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榆树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面句子中“一”的意思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B . 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C . 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D . 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2. (2分)下面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
B . 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C . 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D . 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一个劲儿想顺流而去。
3. (2分) (2019七下·乳山期末)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
②道跟泉流平行。
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
③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
④一进山门就望见对面的飞来峰,走到峰下向右拐弯,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⑤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
⑥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
A . ④②③①⑥⑤
B . ④⑤②③⑥①
C . ①⑤④②③⑥
D . ①⑥⑤④②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0分)
4. (30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正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艘
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倶全。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
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1)概括课文选段的内容。
(2)指出下面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为什么本段说漕船穿过拱桥是全画的高潮部分?
(4)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5)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文章起到了什么作用?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6)在文中划分选段的层次。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5. (5分)阅读下面文字,说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莱特兄弟在飞机试飞成功后前往欧洲旅行,在法国举行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各界人士纷纷要莱特兄弟演讲,莱特无奈,只说了一句:“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
6. (5分)品味下列语句,根据括号中的问题,谈出你的感受。
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0分)
4-1、
4-2、
4-3、
4-4、
4-5、
4-6、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5-1、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