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9章 雷电及防雷装置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9章 雷电及防雷装置
➢ 避雷器的技术要求
(1)过电压作用时,避雷器先于被保护电力设备放电,当然这要由两者 的全伏秒特性的配合来保证; (2)避雷器应具有一定的熄弧能力,以便可靠地切断在第一次过零时的 工频续流。
➢ 避雷器的种类
保护间隙,管式避雷器,阀式避雷器(包括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一、保护间隙
高电压工程基础
保护间隙常用双羊角状间隙, 取其有电弧上吹特性,我国常用于3 ~ 10kV电网中。保护间隙有一定的 限制过电压效果,但不能避免供电 中断。
➢ 雷电通道波阻抗
雷电通道如同一个导体,雷电流在导体中流动,对电流波呈现一定 的阻抗,该阻抗叫做雷电通道波阻抗 (规程建议取 300 ~ 400Ω)。
高电压工程基础
➢ 雷电流的极性
国内外实测结果表明,负极性雷占绝大多数,约占 75 ~ 90 %。
➢ 雷电流幅值
雷电流:雷击具有一定参数的物体时,若被击物阻抗为零,流过被击物 的电流规程规定,雷电流是指雷击于的低接地电阻物体时,流过该物体 的电流。
➢ 雷电流的波形
标准波形
斜角平顶波
半余弦波
高电压工程基础
9.3 避雷针和避雷线
➢ 避雷针(线)的保护原理
当雷云的先导向下发展,高出地面的避雷针(线)顶端形成局部电 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至有可能影响下行先导的发展方向,使其仅对避 雷针(线)放电,从而使得避雷针(线)附近的物体免遭雷击。
➢ 对避雷针(线)的要求
高电压工程基础
➢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
金属氧化物主要成份是氧化锌,有时也称为氧化锌避雷 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有一系列优点: ①非线性系数α值很小。在额定电压作用下,通过的电流极 小,因此可以做成无间隙避雷器。 ②保护性能好。它不需间隙动作,电压一旦升高,即可迅 速吸收过电压能量,抑制过电压的发展;有良好的陡度响 应特性;性能稳定。 ③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基本无续流,动作负载轻,耐重复动 作能力强。 ④通流容量大。避雷器容易吸收能量,没有串联间隙的制 约,仅与阀片本身的强度有关。同碳化硅(SiC)阀片比较, 氧化物阀片单位面积的通流能力大 4 ~ 4.5 倍。 ⑤结构简单,尺寸小,易于大批量生产,造价低。 ⑥适用于多种特殊需要。
高电压工程基础
第9章 雷电及防雷装置
9.1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 9.2 雷电参数 9.3 避雷针和避雷线 9.4 避雷器 9.5 防雷接地
9.1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
高电压工程基础
先导:不连续性(分级先导),历时约 0.005 ~ 0.010 s。每一级 先导发展速度相当高,但每发展到一定长度(平均约 50m)就有 一个 10 ~ 100 μs 的间隔。发展速度约为光速的 1/1000 。
h0 bx
hD 1.5(h0
/7hpxh)
双根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 单根避雷线保护范围
高电压工程基础
两平行避雷线保护范围 避雷线保护角
高电压工程基础
9.4 避雷器
➢ 避雷器的保护原理
当雷电入侵波或操作波超过某一电压值后,避雷器将优先于与其并 联的被保护电力设备放电,从而限制了过电压,使与其并联的电力设备 得到保护。
➢ 雷电活动强度——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雷暴日:每年中有雷电的天数。 雷暴小时:每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 15 的地区为少雷区;超过 40 的为多雷区;超
过 90 的地区及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为强雷区。
➢ 落雷密度
地面落雷密度γ :每一个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对地面落雷次数 。 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建议取 γ = 0.07次/平方公里. 雷电日。
优点:结构简单、价廉。
缺点:保护效果差,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不易配合; 动作后产生的截波,对变压器匝间绝缘有很大的威胁。因此 它往往与其它防护措施配合使用。
二、管型避雷器
高电压工程基础
外间隙
