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海洋动植物保护与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青岛市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人工鱼礁建设是指在自然海区营造适宜于水产经济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从而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定居,促进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海洋渔业资源的增殖与养护。
青岛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区位于崂山湾南部海域,建设周期三年(2012 年~2015 年),工程建设采用了混凝土和废旧渔船两类鱼礁体,共建设三处人工鱼礁群,每处人工鱼礁群使用海域200 hm2。
项目建设期间需要采取多项安全防治和环保治理措施,后期管理工作也要同步展开。
该项目建成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为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人工鱼礁;渔业资源修复;安全环保;渔业管理前言近年来,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渔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改善,海洋旅游业兴起,传统的粗放型渔业急需向集约化、高效型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以适应现代渔业的发展需求。
人工鱼礁区建设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与养护渔业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实现高效渔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青岛市在崂山湾建设三处公益性人工鱼礁区,是为了在自然海区营造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栖息生境,从而达到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全濒危珍稀物种,使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海域生物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利用;防止大型渔具作业,使底拖网、围网和刺网等渔具避开鱼礁区使鱼礁区成为禁渔区和鱼类避难所。
本文概述了青岛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的选址方案、建设规模、管理与养护及生态效益。
1、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区的选址方案崂山湾位于青岛市东海岸,北起王哥庄水域,经峰山、仰口,南至女儿岛南部海域。
水深范围在5 ~18 m,距陆地比较近,便于礁区的生产管理和发展休闲渔业。
该区域属于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12.1 ℃,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附近无地表径流注入。
海域辽阔,海区水质洁净,水文状况稳定,盐度、pH 值适中,溶解氧含量丰富,透明度高。
经主管部门监测认定符合《NY5052 -2001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人工造礁后底栖饵料繁盛,适合人工鱼礁的建设。
会场湾海域海流稳定,无旋流,水温适宜,盐度在 30‰左右,非常适宜螃蟹繁衍生息,盛产几十种海产品,生态环境优良,是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的水域,这使得会场湾海域成为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梭子蟹的繁殖和栖息地。
但该区域也是非法底拖网作业的重灾区,高强度的捕捞不仅使原有渔业资源迅速枯竭,而且降低了渔业部门为恢复渔业资源所做努力的效果。
因此,在此处选址建设人工鱼礁可以防止底拖网捕捞作业,达到提高梭子蟹幼苗的成活率和渔业增产的目的。
兔子岛西南水域以及狮子岛、女儿岛东南水域是青岛市有名的海上休闲垂钓区,经常有游艇光顾,享受休闲垂钓的乐趣。
在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休闲渔业必将受到岛城人民和游客的青睐。
在该两处水域建设人工鱼礁区,不仅能保护该区域的渔业资源,而且也可以为今后发展海上观光休闲渔业提供物质基础。
2、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区位置与礁体布放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区建设项目位于崂山湾南部海域,共建设三处人工鱼礁群:会场湾、兔子岛和女儿岛(狮子岛),每处用海面积均为200 hm2。
(1)会场湾人工鱼礁区:该区功能定位为资源保护型鱼礁区;(2)兔子岛西南侧人工鱼礁区:该区功能定位为休闲生态保护型鱼礁区;(3)女儿岛(狮子岛)东南侧人工鱼礁区:该区功能定位为生态保护型鱼礁区。
该项目是北方地区第一个公益性人工鱼礁区,被列为全市三个生态公益性人工鱼礁区建设项目之一,崂山区也将该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拟投资5000万元,分两期建设,计划于2015年建成。
通过增殖放流和移(种)植大型藻类等措施,促进海洋生物增殖,实现高生物量水平的生态平衡,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环境,营造“海底森林”,建立优良的海洋生态渔业基地,使其成为集海洋环境修复、渔业资源增殖、休闲娱乐游钓等于一体的“海上牧场”。
3、崂山湾人工鱼礁体的类型与功能3.1人工鱼礁体的类型人工鱼礁体的类型有:一是按功能与作用可分为资源增殖型鱼礁、环境改善型鱼礁、防波堤构造型鱼礁等;二是按形状结构可分为方形礁、箱式礁、三角礁、方凳型礁、扭王子型礁、梯形礁、十字形礁等;三是按制作材料可分为混凝土鱼礁、钢制鱼礁、矿石鱼礁、混合型鱼礁等。
青岛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区工程建设采用了混凝土鱼礁体和废旧渔船鱼礁体。
此外,把回收的 200 条废旧渔船(长10 m 左右的小型渔船)进行防污处理,填入石块,捆绑加固,制作成废旧渔船鱼礁体。
3. 2崂山湾三处人工鱼礁区的规模和功能会场湾人工鱼礁区:使用海域 200 hm2,建设人工鱼礁区 56. 9 hm2,为项目的起步工程,投放礁体约 2.6 万空方,共有钢筋混凝土人工块体 4175 块,其中箱式鱼礁 858 块、扭王子鱼礁 3319块。
该海区建设人工鱼礁区的目的是防止底拖网作业,保护和恢复该区域特有的梭子蟹品种,功能定位为资源保护型鱼礁区。
崂山湾 A 区人工鱼礁区(兔子岛西南侧):使用海域 200 hm2,建设人工鱼礁区 56.5 hm2,投放礁体约 3. 6 万空方。
其中投放废旧渔船鱼礁体200 块,投放钢筋混凝土鱼礁体 2 579 块(含箱式鱼礁 1 500 块、方凳型鱼礁 1 079 块)。
该区功能定位为休闲生态保护型鱼礁区。
崂山湾 B 区人工鱼礁区(女儿岛、狮子岛东南侧):使用海域 200 hm2,建设人工鱼礁区 56.5hm2,投放礁体约 2.6 万空方,共有钢筋混凝土人工块体 3340 块,其中箱式鱼礁 2100 块,方凳型鱼礁 1240 块。
该区功能定位为生态保护型鱼礁区。
