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灭火剂及灭火器

常用灭火剂及灭火器

常用灭火剂及灭火器一、水灭火介质水是人类使用最早并且最普遍的灭火剂。

当用其灭火时,水吸收热量变为蒸汽(1kg水汽化要吸收2257kJ热量),能促使燃烧物冷却,使燃烧物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并阻止对燃烧反应的热反馈。

用水浸湿的可燃物,必须具有足够的时间和热量将水分蒸发,然后才能燃烧,这就抑制了火灾的扩大。

同时lkg水能变成1.726立方米蒸汽,它包围燃烧区,名目降低氧气浓度,从而使燃烧减弱并有效地控制燃烧,使燃烧物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

经消防水泵加压的高压水流(0.5~1.OMPa)强烈冲击燃烧物或火焰,冲散燃烧物,可使燃烧强度显著降低,从而使火灾熄灭,达到灭火的目的。

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用水扑救的条件下,水与可燃、易燃液体混合后,可降低其浓度和燃烧区内可燃蒸气的浓度,使燃烧减弱以致终止。

用水扑灭火灾的同时,还可用水保护火区的建筑物、冷却燃烧液体罐壁,防止事故扩大。

灭火水按其形态可分为直流水、开花水及雾状水。

直流水和开花水是由水泵升压通过直流水枪或开花水枪喷出形成的,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

喷雾灭火是利用消防压力水(o.5~0.7MPa)经过离心雾化喷头,喷射出雾状细水粒。

雾状水粒直径一般小于100fµm,水粒越细,单位重量水的表面积越大(1kg雾状水的表面积比1kg球状水的表面积大数干倍)。

雾状水流的吸热面积很大,其冷却作用较一般直流水枪射出的柱状水流的冷却作用大得多,产生蒸汽也多,冲淡空气降低氧气浓度的作用则很强,所以雾状水灭火效果很好,水渍损失也小。

如一个因火焊引起一只容积为1200立方米、贮存有900t油的地下油罐着火爆炸,燃烧10h多未能扑灭,后用2支喷雾水枪,从上风向火区喷射,3min大火完全扑灭。

水喷雾灭火效果的好坏与离心喷头的性能和加工精度有关,与水压有关。

喷头性能越好,加工精度越高,水压越高,雾状水粒则越细,灭火效果越好。

喷雾水灭火可有效的扑灭固体物质火灾、闪点高于60°C的液体火灾及电气设备火灾。

可用于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生产、运输及贮存设施的冷却。

对汽车库、汽车修理间、屋外变压器、油浸电力变压器室、配电室、电缆厅(室)、锅炉房的油池等灭火效果良好。

水灭火不适用于与水反应能够生成可燃气体、容易引起爆炸物质火灾的扑救,如碱金属、轻金属、乙炔、电石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直流水枪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火灾、可燃粉尘聚积处的火灾,不能用直流水扑救浓硫酸、浓硝酸场所发生的火灾。

二、卤族元素灭火剂卤族元素灭火剂系分子中含有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等)的一个或多个原子的化合物。

其灭火原理是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元素原子置换后所产生的化合物,其化学、物理性质显著改变,从而阻止燃烧进行。

例如甲烷是一种比空气轻的易燃气体,当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被卤素氟原子所代替,就生成CF4。

CF4是一种不燃、低毒的惰性气体。

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所取代,生成CCl4是一种易挥发、不燃、有毒性的液体。

而四演化碳,四碘化碳是在受热情况下可分解的固体,特别是溴的存在增加了化合物的灭火效果。

卤素灭火剂有CF2C1Br(二氟一氯一溴化甲烷)即1211、CF3Br(一溴三氟化甲烷)即1301、二氟二溴甲烷(CBr2F2)即1202、溴氯甲烷(CH2BrCl)即1011、四氟二溴乙烷(C2Br2F4)即2402、四氯化碳(CCl4)等,其中1211、1301和CCl4,应用最广。

