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教师的职业道德

完整版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掌握必要的职业道德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点、功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和规范。

其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重中之重。

本章命题主要考核的内容有: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功能;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方法;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针对性。

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道德,它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

它不仅告诉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理,而且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

教书育人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包含着许多实践性要求,诸如团结协作、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在古今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教师职业劳动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是相适应的,其功能具有多样性。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伦理现象和精神文化,构成了教师这一行业特有的精神风貌,成为教师职业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行为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意识,不仅是衡量教师职业行为及其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教师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而且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各种关系和矛盾加以调节或解决的重要依据,它能提高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评价能力,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都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具有多样性。

(五)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

“为人师表”是我们这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教师职业的传统,人民教师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为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建立起更高的道德威望和道德形象,完善自身素质,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和典范。

同时,教师在道德与行为上必须接受来自学生与社会的监督,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持实践和培养良好学生作为评价和检验自己道德行为的标准。

(六)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影响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和家长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当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时,会使道德要求具体化、人格化,从而使学生在富于形象性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学生拥有的良好思想品德,增强教师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当教师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现在社会活动中时,他们的道德风貌、人格形象便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社会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有要求。

在教师自身修养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引导功能。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及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特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学习是修养的前提。

第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要学习师德修养的理论,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

第三,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

2.躬身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做出来的。

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师德修养便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

要引导教师参与实践,鼓励教师勇于实践,激励教师坚持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师德修养。

3.树立榜样树立道德榜样是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大力宣传教师中的先进典型,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教师,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4.学会反思反思是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不断地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职业道德理论要求的差距,反思自己与周围其他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差距,努力完善自己。

同时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

5.努力做到“慎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就是“慎独”,“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慎独”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更好地培养、锻炼坚定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慎独”也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在有人监督或无法隐瞒的大庭广众之下不做坏事,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但在无人监督和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不背离道德,那就不容易了。

但是,这也是教师必须做到的。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指挥定向、教育发展、分等鉴定、督促激励与问题诊断等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1.自我评价法2.学生评价法3.社会评价法4.加减评分法5.模糊综合评判法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三个基本要素。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判作用。

一、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它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简言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有指导、统帅和裁决作用。

(二)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求全体教师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教师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一)教师义务指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时应对社会和他人承担的责任。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一方面他们同一般的社会成员一样要对社会、对他人履行一定的义务;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又有着其特定的职业道德义务。

教师义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二)教师良心教师履行职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良心的特点主要有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和广泛性。

教师良心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对教师的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自我监督和评价作用。

教师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三) 教师荣誉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的内容如下:(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

(四) 教师幸福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履行职业责任及其义务、获得职业荣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

(五)教师公正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其内容有坚持整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教师公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坚持真理;(2)秉公办理;(3)奖罚分明。

教师公正的作用如下:(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第五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年、1991年、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08年9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一、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相关主题