4、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的管理4. 1人工鱼礁区建设过程中的管理4. 1. 1人工鱼礁区建设期间必备的安全防治措施(1)项目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完备的安全应急预案;(2)根据工程总量合理划分功能区,避免交叉和干扰;(3)施工现场照明度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车、船行驶的安全;(4)海上布放施工时,应发布航行通告,施工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并在海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海上作业;(5)电气设备须使用经国家安全认证的产品,并按规定设计漏电保护;(6)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暑或御寒措施。
4. 1. 2人工鱼礁区建设期间必备的环保治理措施(1)海上施工时的水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单位海上布放鱼礁体作业时应安排在非养殖和海洋生物繁殖产卵季节进行,并避开大风浪天气施工;②鱼礁体预制场地设置泥沙沉淀池,用来处理泥浆废水。
(2)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需连续作业时,采取降噪措施。
做好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调度工作,降低交通噪声。
加强机械、车辆维护保养工作,降低不良运行产生的噪声。
4. 2人工鱼礁区建成后的管理与研究4. 2. 1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该部门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鱼礁投放后,在礁区四周设置浮标,发布航行通告和管理规定;(2)对相关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人工鱼礁区需定期清洁和养护;(3)根据海底环境在人工鱼礁区进行适宜的藻类移植、底播增殖和鱼类放流;(4)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限制违法渔具,控制人工鱼礁区的作业时间、可捕量和可捕标准;(5)购置相关科研监测设备和海洋监护设施,并配备相应的工程管理设施等;(6)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 2. 2成立人工鱼礁区管理部门(1)人工鱼礁区海底环境情况跟踪调查:包括鱼礁投放前后水质环境、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量的变动情况;(2)跟踪调查礁体附着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情况;(3)礁体稳定性情况调查:包含礁体的移位、下沉和损坏;(4)增殖效果调查:人工鱼礁区内增殖海参、鲍鱼、梭子蟹等海珍品的生长情况。
5、建设人工鱼礁区的前景与效益分析5. 1前景预测在海洋环境条件许可的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把生产力较低、海洋生物量较少的泥沙环境改造为生产力高、海洋生物量较多的岩礁环境,短期内即可明显改善海底生物生长环境,补充海洋渔业资源量。
再结合本地区休渔期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放喜礁鱼类苗种、优质底栖贝类苗种,或根据礁区环境移植大型藻类等,就可大大改善人工鱼礁及周围海域的渔业生态资源环境。
近年来,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公众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各阶层都意识到了海洋战略的重要意义。
在广泛调查和借鉴国内外成功实例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渔业资源为目的的人工鱼礁建设在国内将会广泛推广。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品质野生珍贵海珍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海洋人工鱼礁群建设,恢复海洋自然资源,发展海珍品增殖业,增加有效供给,对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海洋渔业经济持续有效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青岛建设人工鱼礁区也正符合中央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要求。
5. 2效益分析青岛市在崂山湾建成公益性人工鱼礁区后,将对当地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生态效益方面:人工鱼礁区具有改善海洋环境的作用。
鱼礁投放入海后,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再通过增殖放流和移(种)植大型藻类等措施,促进海洋生物增殖,即可较快的实现保护和修复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营造出“海底森林”的效果,将产生良好的海洋生态效益。
二是经济效益方面: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建成后,为海珍品的增殖、鱼类聚集和栖息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繁育条件,且礁区内聚集的水生动物多为岩礁性经济鱼类和高附加值海珍品,市场开发和利用价值潜力巨大。
同时,随着人工鱼礁区规模的增大而形成的大型天然渔场可以发展滨海旅游、休闲观光渔业,这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是社会效益方面:人工鱼礁区规模增大后形成的海洋牧场可为人们提供优质、天然的海产品,将改变过去以捕捞为主粗放的渔业生产模式,促使渔业结构向高效集约化的渔业生产模式转变,促进海洋渔业持续有效地发展,联带地方水产苗种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为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安置渔民再就业、维护渔区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社会效益显著。
6、结语建设人工鱼礁是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渔业资源的一项重要事业。
一个国家的渔业能否持续发展,要看这个国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有计划的利用是否落到实处。
以往那种单纯追求渔业产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渔业资源修复保护、水生动物增殖和高效集约化渔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青岛在崂山湾建设的三处人工鱼礁,是全市三大生态公益性人工鱼礁区建设项目之一,也是青岛市蓝色经济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计划于2015 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