1211即二氟一氦一溴甲烷(CF2ClBr)是一种高效、低毒、不导电的液化气体灭火剂。

适用于扑灭易燃液体、可燃液体和电气设备火灾事故。

1211的分子量为165.38,密度约为空气的5倍,沸点是一4℃,凝固点是一160.5℃,临界温度为153.8℃,临界压力为4.2MPa,临界密度为713kg/立方米。

在通常温度和压力下,是无色气体。

一般将1211密封于钢瓶中,充压到2.5~3.0MPa,以液态贮存。

1301灭火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灭火介质,比空气重,分子量为148.93,沸点一57.8℃,凝固点一168℃,临界压力3.96MPa,临界温度67.0℃,临界密度745kg/立方米(20℃)。

空气中只要有5%的浓度即可灭火。

130l较1211毒性小,当体积浓度不大于7%时,允许在有人的火灾现场直接应用(1211浓度达4%一5%,人员会轻微中毒),再加上1301无色、无味,有利于消防人员现场作业。

但1301价格较高;沸点较低,喷放距离较近,因此在无人现场可优先选用1211作灭火剂。

四氯化碳分子量153.84,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密度为1.595g/c立方米,熔点一22.8℃,沸点76.8℃。

有毒,难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混合不燃烧。

在500℃时很稳定,与水蒸气接触会产生有剧毒的光气。

四氯化碳灭火正是利用它不助燃、不自燃、不导电、沸点低、密度大的性能。

当四氯化碳喷至火区时迅速蒸发,密度为空气密度5.5倍的四氯化碳蒸气密集在火源周围,包围正在燃烧的物质,起到隔绝空气和氧气的作用。

当空气中有10%容积的四氯化碳蒸气时,火焰就迅速熄灭。

可扑灭油类火灾。

因为它不导电,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带电设备的灭火。

四氯化碳与乙炔、电石接触能产生光气,与赤热的金属相遇生成的光气更多,因此不能用来扑救钾、钠、镁、铝、乙炔、电石、二硫化碳等火灾。

不易扑救自身能供氧的化学药品的火灾(如硝化纤维等)。

卤族元素灭火剂的灭火原理是对燃烧反应起抑制作用,中断燃烧的链锁反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按照自由基理论,可燃物(RH)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自由基OH﹡、O﹡和H﹡,即RH十O2—H﹡十2O﹡十R O﹡十H2—H﹡十OH﹡H﹡十O2—O﹡十OH﹡在火场施放卤族元素灭火剂后,以1301为例,卤素在火焰高温作用下受热分解,首先形成游离基Br,即CF3Br—CF3十Br游离基Br(溴根)同燃料中的氢反应生成溴化氢,即RH十Br—R十HBr然后溴化氢同活泼的自由基oH﹡反应,生成不燃烧的水蒸气,并游离出Br,即HBr十OH—H2O十BrBr再与燃料反应,重复上述过程,其结果消除了燃烧过程中的自由基H、OH。

燃烧过程所必须的自由基无法存在,使燃烧链锁反应中断,火焰熄灭。

卤代烷灭火剂1211等,灭火极为迅速,效果良好,能有效的扑灭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电气设备及固体火灾。

在电业系统广泛应用于进洞或地下变压器,以及主控室、集控室、计算机室、继电保护室、网控室、调度室、电源室等的火灾扑救。

不适用于扑救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无空气能迅速氧化的化学物质、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物、联氨)、能自燃的物质及强氧化剂等物质的火灾。

卤代烷灭火剂的抑爆能力,依次为1202、2402、1301、1211,其中1202的抑爆峰值为4.2%,其灭火性能最强。

灭火剂1301和1211都是无色、无味、不导电、不腐蚀、不磨损的液化气体,这种液化气体不余留残渣,长期保存不变质、不分解。

灭火非常迅速,10一30s即可扑灭火灾。

三、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由灭火基料和少量防潮剂、流动促进剂及结块防止剂等混合成的固体粉末。

于粉灭火剂是一种化学灭火剂,常用的灭火干粉有碳酸氢钠(钠盐干粉)、碳酸氢钾—(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尿素干粉等。

