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的含义:①农业生产的位置;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
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①北方地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热量;②宁夏平原-----水分;③修梯田发展种植业――地形;④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红壤-- 土壤
(2)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范围大大扩展
5.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源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热量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气候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土壤
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地形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土壤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气候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市场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保鲜技术
7
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6
区位条件
自然
①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②墨累达令盆地,地形平坦,③河流堆积,
土壤肥沃④临近河流,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
① 国际市场广阔;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生产方式、技术先进④政府鼓励扶持⑤机械化水平高⑥
临近港口,交通便利⑦市场广阔
主要特征
①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②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③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④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咼,商品率咼
发展优势
①土地交替使用,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有很大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限制灌溉水源不足,解决措施是跨流域“东水西调”
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和单
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园艺业>饲养业>粮棉生产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

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
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
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种植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
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
应布局在离城镇较近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①扩大规模,提高农业牛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
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三、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五大农业地域类型比较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