1—产气管;2—胶木管套; 3—棒电极;4—环形电极; 5—贮气室;6—动作指示器
内间隙
管式避雷器不但有一个切断电流的下限,而且还有一个 切断电流的上限。其安装点最大与最小短路电流要分别小于 和大于管式避雷器的上、下限。
9.5 防雷接地
接地:就是把设备与电位参照点的地球作电气上的连接, 使其对地保持一个低的电位差。
办法:在大地表面土层中埋设金属电极,这种埋入地中 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叫做接地体,有时也称 为接地装置。
①工作接地:为了运行的需要,将电网某一点接地,其 目的是为了稳定对地电位与继电保护上的需要。 ②保护接地:为了保护人身安全,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 劣化,外壳可能带电而危及工作人员安全。 ③防雷接地:导泄雷电流,消除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 ④静电接地:在可燃物场所的金属物体接地。
多个问隙串联电压分布 不均匀,使避雷器灭弧 能力降低。可使用并联 电阻使电压分布均匀。
阀片的伏安特性
a. 当电流增大时,阀片呈现 低阻值,使避雷器上电压降 低,增加了避雷器的保护效 果。b. 希望在工频电压升高 后流过间隙阀片的续流不超 过规定值,此时阀片呈现的 电阻要有足够的数值。
高电压工程基础
主放电:时间 50 ~ 100 μs, 移动速度为光速的 1/20 ~ 1/2; 主放电时电流可达数千安, 最大可达200 ~ 300kA。
余辉:雷云中剩下的电荷继 续沿主放电通道下移,称为 余辉放电阶段。余辉放电电 流仅数百安,但持续的时间 可达 0.03 ~ 0.15 s。
高电压工程基础
9.2 雷电参数
灭弧电压:对于有间隙避雷器,续流第一次经过零值保证 不重燃的条件下,允许作用在避雷器上的最高工频电压。
切断比:避雷器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下限)与续流过零 后间隙所能承受的最大工频电压(灭弧电压)之比,其值 越小越好。
残压:流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一定幅值(普通阀式避雷器 为 5kA),一定波形(8/20 μs),在阀片电阻上产生的最 大压降。
保护比:残压与灭弧电压之比,保护比的值越小越好。
高电压工程基础
➢ 磁吹阀式避雷器
提高避雷器切断工频续流值的方法之一是“磁吹”,即 利用磁场电弧的电动力作用,使电弧拉长或旋转,以提高间 隙灭弧能力。
1—电极;2—灭弧盒; 3—分路电阻;4—灭弧栅; 5—主间隙;6—磁吹线圈; 7—辅助间隙
间隙由一对角形电极 1 组成, 磁场是轴向的,续流电弧被轴向 磁场力拉长,吹入灭弧栅 4,电 弧最终长度可达起始长度的数十 倍,灭弧盒2 用陶瓷或云母、玻 璃等材料制成,电弧在灭弧栅中 受到强烈的去游离作用,因而电 弧电阻很大,能起到限制续流的 作用,故称为限流间隙,它可切 断 450A 左右的续流。
管式避雷器伏秒特性陡,放电分散性大,动作产生截波, 放电特性受大气条件影响,故它主要用作保护线路弱绝缘, 以及电站的进线保护段。
三、阀压,间隙动作,冲击电流经阀 片流入大地;之后,阀片仅受到工频电压作用,由于非线性 关系,阀片电阻值增高,使流过的工频续流受到限制,并在 第一次过零瞬间,由间隙将此续流切断。
注意:避雷器从间隙击穿到工频续流被切断不超过半个周波, 因此电网在整个过程均保持正常供电。
➢ 普通阀式避雷器(火花间隙、非线性电阻)
高电压工程基础
单个火花间隙的结构
a.保证间隙中 的电场为均匀 电场,伏秒特 性平缓;b.电 晕可缩短间隙 放电时间
u Cki
多个短间隙串联易 于切断工频续流。 (复合与散热)
一般地区:
lg p
I
44
少雷区: lg p I 88
高电压工程基础
➢ 雷电流的波头、陡度及波长
波头: 1 ~ 5 μs 范围内变化,多为 2.5 ~ 2.6 μs,规程规定取2.6 μs;
波长: 20 ~ 100 μs ,多数为 50 μs 左右。为简化计算,视为无限长;
陡度:陡度 α 与幅值 I 有线性的关系,即幅值愈大,陡度也愈大。一般 认为陡度超过 50 kA/μs 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已经很小(约为0.04)。
(1)为了使雷电流顺利地泄入大地,故要求避雷针(线)应有良好的接 地装置。 (2)被保护设备全面位于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内。但为了防止与被 保护物之间的间隙击穿(也称为反击),它们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高电压工程基础
单根避雷针保护范围
双根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
当 hx h / 2 时:rx (h hx ) ph 当 hx h / 2时:rx (1.5h 2hx )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