⅰ,3C)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2012广东,1B)C.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2011北京,3B)D.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2013福建,1B)【解析】主动运输过程除了需要载体外还需要能量,能量是由活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提供的,只有活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葡萄糖无论是以主动运输还是以协助扩散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氢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内,C错误;VLDL是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外,D错误故选A。
————————4.下列细胞内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各种膜)上的是A.DNA复制 B.暗反应C.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D.氨基酸脱水缩合【解析】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A错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属于光反应的一个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C。
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解析】生物膜是细胞内外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膜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的,有的膜还有糖蛋白。
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有直接和间接的,生物膜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就是因为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表面糖蛋白,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淋巴细胞就能对之进行识别,区分“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发生免疫作用。
分泌蛋白的合成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的参与,高尔基体与来至内质网的小泡结合,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其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因此高尔基体的膜要不断更新。
而生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的阶段,比如,衰老的细胞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所有只有A是错误的。
6.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下列关于结核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解析】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在细胞内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C正确;结核杆菌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没有除核糖体以外的的细胞器。
通过这一点排除ABD三项。
7.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休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解析】1、结核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2、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定向选择的结果.3、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受刺激成为浆细胞.解答:结核杆菌为原核生物,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不具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A错误;结核杆菌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是自然发生的,是不定向的,不是抗生素诱导的结果,B错误;在特异性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感染结核杆菌后,突破了机体的前两道防线,主要依靠特异性细胞免疫将其消灭,D正确;故选:D.8.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