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巧创情境,在导入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
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能“生拉硬拽”,而应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我先用课件演示举世瞩目的广州奥运会开幕时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广州奥运会开幕式时间是几点几分。
联系多年期盼的奥运会在广州召开的大喜事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使学生对“时、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又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时,我先出示的是“可爱的校园”,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美丽的校园,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机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家乡的建设做
自己的贡献。
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图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讲究卫生,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做值日活动,从小要懂得保洁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
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数学中,
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很难理解,也起不到作用。
这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以教学方法为例,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
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既利已更利于人。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获得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外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摄取到的有关德育信息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教学《统计》后,我让学生开展“这月我当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回去问一下爸爸妈妈,把自己家这个月每天用水情况制成一张统计表,然后算出自己家这个月一共花了多少水费钱?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
这样既从课余时间巩固课内学习的统计知识又能让学生理解父母当家理财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品质。
又例如: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分类以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乱说的掌握和运用,同又提高了学生的生活
自理能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容易模仿大人。
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于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
老师以身作责,亲身示范,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从老师身上学到那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