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
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企业在世界的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0000多个分支企业。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也迅速壮大。
200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45.4亿美元,占总存量的4%。
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3172.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对外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量的5.6%,中国1.3万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6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①2 跨国经营主体特点2.1 所有制分布从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来看,中国制造业跨国经营主体构成正在经历着从国有企业主导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变化趋势。
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这就决定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境外投资微观企业主体必定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股占控制地位的国有企业②。
虽然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目来看,近年来国有企业所占比例在下降。
但中央直管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约占80%以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民营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我国民营企业产值所占份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上升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的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民营企业的出口创汇迅速增加,由改革开放初期几乎为零发展到2005年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高达77.8%。
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力不断增强,虽然在投资金额存量上国有企业继续领跑我国对外投资业务,但按新增对外投资企业数计算,民营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2005年,在我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民营企业在总体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4%,在2006年新批对外投资企业中,浙江省的90%以上,江苏省和福建省的65%以上均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在工业制造业与分销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占据主导地位。
2011年民营企业进出口500强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2511.53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9%;其中,进口总额为1472.84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总额的8.45%,出口额为1038.69亿美元,占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的5.47%。
2011年民营企业进出口500强进出口总额比2010年的1714.71亿美元增长了46.47%,其中进口额比2010年的1472.84亿美元增长64.04%,出口额比2010年的816.845亿美元增长了27.16%。
④2.2 规模分布从跨国经营主体规模的结构上看,当前大多数我国制造业跨国经营企业的规模都不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中平均投资额低于发达国家海外投资项目的平均投资额(600万美元),而且也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投资水平(450万美元)。
⑤投资规模偏小,不仅自身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效益,而且竞争力较弱难以与其他跨国公司抗衡。
不难看出,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的数量、规模与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投资的发展趋势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3 跨国经营的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仍然集中于加工制造业领域。
从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看,加工制造业20.7亿美元,占6.2%,主要分布在纺织业、造纸及制品业、木材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
⑥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75亿美元,主要投资于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⑦,高科技产业投资有所上升,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国内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纷纷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欧美信息渠道多、信息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及时跟踪国际科技最新动态,直接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从2009年开始,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从行业分布上呈现出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趋势,对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投资有所增加,新建了若干高科技企业。
但从总体上讲,中国目前在海外投资企业中高技术企业的比率还很低,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
4 跨国经营区域分布4.1 跨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特点一般认为,跨国投资在其发展的初期,通常是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选择那些相邻或相近的区位开展投资活动,这不仅可以消除“心理距离”,而且容易产生文化认同感,从而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反映了这一就近投资原则。
但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规模扩张,其投资的区位格局也不断地发生变动。
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重点由港澳、北美向亚太、非洲、拉美、东欧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多元化的对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全球71%的地区,其中亚洲和欧洲地区投资的覆盖率为91%和80%。
投资区域流向具有较高的集聚度,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主要流向开曼群岛;亚洲主要流向香港、印度尼西亚等;欧洲主要流向哈萨克斯坦、德国、俄罗斯等;非洲主要流向尼日利亚、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北美洲主要流向美国;大洋洲主要流向澳洲利亚。
⑧以家电、纺织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18%)、东南亚(20%)、非洲(32%);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美国(9%)、欧洲(11%)、澳洲利亚(5%)。
4.2 跨国经营分布的主要问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区域分布明显地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这种相对集中的区位分布,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区位选择共同的特征。
一是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
二是直接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投资。
三是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
从流向上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区域过度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对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较少。
5 跨国经营的进入模式从进入方式的角度,中国制造业企业采用对外投资进行跨国经营大体上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从境外企业的产权结构来看,以合资合作居多。
一些调查分析显示⑨,在被调查的制造业企业中,企业在境外与东道国或第三国共同举办的合资与合作企业,约占境外企业总数的70%以上,合作伙伴以华裔为主。
其次,从企业设立方式来看,这些企业多数是新设创立企业,近年来并购方式等其他方式有所增加。
按照新设企业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以机器、原材料等非货币要素作为投入资本,也便于企业独立地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但它耗时长,难以简捷快速地进入市场。
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范畴内最为活跃的是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2001-2005年累计并购交易12笔,平均交易价值在2亿美元左右。
较为活跃的还有汽车制造业,消费电子类行业、生物医药业也都有一定数量的跨国并购交易。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者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技术资源,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全球品牌影响力。
注释:①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12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11:18-22.②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及其特征[j].亚太经济,2006,(6):23-26.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34-38.④博阳.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⑤司岩.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⑥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06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⑦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北京: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2005:12-18.⑧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06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07:22-29.⑨所指调查包括:1989年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对北京、上海、福建等22家对外投资企业的问卷调查;1991年中国对外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对国内20多家大公司海外投资动因的问卷调查;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鲁桐等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海外经营的实证调查;2003年南开大学的许晖对荷兰开展经营的中国企业所作的问卷调查.参考文献:[1]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及其特征[j].亚太经济,2006.[2]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00强发展状况分析,2012,8,12.[4]博阳.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司岩.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6]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06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7]国家商务部、统计局、汇管局:2011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8]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北京: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2005.[9]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报告[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