钠盐干粉灭火效果很好,其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和少量硝酸钾等。

干粉灭火剂优点:灭火效率高,速度快,无毒性,不腐蚀,绝缘好,不易溶化,易贮不变质等。

可用来扑灭石油、有机溶剂、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火灾事故。

干粉的灭火原理是干粉在动力气体(Nz或COz)推动下喷向燃烧区进行灭火的。

钠盐干粉在燃烧区高温作用下,其反应式为2NaHCO3一Na2CO3十H20十CO2一Q钾盐干粉在燃烧区高温作用下,其反应式为2KHCO3一K2CO3十H2O十CO2—Q从两个反应式可以看出,钠盐和钾盐干粉在燃烧区吸收大量的热,并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起冷却和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

同时干粉灭火剂与燃烧区的碳氢化合物起作用,夺取燃烧反应的自由基H‘、0H。

,以中断燃烧的链锁反应,起到抑制燃烧的作用。

干粉颗粒M与火焰中的自由基H’、oH’接触时,被吸附在粉粒表面,并发生反应M十OH﹡一MOHMOH十H﹡一M十H2O通过反应,自由基H﹡、OH﹡减少,链锁反应中断,再加上机械冲击的作用,致使火焰熄灭。

钠盐和钾盐干粉扑救可燃气体、燃性液体、电气设备火灾有良好的灭火效果。

灭火后留有残渣,不适于扑救精密设备、仪器及转动设备内部的火灾。

不能用于扑救自身能释放氧气或提供氧源的化合物(如硝化纤维素、过氧化物等)的火灾。

不能扑救钠、钾、铬、钦等金属火灾。

不适于扑救深度阴燃物质的火灾。

四、蒸汽灭火剂蒸汽灭火是用它来冲淡火区的可燃气体,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从而阻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空气中含有35%以上的蒸汽,便可有效地把火扑灭。

空气中含蒸汽量越大,灭火效果就越好。

蒸汽供给强度越高,越容易扑灭火灾。

实践证明,饱和蒸汽灭火效果优于过热蒸汽。

按照燃烧区的试验结论是:水蒸气浓度达到35%以上,燃烧可以停止,火焰熄灭。

这就要求最低灭火浓度为350L/立方米,其重量为281.25g/立方米。

火电厂使用蒸汽比较方便,对油库、油泵房、卸油泵房、燃油系统、煤粉仓、绞龙附近、原煤仓以及一次风粉输送管道附近,都可以装设固定蒸汽管接头。

灭火时,接上胶管即可灭火。

对于易发生火灾的危险区也可采用固定的蒸汽灭火装置。

对于油罐灭火需要与泡沫灭火和水喷淋装置配合,以利在各种情况下的灭火。

蒸汽灭火不适用于忌水物质,如乙炔、电石的火灾。

不适于扑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或易引起爆炸物质的火灾。

五、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是应用最早灭火效果良好的气体灭火剂。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化学上呈中性、不腐蚀的惰性气体。

分子量44,密度为1.977g/L,熔点一56.6℃,沸点一78.5℃,[临界压力7.144MPa,临界温度31.3℃。

气化热577.8kJ/kg。

气态C02在常温下、7.09MPa压力可液化成无色液体,密度为1.1g/c立方米。

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加压冷却时(0.519MPa以上、一56.3℃以下),可凝固成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

是一种低温制冷剂,密度为1.56g/c立方米。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

当二氧化碳占空气的浓度为30%~35%时,燃烧就会停止。

二氧化碳灭火原理:灭火用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是压缩成液体储存在钢瓶内,其纯度一般在99.5%以上,含水量应不大于0.01%(油脂含量不应大于10ppm)。

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从钢瓶经管路从喷嘴喷出,立即气化。

由于吸收大量的汽化热,喷嘴处温度急剧下降,使二氧化碳液体凝结成固体(即干冰)。

干冰的温度为一78.5℃,冷却燃烧物体,遇热而气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冲淡燃烧区的可燃气体,增加了空气中不燃烧、不助燃的气体成分,相对减少了空气中氧气含量,从而使燃烧区缺氧窒息而灭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